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勇 王雅琳 王远
[编者按]
作为平面设计的手法之一,招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公益招贴、讲座招贴、展览招贴、会议招贴……招贴因其兼具良好的视觉表现性、收藏价值和实用性受到广大设计专业师生和设计爱好者的关注。随着宣传媒介的多样化,招贴的宣传效率已不再那么明显,但是,它具有的许多优点是其他任何媒介无法替代的—招贴具备了视觉设计的绝大多数基本要素,它的设计表现技法比其他媒介更广、更全面,更适合作为基础学习的内容,同时,它在视觉传达的诉求效果上最容易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学生有了招贴设计的基础,再进行其他媒介设计的学习,相对而言要比其他学习方法容易和有效率得多。因此,世界上几乎所有知名的视觉设计院校都把招贴设计作为视觉设计的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中央美术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设计学院设置最早、发展最快、实力最强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方向,招贴设计教学正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积极推进的特色课程之一。在一、二学年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学院对本科3-4年纪的学生采用“散养式”的工作室教学方式,在宽松的环境下配合插画、文字、手工等不同的招贴工作坊,将教学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大到比赛、作业,小到一场演讲、一张便条,学生都尽量以海报的形式展现。设计不再是一种任务和负担,而是成为一种习惯—在刺激和自由中习惯招贴,让设计招贴成为一种乐趣,这正是课程成功的秘诀所在。
招贴设计在当下
招贴,按字面的意思可以解释为“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进行张贴”,将两字并置不难得出以下推论:“招”是引起注意的一种方式,“贴”就是张贴。
招贴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一种手法,因其具有多样的视觉效果、良好的收藏价值及广泛传播力度等特点,历经时代的变化和自身形式特色的不断演变,流传至今。可以说,招贴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也是视觉传达设计进步和升华的产物。
招贴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传统的手抄式到传统印刷式,行至今日,数码印刷手段及数字屏显手段为招贴设计增加了更加多元和有趣的表现形式。但无论表现形式如何,最重要的一点是:招贴设计在当下。
招贴设计在当下,是由招贴设计的传达内容决定的。招贴所要传达的信息,以文字和图像、图形搭配展示,其目的在于有效地传达信息。招贴设计的美观与设计感固然重要,但如果失却了信息传达的功能,只是一张美丽的图画,没有实际的内容。招贴设计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如何让有美术功底的学生明白信息的分级传达、有效传达。
显然,美学是作为评价一张招贴优秀与否的重要杠杆之一;但是专业的招贴设计应该是设计者站在一个比美学价值更高的位置来认识自己所要传达的信息及内容,选择更加适合的表现手法、具备新颖的表达形式,从而进行设计。
招贴设计在当下,招贴设计的教育更要在当下要有实践、能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独特的教学之路。
招贴设计教育在央美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设计学院设置最早、发展最快、实力最强也是影响最大的专业方向,视觉传达专业积极推进平面招贴设计教学,以工作室为基础单位,构成该专业教学工作的亮点。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各工作室强调开放式、交互式、国际化教学特色,以视觉语言与形象设计的系统性和文化性研究为重点,注重构建开放式的教学与研究平台,积极促进国内外设计教学交流,为学生提供丰富、直接、国际化的专业设计信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实践,积累经验,培养具有思辨、创新、管理能力的设计者。
视觉传达各个工作室都有一定的教学特色:工作室中以导师教学为主,穿插讲师讲课和一些客座教授、知名设计师的讲座,形成以导师、讲师、访问学者及老师、硕士生、博士生带头继而带动本科生、进修生、留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的优良气氛。当然,工作室接收的是本科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
央美针对本科生的教育是有一定重点和较为系统的。本科生自从进入学校一来,共分四个学年。每个学年都有一定的招贴教学任务。
本科四年教学规划
第一学年
学生入校的第一学年,进入设计学院的基础部。基础部将本科新生进行大额分班,分为4个大班,每班(包括港澳台籍学生和留学生)约40~60人。
此时的学生刚刚参加完艺考及高考,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的绘画水平比较有限,如果此时将一些较为专业的学科知识灌输给学生,恐怕学生较难接受。因此,本科一年级的学生主要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包括一些对绘画技巧的巩固以及对优秀招贴作品的赏析。
在这一年中,主要培养学生对于优秀作品鉴赏及进行专业学习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了解到,平面招贴领域由于功能、服务对象、主体内容的不同,其所造成的影响和结果也不一样,从而有一定的分类如商业招贴、文化招贴、公益招贴等。通过对不同招贴形式的鉴赏与解析,使学生认识到优秀招贴的创作思路,从而为日后的专业招贴创作与学习夯实基础。
