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重大历史题材画创作的几点思考

2012-09-26 05:23张祖英
中国美术 2012年3期
关键词:题材创作历史

张祖英

自2009年起,国家斥巨资投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后,上海市以及浙江、山东、安徽、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市地区和部队单位相继组织本地区的历史题材的创作,形成一股热潮,这是美术界的大事,也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和长远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2011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也明确提出要组织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工作。国家的文化建设,应和经济建设、科技发展一样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号召及舆论呼唤,而是要根据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和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由国家文化领导部门制定出切实的措施和具体的计划,认真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来,各个有价值的项目关联起来就是国家的文化意志和文化指向。

从另一方面讲,中国近代的历史有过多少光荣和悲壮、苦难和奋斗,可谓起伏跌宕、波澜壮阔。中华民族是历史意识很强的民族,但相对而言,我国在这方面艺术积淀层次太薄,需要我们大力加强此方面的工作,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艺术家对投入这类创作工程的热忱很高,研究历史,思考现实,这促进了他们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关注和研究,以及对主题性绘画的创作和探索。当然,目前各地组织中国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工作也会遇到一些相应的问题,这里我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研究。

一、做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作涉及多方面的配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领导部门的重视和关照极为重要,但关键是要组织优秀艺术家的参与和投入,才能保证创作质量,流传后世。一般来说,历史题材的创作大都是完成国家订件。但由于过去对“文革”中一些干预创作、违反创作规律的“左”倾做法的反感,一些画家对命题创作有抵触情绪,所以应努力促使创作者在思想上消除顾虑,明确认识。

国家订件的委托创作究竟能不能产生优秀作品?从历史上看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产生的美术作品,包括法国卢浮宫中许多宏伟巨作,欧洲的一些大师如米开朗基罗、伦勃朗、委拉兹贵支、鲁本斯、德拉克洛瓦、达维特等人,俄罗斯的列宾、苏里柯夫等人,都为之作出过重大贡献,他们的作品均成为世界美术经典。而这些划时代的传世之作大都是教会、皇室和政府的订件。

新中国成立后,由官方指定画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创作的一批优秀历史画作也都是国家订件,今天看来仍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这些作品成功的关键是艺术家在接受任务后努力研究历史资料、收集素材、挖掘创作内涵,使自己从史实研究和实地调研中得到精神感染和做到情感融入,进而把全身心投入创作作为自身的精神需求,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自己的艺术理想。如画家詹建俊在建国后首批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中,多次到昔日的抗日战场太行山区深入生活,了解英雄事迹,寻访烈士足迹,写生收集素材,几易其稿方成功完成油画《狼牙山五壮士》的创作。全山石创作《宁死不屈》时,也多次深入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考察,在大量访问、收集资料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主题,产生了创作灵感。靳尚谊创作的《12月会议》通过对史实的认真研究,选择具有个性的手势和动态,典型地表现出时代气氛和当年毛泽东的精神风貌。这些例子都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经验。这些作品历经半个世纪的考验,今天看来依然激动人心,已成为我们国家博物馆的典藏珍品。

一般来说,命题创作与个人的自发创作确有不同,前者是为特定的需要而创作,甚至有规定的尺幅,委托方提出的种种要求,与画家充分发挥自身创作才能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事物不可能不受条件的制约,优秀的艺术家往往能在有限的条件下产生好作品。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新馆就是在一块局限性很大的三角形地块上的优秀建筑,它已成为近代博物馆建筑的经典之一。当然,如果甲方(创作的立项部门)提出的要求不符合艺术规律,也会影响创作的真诚。以反映安源大罢工的题材为例:候一民创作的《刘少奇与安源矿工》是优秀的作品;但在“文革”时期极左思潮影响下,四人帮出于政治需要借一个反映安源的画展,大力推出《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报刊、电台大肆宣传,根据油画所印刷的印刷品发行量甚至高达9亿张,创造了世界单幅画印刷量之最。随着政治风潮的过去,由于违反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原则,该作品失去了政治意义和艺术价值,只能成为被扭曲历史的一件“文物”,这是鲜明的例子。这也从另一侧面证明了优秀作品不在于是否是订件,而决定于领导者和创作者如何对待这一创作任务。将这些问题讨论清楚有利于艺术家从思想上轻装上阵。

