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思亮
(酒泉卫生学校,甘肃 酒泉 7350 00)
中职学校学生家庭背景与人际能力研究
茹思亮
(酒泉卫生学校,甘肃 酒泉 7350 00)
本研究采用《金钱态度量表》(MAS),对中职生的人际能力及其发展进行考查。结果表明,家庭经济能力与大学生的人际能力和心理健康无相关性,但金钱态度越高的学生其人际能力水平越低、生活满意度更低、心理问题越多。
中职生;家庭背景;经济能力;人际能力;心理健康
受全球经济萎缩、物价急速上涨的影响,在中职院校,一方面,由于交往过程可能会增加支出,导致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失去人际交往的机会,造成人际能力滞后[1];另一方面,不正确的金钱态度对中职生人际关系的维持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在酒泉市中职学校随机抽取400名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381份,其中男生95人,女生286,有效回收率为95.25%。
参照《金钱态度量表》(MAS)、《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自制统一问卷,由经过培训的主试者向被试者集中发放,在主试者的指导下完成问卷填写。问卷回收后,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学生的金钱态度量表得分以33%和67%位数为界点,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
调查发现,中职生平均每月实际支出 400~500元,金钱态度量表高分组被试者缺钱时的情绪反应最激烈;而金钱态度低分组的被试者对金钱重要性的看法相对最低,日常生活中消费压力最小,缺钱时的情绪反应最小,他们对金钱在生活中的作用的看法最为理性[2]。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职生人际能力自我评价在金钱态度的高低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0.212,P=0.809),而在经济能力上差异显著(F=5.461,P=0.004)[3]。事后检验表明,在对人际能力自我评价上,经济能力“适当”组显著高于“充裕”组(P=0.026)和“不足”组(P=0.000),经济能力“充裕”组显著高于“不足”组(P=0.000)。
经济能力和金钱态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2.885,P=0.220,见图1。简单效应检验表明,经济能力“不足”组中职生对人际能力自我评价随着在金钱态度方面得分的升高而降低(P=0.013),而经济能力“适当”组中职生对人际能力自我评价随着在金钱态度上得分的升高而升高(P=0.009),经济能力“充裕”组中职生对人际能力自我评价没有随着金钱态度的高低而改变[4]。
图1 不同经济能力中职生的人际能力自我评价与金钱态度的关系
对人际能力发展自我评价的结果正好相反(见图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人际能力发展自我评价在金钱态度上差异显著(F=4.859,P=0.008),而在经济能力上无显著性差异(F=0.262,P=0.770);经济能力家庭月供和金钱态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事后检验显示,金钱态度得分越高的学生对自己中职期间人际能力发展自我评价越低,金钱态度高分组显著低于低分组(P=0.006)。
图2 不同经济能力中职生的人际能力发展自我评价与金钱态度的关系
人际能力量表对中职生实际的人际能力测量结果表明(见图3),经济能力与中职生人际能力无相关性(F=0.345,P=0.708),而与金钱态度得分的高低关系密切(F=9.250,P=0.000)。事后检验表明,金钱态度高分组的人际能力显著低于低分组(P=0.006)。如图3所示,不同经济能力中职生其人际能力都呈现出随着金钱态度得分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可见,对经济能力“适当”组和“不足”组的中职生来说,他们认为的对自己人际能力产生影响的金钱因素实际上并没有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却是他们没有清楚意识到的得分较高的金钱态度[5]。
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人际能力与可支配的金钱的多少无相关性,但与金钱态度量表得分的高低关系密切。虽然中职生可支配的金钱的多少与人际能力没有关系,但当中职生人际能力自我评价时,这种评价与中职生可支配的金钱的多少表现出复杂的关联——经济能力“适当”的中职生对人际能力自我评价随着其金钱态度得分的升高而增加,经济能力“不足”的中职生对人际能力自我评价随着其金钱态度得分的升高而降低,而经济能力“充裕”的中职生对人际能力自我评价并无这种变化[6]。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对于经济能力“适当”的中职生来说,他们有适当的可支配的金钱用于发展和维护人际关系,这种经验很可能会强化他们对金钱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的看法。
图3 不同经济能力中职生的人际能力与金钱态度的关系
经济能力“充裕”组的中职生人际能力自我评价高于“不足”组中职生,低于“适当”组中职生,且他们人际能力自我评价与他们在金钱态度量表上得分的高低无关。原因可能在于,在不同经济能力中职生中,“充裕”组是最有可能发现人际能力及其发展与金钱无关[7],所以他们人际能力自我评价既没出现像“适当”组那样由于预期可支配金钱的增加会让他们的人际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提高人际能力自我评价,也没有出现像“不足”组那样对自身人际能力的贬低。
这一结果引人深思。在对待贫困学生时,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增加他们可支配的金钱数量,似乎所有问题通过给予金钱便能获得解决[8]。但我们调查发现,对中职生来说,至少在人际能力方面,可支配金钱的多少并没有对学生的人际能力产生实际影响,产生影响的是中职生持有的金钱态度。这提醒我们在给予贫困生直接金钱帮助的同时,还应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消费观。
[1]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57~59.
[2]]解亚宁,张育昆,于涛,等.生活事件因素与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3):39~41.
[3]郑日昌.大学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张祖述,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5]郁景袒.大学生心理与调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金华,吴文源,张明圆.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5):260~263.
[7]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石雪,董娅.西方拜金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6(3):96~98.
G526.5
B
1671-1246(2012)17-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