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涛, 赵 君, 陈巧云
(郑州市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郑州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状况与政策建议
刘 涛, 赵 君, 陈巧云
(郑州市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的成熟,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明显,已成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郑州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存在着政策支持力度欠缺,平台总体规模小、数量少,缺乏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方案,平台共享程度,利用程度低,缺少有效激励和评估体系等问题,因此,要规划建立统一的平台运行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逐步实现平台的多元动作,建立健全评价监管体系,推动平台健康发展,等等。
郑州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预示着文化产业将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产业来推动。郑州市近年来非常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郑州市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增强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充分依靠各种公共性服务平台,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证明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由此郑州市必须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快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截至2010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18个,其中,共用型平台1个,该类平台主要服务于文化产业各行业领域,同时服务于其他产业;专业平台17个,该类平台主要服务于文化产业某一行业或领域,目前主要为郑州市文化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信息等产业化公共服务。
1.平台建设具体情况。一是共用型平台具体情况。郑州市共用型公共服务平台较少,仅有中艺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郑州文化艺术网为公用型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二是各行业领域已建平台具体情况。目前文化产业各行业领域已建平台具体见表一。
2.平台建设的特点。一是平台分布以金水区居多。郑州市已建平台中,金水区5个、惠济区4个、二七区3个、管城区2个、郑州新区2个、高新区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二是平台类型以人才培训与交流平台为主。在平台服务类型方面,目前已建公共平台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信息服务平台4个、技术与研发平台3个、展示交易平台5个、人才培训与交流平台6个。三是动漫游戏类平台数量居行业首位。从已建平台服务领域来看,其中,共用型平台1个;专业平台17个其中动漫游戏类平台8个,占47.1。四是园区与基地是主要建设主体。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主体方面,主要包括园区与基地、企业、协会与科研院所等几种类型,即平台主要依托以上几类单位进行建设。在已建的18个平台中,依托园区与基地建设的平台占6个、依托企业建立的平台占5个,依托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类型平台分别占6个、1个。国家动漫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园区或基地”类型的代表,该平台依托基地建设,由基地进行运营管理;以小樱桃杂志为代表的平台是企业类型的代表,该类平台依托企业建立;以郑州印博会为代表的平台是行业协会类型的代表,该类平台依托行业组织——协会建立;科研院所类型的典型代表包括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人才培训平台、郑州动漫影视培训学院人才培训平台,该类平台利用科研院所强大的师资力量与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五是平台运营模式以政府扶持型为主。目前,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模式多样,主要可以归纳几种:政府主导型、政府扶持型和企业主导型。其中,政府扶持型有12个,企业主导型有5个,政府主导型平台共1个。
表一
总体来看,由于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投入较大,并且具有较强的行业色彩,平台建设中的政策、配套设施建设、共享程度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力度不够,导致平台在总体数量、平台规模、发展方向和持续发展能力上存在一些问题。
1.政策支持力度欠缺,平台总体规模小、数量少。一是缺少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方面的相关政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一个新兴概念,目前仅在沿海发达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而郑州专门针对公共平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和平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没有形成文件,缺少不同运营模式和类型的平台建设分类指导方案,导致平台总体数量较少。二是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公共产品的性质,建设初期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收益低,政府是其建设的主要资助者与引导者。目前还存在建设投入力度有所欠缺、配套资金投入相对分散和资金到位周期太长等问题,致使总体上平台发展规模不够充分。如,郑州市的出版印刷行业需要加快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以利于版权保护和作品的市场化运作。
2.缺乏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方案,平台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一是目前公共产业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没有被重视起来。当前文化产业政策中缺乏公共文化产业平台建设的相关系统建设方案,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市层面的总体和长期规划不够,建设目标不明确,缺乏运作保障机制,政府管理指导机构的权威性不强。如,印刷行业服务平台需要依托产业基地,但是项目投资大、设备多、周期长,目前多方筹划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二是配套服务支持力度有限。平台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除动漫、创意文化重点发展行业外,其他文化产业的公共平台建设管理不够规范,缺少各类平台统一规范管理的政策;平台开发基础薄弱,由于平台建设一般公共性质强,需要提供较强的服务团队和研究机构,但是目前来看,仍没有形成与平台建设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和研究服务机构;平台管理能力欠缺,如,很多网络信息平台,由于缺少优秀的平台管理人才、监督评估人才,导致平台信息的持续更新不够、交流展示作用不能发挥,而慢慢地被淘汰。
3.平台共享程度、利用程度低,企业获取资源成本较高。一是平台资源集约程度低。平台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文化产业资源拥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平台搭建来破除连接障碍,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目前郑州市一些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自建较多、功能重叠,如,创意设计类平台自建较多且较为分散,其中很多平台由于缺乏管理而逐渐失去作用,加上不同的平台资源分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缺乏对资源共享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导致他们之间相互竞争,资源共享程度不高。二是平台资源利用率不高。平台建成后,由于一些企业缺乏主动利用的意识,共享宣传、示范和推广力度不足,利用效率低下。尤其是中小型文化企业利用平台的意识薄弱,在调查中2/3的中小企业不清楚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情况;市内很多文化行业都有行业协会,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仅有部分大型企业知道行业协会及其提供的服务,多数中小企业不清楚本行业是否存在协会,行业协会的影响力较弱,搭建的服务平台利用率也较低。