在赏析的同时,基础部教师会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使学生从造型基础的全因素素描、设计素描、自然形态解析、工业形态解析之类的绘画课程逐渐过渡到形式基础,使学生对平衡、对称、聚集、扩散等版面和形体有一个基本的专业认知和把握。基础部的课程基本不需要学生使用电脑或者相关的设计软件,只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即可以在逐层递进的过程中对招贴的表现形式、版式构成、色彩分配、文字比例等一系列细节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大一是比较强调动手能力的一年,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学生选择使用较为“偷懒”的电脑作图,甚至没有一张草稿就开始动手作图,这种行为对设计是不负责任的。一年级的教学任务既是为学生打好审美的基础,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于自己设计的招贴乃至其他各种设计的责任感。小设计从用心发现的灵感开始,好设计从负责任的草图开始;学生唯有一针一线、一板一眼、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走下去,才能在日后的专业学习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同时,大一也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的一年。每个课题放出后,由学生自己拟定具体制作的主题和过程、方式,要求学生的手法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招贴设计发展至今,纸面媒体的展现方式基本已经发挥至极,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跳出框框架架,变得与众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精神。往往针对同一个主题的作业,每个学生都要提供20个以上的小稿,在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磨练出自己的风格。
第二学年
大一学期末,基础部会进行一次专业划分。学生根据成绩及个人兴趣的综合评定,进入包含视觉传达设计的8个专业进行更为专业的学习。
视觉传达是设计学院的招牌专业之一,视觉传达工作室的学生数量也是各个专业中最多的,每年都会录取60人左右进入本专业学习。
学生进入视觉传达专业学习后,将由平面教研室的老师接管;学生开始逐渐接触到更多、更加专业的设计作品,并且学习使用一些平面设计软件辅助自己进行专业学习。
第二年的专业学习是极为关键和不可或缺的夯实基础阶段,学生在这一年中将会有更多机会接触甚至参与到招贴设计中来,这对学生的专业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都提出了较之大一更加严格的要求。
平面教研室针对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开设更多与招贴设计相关的课程,如文字设计、信息图形设计及下乡考察等。学生将从招贴设计的最基础元素学起,如拉丁文字排版课程,老师会要求学生摆脱电脑采用手写的方式还原各种经典字体;文字设计的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各自喜欢的cd,从音乐本身的风格入手重新对歌词本进行纯版式的探讨;信息图形设计课程具有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以信息图形的方式总结和还原一部经典电影的剧情等等。
在作业要求上,与大一要求学生进行个人作业有别,大二的课程除了部分个人作业外,几乎每个课程都会有小组作业的要求。学生或依自己喜好分组,或由老师进行随机分组,3~4人形成一个小组,齐心协力、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一份设计作业。这种分组及个人的作业形式,一方面是为了适应设计的社会工作环境,同时使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明晰的对比和合作,可以使学生进行灵感的碰撞,创意的火花在不经意间就被点燃了。
第三学年
第二学年末,学生和导师之间会进行双向选择的工作室分配。视觉传达专业下共有6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侧重方向,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和设计方向进行选择。
在本科第三年的专业学习中,在工作室里学习是使学生设计水平突飞猛进及设计风格基本形成的重要阶段。导师将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招贴视觉元素的构成对象—图形、色彩、文字等方面在招贴设计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本工作室里,几乎每周都会举办设计师讲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进行选择;每次有招贴设计的比赛或类似项目,工作室会组织学生集体参加,由导师主导,研究生自发带领,本科生共同学习和进步。每次比赛都会有1~2名学生负责,由负责的学生组织其他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再分头创作、评比,再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导师,由导师反馈意见,进行下一轮的讨论。如此的良性循环,使导师在掌控整个大局的同时,促进了学生自由发挥和自发讨论的热情。同一主题的赛事,学生一般需要至少一个月左右的草稿制作过程。
在工作室进行专业授课的同时,各个视觉传达工作室也会开设一些进阶的专业课程,学生可在其中学习到各个工作室的特色课程。学校将对三年级学生的电脑作图手法有一定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设计市场和社会要求,课程中会有相应的内容。
