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63例效果观察

2012-10-11 09:26冯书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脑膜瘤供血分级

冯书珍

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韶关 512000

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63例效果观察

冯书珍

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韶关 512000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3例行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根据Sinpson切除分级标准,矢状窦旁脑膜瘤Ⅰ级切除37例,约占58.73%,明显高于Ⅱ级、Ⅲ级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矢状窦旁脑膜瘤多为良性,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内皮型多见,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切除疗效显著。 结论 显微神经外肿瘤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切除;效果

脑膜瘤是临床常见颅内良性肿瘤之一,其中矢状窦旁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左右[1],其基底部附着于上矢状窦窦壁邻近的硬脑膜及大脑镰处,血运丰富,由颈内和颈外双重动脉系统供血,肿瘤多不同程度地压迫矢状窦,造成矢状窦部分或完全闭塞,特别是压迫上矢状窦中后1/3者,手术切除根治较为困难[2]。本研究就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行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患者63例,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22~71岁,平均(42.5±3.5)岁。

1.2 临床表现

头痛49例,伴恶心呕吐42例,视乳头水肿50例,癫痫发作31例,其中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18例,偏瘫、偏身感觉障碍12例,精神障碍8例,颅骨近中线骨性包块5例。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CT示骨质增生或破坏25例,矢状窦旁高密度影57例,19例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23例位于矢状窦中1/3,15例位于矢状窦后1/3,肿瘤直径2.1~7.9 cm,边界清晰,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带;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肿瘤均为颈内和颈外动脉双重供血,周缘代偿静脉环绕迂曲,末端相互吻合成网,汇入上矢状窦、蝶顶窦和窦汇。

1.4 方法

63例患者均行显微神经外肿瘤切除手术。患者采取仰卧位,采用全身麻醉,根据影像学检查对肿瘤进行定位情况,选择皮瓣、骨瓣及手术切口,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采用冠状切口,肿瘤位于矢状窦中、后1/3采用马蹄形切口[3];单侧肿瘤骨瓣应延伸至中线或略过中线,肿瘤位于双侧时,根据肿瘤的大小和形状,骨瓣跨中线的程度尽量大一些,骨窗内侧缘靠近中线,充分暴露矢状窦旁正常脑膜,在显微镜下沿肿瘤边缘小心切开硬膜,紧贴肿瘤表面剥除硬膜,注意避免压迫牵拉肿瘤,防止造成静脉窦或桥静脉出血;沿肿瘤包膜与蛛网膜间隙分离,电刀切断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周围的毛细血管;较小肿瘤可直接切除,较大者应先对肿瘤进行囊壁内分块后切除。肿瘤仅侵犯矢状窦外侧壁的,在生理盐水冲洗下电灼切除受累窦壁;窦壁侵入窦腔的,切除受累窦壁后需进行缝合修补或以人工材料修复重建;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者,可直接切除而不用考虑矢状窦是否通畅,肿瘤位于矢状窦中、后1/3者,应根据矢状窦通畅情况采取全切除或部分切除,待矢状窦窦腔完全闭塞后再二次手术切除[4];术后给予放射及抗感染治疗,1年后复查头颅CT或MRI。

1.5 观察指标

根据Sinpson切除分级标准对肿瘤切除进行分级,并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类,观察手术治疗效果、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录入、整理及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肿瘤切除进行分级

根据Sinpson切除分级标准对肿瘤切除进行分级。见表1。由表1可知,根据Sinpson切除分级标准,矢状窦旁脑膜瘤Ⅰ级切除37例,约占58.73%,明显高于Ⅱ级、Ⅲ级切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肿瘤Sinpson切除分级情况

2.2 矢状窦旁脑膜瘤病理组织学分型

63例患者矢状窦旁脑膜瘤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良性肿瘤60例,恶性肿瘤3例,具体分型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矢状窦旁脑膜瘤多为良性,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内皮型多见,约占49.21%,较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临床表现及症状改善情况

术后患者临床表现及症状改善情况。见表3。由表3可知,多数患者经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切除后,症状基本缓解或消失,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表2 矢状窦旁脑膜瘤病理组织学分型

表3 患者术后临床表现及症状改善情况(n)

3 讨论

矢状窦旁脑瘤是指基底附着上矢状窦窦壁邻近的硬脑膜及大脑镰处的脑膜瘤,矢状窦旁脑膜瘤供血系统绝大多数由颈内和颈外动脉双重构成,血供极为丰富,因此手术应注意对血管的保护,控制和减少术中出血;术前对矢状窦旁脑膜瘤行脑血管造影,可了解血管走形,同时可将主要供血动脉栓塞,在栓塞后再进行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5];此外,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切除肿瘤,创伤小,观察较肉眼下手术视野清晰,有效地避免了对血管的牵拉损伤,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出血,效果良好。

对矢状窦进行适当保护和妥善处理是手术成功关键所在[6],首先开颅时避免对矢状窦的意外损伤;其次在切除矢状窦壁以外肿瘤后,可根据肿瘤侵润部位与程度,对矢状窦及窦内部分肿瘤组织的处理应适当,对于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者和矢状窦完全闭塞的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直接切除,矢状窦未完全闭塞的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在完全闭塞后行二次手术切除;肿瘤仅侵犯矢状窦外侧壁的,仅切除受累窦壁;窦壁侵入窦腔的,切除受累窦壁后需进行缝合修补或以人工材料修复重建。

综上所述,控制术中出血,妥善处理矢状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显微神经外肿瘤切除手术可达到Sinpson切除Ⅰ级、Ⅱ级,有效预防术后复发,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1]王忠诚.现代颅脑肿瘤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7-43.

[2]王鹏,李鹏,佘春华,等.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2):1289.

[3]于群,孔祥泉,刘定西,等.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2):1243-1247.

[4]陈劲草,雷霆,陈坚,等.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上矢状窦阻塞时侧枝静脉通路的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1):16-18.

[5]Stafford SL,Pollock BE,Foote RL,et al.Meningoma radiosurgery:tumor control,outcomes,and complications among 190 consecutive patients[J].Neurosurgery,2001,49(7):1029.

[6]李帅,宋来君,徐晨阳.侵入上矢状窦脑膜瘤36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2):14-16.

R651.1+1

B

2095-0616(2012)06-158-02

2012-02-27)

猜你喜欢
脑膜瘤供血分级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辣语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三位一体的浙江分级诊疗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