4.缺少有效的激励和评估体系,平台运作缺乏动力。一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郑州市已有的公共平台多为某个行业建立,跨行业的综合性平台较少,且较为散乱缺乏整体性,这样在监督上存在较大难度。政府扶持公共平台可以较好运行,企业和协会自建的平台,由于其公益性和共享性的特点,需要持续较高的成本,很难建设有效的激励机制,各运营单位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机制,从而影响了平台对外开放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平台难以持续运行而失去作用。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公共平台科学客观的评估与评价,不仅关系到平台的运行效率与共享程度,更重要的是能找出平台运行的不足与问题,及时推进平台建设的完善,但由于目前各界对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效果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缺乏客观定量评估,造成评估方法单一,评估标准科学性有待加强。
推进郑州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满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必须成立规划协调各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完善法规体系、经费扶持、市场化运作等支持政策。
1.规划建立统一的平台运行管理制度。一是尽快出台平台规划和管理制度。尽快制定《郑州市公共文化产业服务平台总体规划纲要》,通过规划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行和管理等措施,规范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资源的投入、管理、调整和使用相关的行为,界定资源拥有者、使用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当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制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运行和评估等相关规定,保证公共服务平台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做到平台运行规范、严谨、高效。二是尽快设计统一的平台技术规范和制定标准。依靠平台建设办公室成立课题组,尽快设计平台的技术规范和制定标准。统一的技术与标准会提高平台资源的共享与服务水平,在短时间内实现各平台之间的对接。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逐步形成稳定的平台制定体系,并通过共享服务在相关领域和行业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逐步实现平台的多元化运作。一是建议设立平台建设的专项资金。郑州市文化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中,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是有力推动郑州文化产业,特别是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事业。因此,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适当加大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专项资金,逐步形成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渠道。二是逐步实现平台运作的市场化。在有效依托政府资源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激励机制,制定出台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多方投资,运用市场力量吸引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的资金投入,形成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格局,通过适当引人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在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同时,形成公益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为相关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低成本的专业化服务。
3.加快整合现有平台,形成发展合力。一是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平台建设。坚持“统筹兼顾,重点发展”的原则,对符合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核心领域平台重点发展,形成以重点领域的公益性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平台发展体系和制度安排,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文化产业平台。通过精品平台的示范效应和集聚能力,凝聚行业内部的资源,不断扩大平台建设的范围,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而形成稳定的平台发展结构。二是加快整合分散、低效的公共平台。目前政府和园区、基地建设的公共平台有较强的资源优势,能够稳定发展,而中小企业甚至行业协会建设的平台处于散乱状态,缺乏持续发展能力;而且不同领域的平台,由于利益主体不同,所采用的标准、方法、流程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平台各部门间的协作,实现现有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同时,政府及相关公共管理部门可根据不同行业平台建设的特点、优势,对平台的技术、资金、设备、场地等进一步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形成发展合力。
4.建立健全评估监督体系,推动平台健康发展。一是健全绩效评估体系。根据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尽快形成符合郑州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平台绩效评估体系。探索建立平台建设招标制,公开招标过程,选择最佳的投资运营机构。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从平台定位到具体评估平台管理制度、服务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和社会服务效果等方面,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评估,建立分析、预测、监督和评估制度,强调评估程序的制度化,确保平台的高效运行。二是强化平台监督体系。探索建立一套符合郑州市平台运营状况的监督机制。通过对市场化平台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监督,形成一种市场激励或淘汰的监督机制。对政府主导或扶持的公共平台,结合平台管理机构考评、平台运营机构自评与政府委托第三方开展平台用户满意度评价方法,对平台运行效果进行全面监督,并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开透明。
[1]刘辉.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产业效应[J].理论探索,2012,(2).
[2]黄星.论文化产业协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福建论坛,2011,(12).
[责任编辑 徐 宁]
G127
A
1671-6701(2012)03-0097-04
2012-05-10
2011年度郑州市科技局软科学招标课题(项目编号:112PRKXF421)阶段性成果
刘 涛(1982-),男,山东临沂人,硕士,郑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赵 君(1964-),男,河南郑州人,本科,郑州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陈巧云(1963-),女,河南新密人,本科,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