二、有关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多来自我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史实,所以必须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史料分析后有明确的再认识。我们说历史画创作的当代性,也就是说历史画创作要认真考虑如何体现时代精神,这是委托方和创作主体都值得深入研究的。我认为:

(一)重大历史题材的历史画创作属于艺术品序列,不是历史事件的图解,其作品应是艺术家对历史理解后的诠释,反映了创作者所处的时代对历史的思考。很多优秀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精神。

如前苏联画家的莫伊申科《红军来了》、《母亲们、姐妹们》、《通讯兵》、《红樱桃》,梅尔尼科夫的《告别》,杰涅卡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这些作品不是单纯表现某一特定事件,而是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感觉,画出了画家对国内革命战争和卫国战争的心灵感受。这些历史题材作品,已成为俄罗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国家重大题材创作,还应当是充满情感的艺术作品。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的《伊万杀子》可谓历史画创作中的经典之一。当时俄罗斯宫廷内经历了不同派别的政治斗争,画中展现了伊万和皇子各代表了不同势力的冲突,盛怒下的伊万用手杖击穿了皇子的头部;而父子间的亲情,又使伊万紧抱儿子并用手按住儿子头上冒出的鲜血。各种情感的交织,加上画面上伊万恐怖的眼神和皇子低垂的头,画家对两个形象的精彩刻划,使作品产生了令人过目不忘的艺术效果而永垂画史。再如,反映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攻克柏林的历史画作有很多是描写红军把红旗插到国会大厦屋顶或是众多战士举枪在弹痕斑斑的国会大厦台阶前欢呼的画面;而莫伊申柯创作的《胜利》,以独特的构思在画面中心塑造了两个红军战士的形象,一位战士当看到胜利喜讯时,怀抱的战友却已牺牲在自己的身旁,这样的情节给胜利的主题抹上了悲壮的色彩,带给观者更多的思考,增添了作品的精神力量,由此作者获得了列宁奖金。

这样的创作国内也有成功的先例。如何孔德表现抗美援朝战争时没有去画大部队雄纠纠、气昂昂渡过鸭绿江的浩大场面,而是画出了人物并不多的《出击之前》,在形象刻画上以一当十,同样展现了志愿军的英勇气概,成为公认的优秀作品。由此可见,题材只是一个大的主题范围,而作品的具体题目也就是创作的切入点,应该给画家一定的宽容度,允许作者结合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长进行深层次挖掘,充分发挥创造精神。

(三)投入历史题材创作的作者还必须对历史有公正的认识和独立自主的判断,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创作工程的领导者和作者实际上都在不同角度承担着历史责任和艺术责任。

随着国家政治形势和社会情绪的变化,以及对某些重要历史真象的解答,各个时期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不尽相同。处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认识过去的历史,创作者和领导者必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这同样需要胆魄和勇气,才能在作品中反映出创作者的智慧和才能。如甲午海战、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文革”时期、知青问题等都存有相关的历史认识问题。如抗日战争,过去我们长期偏重对八路军和新四军方面的宣传,而国民党方面被认为是在消极避战。实际上,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的正面战场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传媒的主调已转向宣传报导当年的全民抗战,充分反映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内容大大增加,其中包括血战台儿庄、昆仑关大捷、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和中缅远征军的抗战业绩……在长期抗战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民党也涌现出张自忠、佟麟阁、戴安澜等民族英雄,仅将级军官就牺牲近200位。能够反省和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把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统称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是站在全民族的角度考虑问题。作为国家博物馆不能只是反映其中一段革命史或是政党史,这就要求历史题材的创作者站在民族历史的角度,客观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把艺术家个人的独立思考放进历史环境的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考量,从而体现时代精神以保持艺术作品永久的生命力。

三、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对重要史实的披露,不同的时期往往会对历史有不同的解读。

