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静 邹 武
(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002)
范晓静 女,1981年生,馆员。研究方向:科技查新与信息咨询。
邹 武 男,1974年生,馆员。研究方向:科技查新与信息咨询。
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1995年正式被农业部批准为首批部级科技查新单位,同时也被福建省科委认定为第一批省级查新机构,同年查新站工作开始。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被确定为第四批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N05),承接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查新与咨询服务。笔者对福建农林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成立以来承担的科技查新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查新工作的一些特点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查新工作提供参考。
以福建农林大学查新工作站2009~2011年存档的用户查新委托书、查新报告等为原始材料,对查新项目的数量、查新项目的来源及范围、查新目的、查新项目的地区分布和单位构成、查新项目学科分布、查新项目委托时间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
表1显示2009~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共完成查新项目600项。“查新来源”按查新委托单位所在区域进行分类,其中校内查新项目占43.7%,校外查新项目占56.3%;“查新范围”依据查新项目检索内容与出具新颖性证明的范围进行分类,其中国内查新占总数的78.0%,国内外查新占总数的22.0%。
表1 查新项目总体情况
表2将成果鉴定与报奖类查新项目合并为成果查新类;产品与技术引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查新项目较少,所以一并归于其他类。其中立项查新占查新总数的48.3%,成果查新占查新总数的45.2%,其他占查新总数的6.5%,立项查新与成果查新项目数基本相当。
表2 查新目的统计
图1 查新项目地区分布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福建农林大学查新站2009~2011年受理的查新项目涉及福建省内9个地区,省外1个地区。委托项目数排在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福州、莆田、宁德,这3个地区委托查新项目数在10个地区中占了87.5%。其中福州3年查新总数为477项,占3年查新总数的79.5%。另外,委托单位为上海的查新项目属于与本校的合作课题。
表3 查新委托单位分布
如表3所示,2009~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查新站承接的查新项目委托单位中,大中专院校295项,占49.2%;研究机构179项,占29.8%;企业123项,占20.5%;其他单位3项,占0.5%。
根据《中图法》第4版[1]的分类标准将2009~2011年完成的查新项目进行了学科分类,由于近年来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较多,给学科的划分带来一定困难,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工业科学、环境科学等大类。
表4 查新项目学科分布
统计结果表明,查新项目隶属学科主要分布在农业科学和工业科学领域,分别占查新总量的54.7%和26.3%,其中农业类的查新项目几乎涉及了农业科学的各个领域,又以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农作物、园艺学科的查新项目最多;工业科学中主要是食品工业方面的查新较多。此外,生物科学也占据一定比例。这些学科在本校是科研活动较活跃的领域。
从图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查新旺季出现在每年的3~6月以及 11~12 月,其中 3、6、11 月委托查新量最大,2009~2011年3、6、11月查新总量占3年查新总数的47.0%。
图2 查新项目月份分布
从表1可以看到,福建农林大学近3年的科技查新项目数量稳中有升,但与其他高校查新站的年查新量相比,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原因:①福建农林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站成立于2009年初,目前对查新站的宣传力度不够,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福建农林大学具有教育部查新站的资质。②福建农林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属于农学类查新站,以农、林、生物为主,相对于综合性查新站而言涉及领域较窄。③建站初期还处于人员调整、调动阶段,专职查新员较少,多为兼职查新员。
从查新来源上看,3年来校外查新占据了56.3%以上的份额,这反映出本站在满足本校科研需求的同时,能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为社会服务。从查新项目的范围来看,大部分查新项目主要是进行国内查新,国内外查新项目所占比例较低,这是因为国内外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主要是各高校及科研院所。而地方中小企业委托的查新内容,一般只要求在国内具有创新性及新颖性,同时也因为国内外查新费用较国内查新费用高,故基本上选择国内查新。另外,一部分查新项目具有地方特色,只针对某一地区进行研究,因此也没有必要做国内外查新。
从查新目的来看,2009~2011年本站立项查新数量略高于成果查新,与部分查新机构相比有所不同[2-3]。但是不论立项和成果查新的数量如何,总体来说两者具有同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站其他类的查新项目较少,类型只有产品与技术引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农作物新品种鉴定等。而企业新产品鉴定与专利查新几乎没有,其原因一方面是新产品鉴定的委托方主要是厂矿企业,偏重于工科方向,本站查新专业虽然辐射食品、化工、材料、电子、计算机、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但这方面实力与本省其他综合院校查新站或具有工科查新资质的查新站相比偏弱,因此很少受理该方面的查新项目。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发现本省企业每年新产品开发的鉴定数量偏低,这在福建省其他查新站的统计中也有体现[2,4]。另外,专利查新以专利事务所等机构为主,福建省各高校受理此类查新项目相对较少。
