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伟 张 新
辽宁省肿瘤医院妇一科,辽宁沈阳 110042
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
郑 伟 张 新
辽宁省肿瘤医院妇一科,辽宁沈阳 11004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组)30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组)30例。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新辅助化疗;放疗;晚期宫颈癌
宫颈癌是妇产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资料显示每年世界上有50多万的新增宫颈癌患者,且有20万宫颈癌病例死亡[1-2]。宫颈癌一旦发现,往往是出于中晚期,临床治疗往往以化疗和放疗为主[3-4]。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自2009年1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年龄35岁~72岁,平均(53.5±12.2)岁;组织病理学分型:鳞状细胞癌38例,腺癌20例,腺鳞癌2例;高分化者22例,中分化者28例,低分化者10例。参照国际妇科联盟2000年制定的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ⅢA期25例,ⅢB期30例,ⅣA期3例,ⅣB期2例。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组)30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布、组织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放疗。
新辅助化疗:长春新碱1 mg/m2,第1天;顺铂60 mg/m2分3 d应用;平阳霉素25 mg/m2第1~3天;10 d重复1次,共3个周期。在第2次化疗之后给予根治性放疗,给予全盆腔外照射,剂量为20~30 Gy后,通过盆腔四野外照射,在B点剂量为50 Gy,每周进行一次腔内放疗,每次6~7 Gy,A点量达到85 Gy。
观察两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疗效评价标准,参照WHO实体瘤疗效的评价标准[5]:完全缓解(CR):局部晚期宫颈癌完全消失,维持时间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PR):局部晚期宫颈癌病灶体积缩小大于50%,维持时间超过1个月;稳定(SD):局部晚期宫颈癌病灶缩小率在25%~50%之间;进展(PD):局部晚期宫颈癌病灶增大超过25%以上或者有新的病灶出现。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观察两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恶心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Neu)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PLT)减少、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6-7]发生情况。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n(%)]
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宫颈癌妇产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在全球女性中排第二位恶性肿瘤[8-9]。近年来宫颈癌发生率呈现明显升高和低年龄化趋势,其严重威胁女性健康[10-11]。宫颈癌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及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少见。新辅助化疗主要是通过2~3周期的化疗,缩小瘤体,对微小残留病灶,提高手术和放疗的根治几率。宫颈癌细胞对于放射线的敏感性分裂期最高,其在DNA合成期最低,低分化的宫颈癌细胞成熟度较低,细胞分裂增殖性较高,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例相对较大,对于放疗的敏感性明显增强。另外有资料显示,新辅助化疗和放疗作用于不同的细胞周期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化疗可以使癌细胞和放疗敏感周期同步化,缩小肿瘤细胞的同时提高了放疗的敏感性,减少宫颈癌的转移。有研究表明,通过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能力,降低局部患期宫颈癌肿瘤细胞增殖,增加凋亡[12]。本研究通过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观察组与单纯放疗治疗对照组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唐郢,周琦,王冬,等.新辅助化疗在中晚期宫颈鳞癌放疗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06,35(13):1202-1204.
[2]邱云芬,陆云燕,陈小军.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0(6):662-663.
[3]曲思娆,武昕,赵晶,等.单纯放疗、新辅助化疗及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临床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12):943-945.
[4]赵淑萍,王泽华.巨块型宫颈癌Ⅰb~Ⅱb期68例术前全身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4):271-273.
[5]沈铿,郎景和.妇科肿瘤临床决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43-346.
[6]刘萍,魏鏡讚.局部晚期宫颈癌动脉化疗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11,27(3):181-183.
[7]黄丽萍,韩栋.PF方案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4):789-790.
[8]郭小青,汪琛,肖震宇.放疗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18-2719.
[9]阙瑜妮.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评估[J].重庆医学,2010,39 (12): 1559-1560.
[10]成荣杰,付艳.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 (3): 352-354.
[11]伍奕,李焕德.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的 Meta分析 [J].中南药学,2010,8(5):353-359.
[12]吴良芝,李春梅,刘雯雯,等.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分子疗效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5):738-741.
R737.33
B
2095-0616(2012)06-46-02
201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