随着时代变迁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往往各有不同,历史题材创作与时代精神的相互关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促进人类反思。

这就是历史画创作的当代性。如前苏联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文艺作品从反思战争的角度先后产生不同层次的变化就可说明问题。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头几年产生的作品大都是歌颂红军和苏联人民英勇抗敌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题材,如小说《日日夜夜》、传记《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电影《布列斯特保卫战》《攻克柏林》……接着出现了对战争反思并对和平幸福生活充满向往的另一批作品,如电影《雁南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油画《在和平的土地上》……几年之后又出现了另一批反思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并挖掘精神层面的艺术作品,如电影《一个人的遭遇》《第四十一》、油画《逃兵》……总之,优秀的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会将历史事件从表层一步一步将观者引向思想和心灵的深处。所以,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表现历史,我们就必然会面临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双重问题,也必然会面对历史进行新的更为深入的思考。

四、研究以往历史题材创作的问题,目的还是要把当前的工作做好。以下是笔者关于组织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建议。

(一)认真吸收、总结过去的经验。20世纪60年代,处于共和国建国初期,人们心气很盛,国家领导部门十分重视,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时期下大力气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条件,从全国调集了一批有才能的作者。当时调集的画家年龄大都在30岁以内,才情充沛,他们把接受国家创作任务当成光荣的使命。他们积极发挥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同心同德,创作了一批在中国当代油画史上值得珍重的优秀作品。这些经验应很好地进行研究和吸取。

从当前油画界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外部情况的变化,油画家的创作氛围更为宽松、艺术追求也不尽相同;从当前参与重大题材创作的画家的情况看,创作主力的年龄段是在40~50岁左右,创作的条件和环境也有很大不同。我们要研究这种情况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组织历史画的创作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需投入较大的精力和经费,耗时耗力,还需经受历史的检验。优秀的作品是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千秋功德,如果粗制滥造,就会因经不住历史的检验而被淘汰。为此,除了根据题材的不同选择高水平及能够承担任务的优秀作者外,还需设立一个熟悉历史和艺术规律并富有实践经验的领导班子掌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有效的推进机制,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当今艺术家的个性很强,包括题材选定、作品修改都很费周折,需要全过程的指导和充分研讨,否则再好的构想最后也实现不了,辜负了国家的重托。

(三)加强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相关的学术支持和问题探讨。创作工程需要有强大的学术后盾作支撑,因此学术单位的介入很重要,许多成功的经验和问题要及时研究和充分交流。

在创作思想上,需要帮助艺术家在把握创作立意时,在对历史的认识和挖掘作品思想深度上有更宏观的思考,这是作品能够站得住的基础。从艺术表现来说,历史画的创作涉及的因素很多,有较高的难度,故艺术家自身也必须具有较强的绘画表现能力。如:历史画创作离不开众多人物的构图组合,目前这在中国油画领域还属弱项。过去虽然产生过不少好作品,但在相当一部分作品中缺乏主客体呼应的有机构成以及构图多样统一的构图处理能力,其中不少作品存在艺术形象概念化、人物关系单摆浮搁的问题。再如历史上类似事件不少,特别是战争场面,很容易使创作趋向程式化和类同感,如辽沈战役、七七事变、济南战役、台儿庄战役等都是攻城战。如何在画面上做到相互区别,找出个性化特点,发挥创造性,使作品能够令人耳目一新,是艺术家要努力的目标。重大题材的作品不只是群众场面的堆砌,而是要塑造出典型环境下的典型形象。为此,需要我们提高肖像油画的水平,以强烈的感情来感动受众。总之,历史画的创作也必须具有创造精神,提倡发挥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多元化,而创新的本质也正是保留人类精神的生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学术交流、互相切磋、不断提高作者的创作水平,所以学术交流工作要贯穿创作的全过程,保证此项工作的高水平完成,为国家留下更多的艺术精品。

(四)为了促进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水平的提高,为了鼓励艺术家倾心投入其中以做出成绩,如有条件,国家应对有贡献的艺术家设置奖项,给予一定的荣誉以资鼓励,这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题材创作历史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Jazz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