同时,随着学生设计实力的加强和课程的安排,一些学生开始着手准备国际交流。中央美院屬于国际设计交流院校联盟之一,学生申请出国作交换学习和学术交流是很常见的,大部分学生比较在意这一年的表现及作品,因为这会直接关系到申请出国的结果。本工作室从2004年起开始推动我校与欧洲学校之间进行学生的交流、交换。学习设计的学生应该具有更加宽广的视野,设计也应该是面向世界的,所以三年级的学生一进入工作室便开始被灌输“走出去”的思想;被鼓励去不同风格招贴设计的发源地看看;被告知只有眼界更宽广,心胸更开阔,才能成为更好的设计师。
学校要求交换学生每人制作相关的招贴设计作品,并举办一场交换讲座。讲座每年都有,而每年讲的内容却又不一样。每每到了开办讲座、逢年过节的时候,工作室都会由学生自发地轮流制作相关的招贴设计作品。从生活中来,又能够被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设计的精髓,也是招贴设计的本质。
第四学年
学生的第四学年进入毕业学年,工作室一般不开设课程,由学生自由安排自己的创作时间。但是部分与招贴专业相关的讲座和比赛,大四学生也要参加。工作室培养学生两年,最想让学生明白的就是设计不是负担,而是一种生活习惯。
大四学生的个人创作风格基本形成,各工作室的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更加集中有效地教授专业能力。学生在四年级的整个学年将经历开题—评估—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一系列的专业考核,招贴设计这一基本的视觉传达形式将在这一年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全面检测;而学生的招贴作品不应该是雷同的,而应该是多彩多姿的、特立独行的。
几乎每个毕业生的毕业作品中都需要具有比较明显的设计风格,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很多学生放弃了数码打印等技术,采用手工制作、传统印刷或者刺绣、拼贴等各种方式。多种多样的招贴作品经过4年的专业磨砺,需要具有明确的传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准及新颖的表现方式,并能够对学生的毕业作品进行一次合理的阐释。而这种“合理”,即是导师在4年的教学中所要追寻的某种结果。
招贴设计教学在工作室的实践
招贴设计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它贯穿本科教学的4年、硕士生教学的3年,甚至贯穿一个工作室发展的日日夜夜。
以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第七工作室为例,现工作室包括访问学者及老师4名,硕士研究生7名,本科生25名,其中有4名留学生及一名香港同学。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经常由一两名研究生为主导,以本科生为主力,共同商讨,分别创作。这种团队的合作与竞争、被领导与相对自由的状态可以充分提升学生们的创作欲望及水准。
招贴教育的重点一直放在4年制的本科生教育工作中。本科生是工作室的培养重点,三年级本科学生在基础部进行了两年的学习后,对专业领域的要求及所谓的准则还知之甚少,需要导师的指导及研究生、本科生学长的带领才可进行创作。
本工作室采取“散养式”的教学方法,即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招贴主题可以自选,创作方法可以自定,创作形式可以自拟。“散养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各个年级的学生能够平等地互相提出宝贵的意见,导师稍作点拨;而学生自己的想法如果可以说得通,导师也就不再做过多的干预。这样的“散养式”教学一般由导师把握大方向,细节则由学生通过讨论甚至辩论、争吵,逐渐成形,浮出“水面”。
同时,在创作方法上对学生不做严格规定。工作室开设了多个招贴设计工作坊,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如插画招贴工作坊,学生均以插画手法表现招贴主旨;文字招贴工作坊,学生会更多地探讨文字布局的合理性;手作招贴工作坊,学生尝试更多新颖的表现形式如刺绣等方法进行招贴制作。工作室每周都会多次进行招贴设计的自发讨论,每周导师都会对整体进度进行把握,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的同时,感知设计领域一些专业技能上的要求。
同时,因为工作室内学生出国交换交流的情况比较多,留学生也比较多,工作室内部经常会开设一些各国各地的风格海报的讲座,由学生轮流准备,轮流制作讲座海报。这可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开心中进步。
招贴设计的教学渗透到工作室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比赛、作业,小到一场演讲、一张便条,学生都尽量以海报的形式去展现。设计是习惯,招贴设计更是要渗透到习惯的养成。
结语
招贴设计的风格多样,是广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及设计爱好者喜闻乐见的一种视觉传达语言。招贴设计也因为其功能及主旨的不同,具有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和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招贴设计的教学工作应当从设计对象本身出发,从想法、概念到草图再到制作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和创作力,适应多变的招贴创作需求和社会需求。
刺激教学和开放教学并存,使学生习惯招贴以充分领略视觉维度的美感。当学生习惯了创作招贴、使用招贴维度的语言并能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有可能把招贴设计作品变得更易被观者接受。招贴设计教学不应流于表面,不是硬性的作业和繁重的任务,而是通过4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教学课堂,使得学生养成设计和使用招贴这一习惯。
当招贴的视觉维度变成习惯,招贴的乐趣才会被学生真正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