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琼琼
(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是一种可以及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作为Web2.0时代极具代表性的实时讯息系统,微博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应用。对图书馆界来说,研究和利用微博平台,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笔者重点研究了目前在新浪微博开通账户的高校图书馆,利用该平台开展服务的现状,总结了国内人气较高的高校图书馆微博所具有的共性,并对广大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微博平台提出了一些建议。
笔者首先从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国内四大人气较旺的微博平台入手,进行相关检索统计。用“大学&图书馆”、“学院&图书馆”、“*大图书馆”、“*外图书馆”为名称关键词进行了检索,得到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到,高校图书馆微博大部分集中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因此,笔者选择针对新浪微博这一高校图书馆界相对集中、活跃度较高的平台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表1 高校图书馆微博数量统计
在新浪微博上,以“大学&图书馆”、“学院&图书馆”、“*大图书馆”、“*外图书馆”为名称关键字查询,共查询到372个结果。笔者讨论的图书馆微博只限定于国内高校图书馆,排除与本次调查分析无关的账号;同时根据检索结果的链接提示,补充名称内不含有上述关键词的高校图书馆微博账户,如“复旦图书馆官方微博”、“中山职院图书馆”等,最后得到粉丝数排名前20位的高校图书馆微博,见表2。
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推出微博内测版,成为国内第一家门户微博服务提供商。由表2可以看到,厦大图书馆和重庆大学图书馆于当年11月即开通了图书馆官方微博。重医大图书馆也于当年12月建立了微博,但仅发布了6条博文后就不再更新。根据资料显示[1],2010年8月18日以“图书馆”分别为名称、标签关键字在新浪微博上检索,只有11个高校图书馆用户,且多为图书馆子机构用户[2],如秦职院图书馆文科咨询、北大图书馆新生空间等。经过2010年一年多时间的发展,新浪微博平台的技术和相关制度已较为成熟,影响力及人气也达到一定程度。所以更多的高校图书馆于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期间建立了自己的微博。
表2 粉丝数前20名的高校图书馆微博
各高校图书馆新浪微博域名相对较为统一,基本都采取了高校英文名称缩写或中文名称拼音缩写加lib或library的形式,如广外图书馆(weibo.com/gdufslib)、厦大图书馆(weibo.com/xmulibrary)、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weibo.com/libahu)。在粉丝排行榜前20名内的高校图书馆微博中,除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外,其他高校图书馆均进行了新浪微博加V认证,说明新浪微博已经验证该账号的真实性。在微博头像的选取上,各高校主要采取了图书馆标志性建筑照片、高校校徽、图书馆馆徽等方式。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微博头像选用了逸夫馆前的喷泉照片、广外图书馆微博选用了广外校徽图片。在微博个人介绍方面,各高校风格各异。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微博采取了凡客体的个人介绍“爱图书,爱读者;爱纸本书,爱电子书;爱网络,也爱数据库,最爱来图书馆的你;我是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的“随时发布东南大学图书馆非官方感想,偶尔发布东南大学图书馆官方消息”。微博标签是自定义描述自己职业、兴趣爱好的关键词。在调查分析中,统计出高校图书馆微博最常用的标签关键词为“图书馆”、“图书馆员”、“library”及各高校名称、简称。粉丝排行榜前5位高校图书馆微博的个人介绍及微博标签如表3所示。
表3 粉丝排行前5位的高校图书馆微博个人介绍及标签
1
在取样调查分析过程中,笔者总结出高校图书馆微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①图书馆各种服务的公告通知。包括图书馆新闻推送,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推荐,移动图书馆服务推荐,书展通知,图书馆培训教育讲座通知,节假日闭馆通知及勤工助学招聘,失物招领通知等。
②图书馆数据库介绍及试用通知。很多高校图书馆选择通过微博简单介绍新购进的数据库或新开通的试用数据库及使用方法。
③读者意见收集与反馈。在微博平台上,读者可直接与馆员互动,提出自己的问题。馆员在收到问题的第一时间作出解答,并可同时推送给所有粉丝。即使馆员未能及时回复读者,如有其他读者看到问题,也可能帮忙回答,并再次将信息推送至图书馆微博。
④书目推荐、国内外知名图书馆简介、图情名家介绍、名言名句。通过微博向读者推送一些好书信息或者和读者共同探讨一些图情相关话题。
⑤馆内图书借阅排行榜、优秀读者排行榜、新书上架通知。通过微博把一个阶段内图书馆的流通阅览统计数据公布于众,供读者参考。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发布的2010年读者图书借阅量排名前5位的院系,最受欢迎的借阅室,最受欢迎的哲学类、计算机类、文学类图书数据等。
⑥图书馆特定事件微博。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一直通过微博来宣传校园系列短剧“爱上图书馆”,及时发布上映时期、贴出相关海报,并围绕该短剧开展各种活动等;重庆大学图书馆通过微博向读者宣传“一日馆员体验活动”,并不断跟进活动过程,积极与读者互动;南京大学图书馆通过微博开展了“我与图书馆的故事”、“适合秋天读的书”、“随手拍南京大学图书馆”等话题征文活动。
