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锐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032)
中药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传统医学赖以防病治病的主要物质基础,中药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在检验中药真伪方面,通常采用的检测手段有形态鉴别、理化鉴别和光谱分析等,而作为色谱技术一个分支的薄层色谱[1],由于其独具的长处已成为考察药品真实性的一种有效、简便的手段而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分析。
本实验对10种橘属[2]生药的化学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10批市售药材样品中生物橙皮苷、柚皮苷等黄酮类成分[3]和生物碱成分[4]的薄层色谱图,为有效、简便鉴别芸香科柑橘属(Cirtrus sp.)生药药材的种类提供研究依据。
收集市售商品芸香科橘属(Citrus sp.)中药药材样品共计11种,由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王冰教授鉴定。
KQ2200型超声波清洗器,KQ-B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YB电子天平,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烘箱,定量毛细管,单槽展开缸,ZF-2型三用紫外仪,电动喷雾器,Canon数码照相机。
甲醇(AR级)、乙酸乙酯(AR级)、氯仿(AR级)、浓氨水(AR级)、乙醇(AR级)、水为蒸馏水。
硅胶G自制板(取硅胶 G,按1∶3比例加入0.3%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铺成0.3 mm厚的薄层板,晾干105℃活化30 min,干燥箱内保存)。
供试品溶液制备:取本品粉末约0.4 g,精密称定,置150 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5 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42 kHz)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即得。
对照溶液制备:精密称取对照品辛弗林5.66 mg,置于25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定容,摇匀,得对照品贮备溶液。
取对照品橙皮苷2.71 mg、柚皮苷2.69 mg,精密称定,分别置于25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这些药材薄层研究的方法都基本上采用了药典各药材薄层鉴别的方法,对于一些用药典方法不能达到图谱要求的,对药典的薄层鉴别方法稍作了修改变动,力求做到图谱的实用性、艺术性和美观性,并尽可能的体现图谱信息的最大化。
吸取上述供试液与对照液各2 μL,分别点在同一含0.5%氢氧化钠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醇-浓氨水(10∶10∶2)为展开剂,上行展开,展距15 cm,取出,喷1%茚三酮乙醇溶液,105℃烘5 min,在紫外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注意事项:显色剂不宜喷的过多,辛弗林极易分解,显色后立即照相。图谱见图1。
吸取上述供试液与对照液各2 μL,分别点在同一自制的硅胶 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上行展开,展距9 cm,取出,喷1%AlCl3试液,在365 nm紫外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图谱见图2。
图1 生物碱成分辛弗林的薄层分析
图2 黄酮类成分薄层分析
常规薄层色谱由于同板同时可以检测多个样品,分析时间短,固定相(吸附剂)廉价,即用即去,不必担心样品中杂质的污染,检测不受溶剂的干扰,色谱的直观性强等优点而在中药分析方面被广泛应用。本试验通过对芸香科柑橘属薄层色谱研究,直观分析其有效成分,为简便快捷确定有效成分提供充分的分析依据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照品和样品斑点比对,可以定性判断柑橘属生药有效成分。柑橘属生药中部分含有生物碱成分辛弗林,其中枳实、枳壳、陈皮、青皮、橘络有斑点,有辛弗林成分;化橘红、香橼、橘叶、橘核、佛手没有斑点,无辛弗林成分。柑橘属生药中大部分黄酮类成分,枳实、枳壳、陈皮、青皮、橘叶、橘络、橘核、化橘红、香橼存在斑点;佛手无斑点,基本无黄酮类成分。
橙皮苷和柚皮苷性质相近,很难一起分离,故通过薄层色谱图无法确定准确成分,只能确定是否存在黄酮类成分,准确成分需要进行HPLC法进行分析。
本实验对芸香科柑橘属薄层色谱研究,建立了简便快捷确定有效成分提供充分的分析依据和研究方法。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附录3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四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74,880.
[3]彭 燕,盛雪飞,吴 丹,等.柑橘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7):113.
[4]黄 伟,刘友平,赵祎姗,等.枳实、枳壳中辛弗林含量比较分析[J].中药与临床,2011,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