查新项目的地区分布结果表明,本站承接的查新项目遍布福建省9个地级市,其中福州以及周边的沿海城市查新委托项目较多,说明该地区的学术和经济发展情况较其他地区活跃。但是本次统计资料基于福建农林大学查新站所完成的查新检索档案,有些项目就近委托给当地的查新机构,如厦门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厦门大学查新站都有资质开展科技查新,可承接厦门市及周边的泉州、漳州等地的查新项目,因此,本站有关厦门、泉州、漳州的查新项目较少。
查新委托单位统计结果表明,大中专院校的查新项目数量最多,其中本校的查新项目占较大比例,这与高校类科技查新机构的服务对象和性质有关;其次是科研院所及行政事业单位,本站承接项目较多的是福建省农科院及各级地方农业机构的查新课题;企业和其他单位查新项目数量较少。另外,在统计中发现一个现象,由于本站校内的查新项目收费低于校外的查新项目,一些与本校有“产学研”合作关系的校外企业在委托单位一栏填写的是校内单位,因此部分企业委托的项目也归类于大中专院校一栏。
通过分析2009~2011年间各学科查新课题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农业科学类查新项目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与本校的专业特色是分不开的。本校属于农业类院校,有关农业类的信息资源丰富,因此查新项目多是与农业相关的课题。工业科学虽不是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但是由于校外查新单位的增加,使得这一领域的查新课题量也很可观,其中食品工业查新项目在工业科学类中比例最大,占50.0%。除此之外,其他学科查新项目较少,如人文社会学科、环境科学等,一方面说明了这些学科工作者对查新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些学科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研究活动较少。
随着科研主管部门对科技查新的重视,查新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又由于查新委托存在突发性和集中性,因此会在个别月份出现集聚现象。图2的分析结果与福建省其他查新单位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4-5],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于每年年初较为集中在项目申报,而年末集中在项目鉴定、验收及报奖。
本校建站以来,虽然每年都在进步,但是相对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2010年度67所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平均完成量来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首先本站应加强宣传力度,吸收新的客户群;其次,在受理科技查新项目的过程中,要耐心和客户沟通,提高用户满意度,稳定老的客户群;第三,要与福建地区的其他查新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厦门大学每年承接的查新项目数量较大,而且在项目相对集中、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大量的查新项目。因此,本站可以主动与厦门大学合作,帮助他们分担一些项目,一方面可以弥补本站查新项目数量不多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缓解厦门大学的查新压力。
本站目前受理的查新项目除农业类外,其他学科所占比例较小,为了扩大查新站科技查新的服务范围,首先要加强其他相关专业资源的建设。购买更多的专业数据库并不现实,因此可以开展机构间的资源共享。目前由福州8所高校和厦门大学共同参与建设的“福建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经投入使用,提供校际间的文献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为本站查新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另外,可以利用类似开放性的信息资源渠道,能够在不增加经费压力的前提下,提升查新服务的质量。如张炜[6]在发表的论文中提到,Networked Computer Science Technical Reference Library中搜集了世界上许多大学以及研究实验室有关计算机的科技报告,可以浏览或检索相关文献。
专业人才是科技查新队伍的生力军,但是一个查新机构很难配齐所有专业的查新人员,即使是专业人员,其研究领域也有很大差别[7]。因此,需要查新人员自觉加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包括非本专业领域知识、数据库熟练程度、英语阅读水平、检索分析能力、与用户沟通的耐心与技巧等。另外也要多参加相关会议、培训等,多方位提高查新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在查新项目委托集中期,对内尽可能按学科分配查新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查新效率,对于专业对口的查新项目可要求查新工作人员适当缩短查新周期;对外应加强与科研管理机构的横向联系,做到尽早通知项目负责人提前准备,尽早公布截止日期,避免扎堆申报。
[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2]陈志华.科技查新项目的统计分析——以福州大学查新站为例[J].图书馆界,2009(4):72-74,77.
[3] 田稷,马景娣,缪家鼎.浙江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业务分析[J].浙江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8(4):1-6.
[4]庄华城.科研立项查新现状及存在问题——以福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为例[J].情报探索,2010(5):81-82.
[5] 王毅.福建省2006~2008年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统计分析[J].医学信息学,2010(7):2272-2275.
[6]张炜.科技查新机构服务于科技创新的思考——基于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8年查新项目的统计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12):17-20,86.
[7]徐慧芳,陈朝晖,郑菲.科技查新业务分析——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总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7(11):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