在微博平台中,如果想了解某个机构、某个人的消息,可以选择follow该机构或个人,他的动态就会被推送过来,形成follow和follower的关系。在新浪微博中,这样的关系被称之为“关注”和“粉丝”。在取样调查分析过程中,笔者总结出各高校图书馆所关注对象的类型主要有:①高校官方微博、高校各学院、各机构(例研究生会、校友会)等官方微博。②其他兄弟院校图书馆微博、各省市图书馆微博。③图苑名家微博。如程焕文、彭老图等个人微博。④信息服务公司微博。如查尔斯沃斯中国、中国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上图文献服务等。⑤其他。包括高校读者等个人微博。
新浪微博还提供了微群功能,微群能够将拥有相同标签和爱好的人群集中起来,一般他们都拥有相同的话题可以进行探讨和共享。在调查统计中发现,高校图书馆微博参与较多的图情界微群主要有图林微群、图书馆人之家、图书馆报等。图林微群由图书馆学者程焕文教授于2011年2月6日创立[3],已成为图书馆从业人员以及相关研究人员学术探讨与信息传递的场所,也是推广大众阅读和了解图书馆发展态势的社圈。粉丝数排行前10位的高校图书馆微博,除厦大图书馆和东南大学图书馆外,其他高校图书馆均加入了图林微群。同时各高校还选择参与自己学校相关的微群,如广外图书馆加入的“广外图书”微群、暨大图书馆加入的“暨大书虫”、“暨南大学”等微群。
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各高校图书馆主要利用电脑通过新浪微博平台发送信息,个别高校图书馆采用2~3种微博信息发送方式。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微博同时采用了新浪微博和UC浏览器平台;厦大图书馆使用了新浪微博和sinafox;重庆大学图书馆使用了新浪微博和手机客户端平台;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则同时使用了新浪微博、新浪微群、关联博客及一些未通过新浪审核的应用平台。
国内高校图书馆微博现分散于各大微博平台之中,个别高校在几个大型微博平台均有账户。考虑到微博网站之间尚不能跨平台交流[4],而同时维护多平台的微博账户要花费图书馆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尽量采用同一微博网站平台,方便和促进馆员与读者、馆员之间以及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减轻馆员维护微博的压力。
高校图书馆在建立自己的微博时,应从自身微博提供服务的价值和受众角度出发,规范其微博的样式。例如,从名称的选取来说,应尽量使用高校全称而避免使用简称或其他名称,方便用户快捷地检索到高校图书馆账户。在微博头像选取上,也应尽量选取校徽、馆徽、图书馆建筑照片等公知形象,以对应高校图书馆微博主题。微博建立后应同时设置个性域名,可更改为学校英文简称加library(lib)字样等形式。在个人介绍及标签栏内,也应尽量凸显带有图书馆色彩的个性。开通高校图书馆官方微博时,应该考虑进行微博平台身份认证,利于用户清晰辨认图书馆微博真实性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该微博账户的专业形象[5]。
高校图书馆微博信息行为是一种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行为,因此在建立微博前,图书馆就必须对该微博的内容、拟实现的功能、计划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使用中,可以制定图书馆使用微博的管理机制,如确定微博平台的发布人员和维护人员;规范微博发布内容,避免记流水账、发布与主题无关的无聊琐事[6];规定博文更新的最低频率,保持内容更新及时;建立微博信息监控管理制度,对错误信息、过期信息及其他造谣诽谤等不良信息及时删除等。只有定位明确、机制健全,才能保障微博的质量,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
微博的一大重要特色就在于用户可以通过网站、E-mail、IM工具、手机等多种方式跟随微博进行订阅、访问及参与交流。高校图书馆用户在微博的使用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便捷和多样的信息发布方式,以达到随时随地更新微博与读者互动的效果。此外,新浪微博平台还提供了关联博客、浏览器插件、分享按钮等工具,图书馆可将自己的官方博客信息、图书馆网站信息等转换成微博信息,快捷地发送出去,达到图书馆微博平台、博客平台、官网平台信息同一的效果。
现有的微博平台还没有对每一条微博信息按主题分类显示的功能,因此高校图书馆微博使用中,不可避免导致博文信息内容纷杂,用户会被浩瀚的信息淹没,只能靠微博平台提供的简单搜索功能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可以考虑依据微博内容范围、服务范围开通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微博账户[1],如图书馆官方微博、读者服务微博、采编微博、参考咨询微博、新生教育微博、图书馆研究课题项目微博等,共同形成高校图书馆微博账户体系。
[1] 王妙娅.国内图书馆微博应用现状及建议[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0(12):37-41.
[2] 杨帅,吴卫娟.我国图书馆微博现状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1(8):12-15.
[3] 图林微群[OL].[2011-11-17].http://q.weibo.com/244543.
[4] 李金波.国外图书馆微博客建设及其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1(1):70-73.
[5] 陈丽纳.微博客(Micro-blog)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4):32-36.
[6] 李媛,思金华,郝彧.微博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