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成
盐城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大学生对校内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运用研究
张德成
盐城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通过对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生校内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情况调查,分析了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数字;教育资源;运用;调查;对策
创新从发现问题开始。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开展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或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网络资源的查找和利用是当前运用最为广泛、效率最高的问题求解方法。然而,网络化时代,信息发布存在自由、任意、多样性的特征,使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运用搜索引擎、辅助以检索技巧,也难以克服“信息迷航”的困境[1],而且效率低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校,聚集了图书、期刊论文、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数字化网络教育资源,学科门类齐全、科研成果前沿、更新快捷,是研究、学习的最佳资源。然而,不少学校的大学生,则很少能全面认识、有效运用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笔者以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校内教育资源统计,分析了大学生对校内数字化网络教育资源的运用状况,以期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同时对数字化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
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物化了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可以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支持系统[2]。数字化网络教育资源是指将相关知识节点经过多媒化、智能化的数字处理或制作,可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的教学材料及教学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图书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学术期刊资源、视频资源等,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学习、研究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数字化网络教育资源价值主要体现在:①科技、哲学等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反映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启发研究者思维,促进最新研究成果的认知;②人文、历史、地理、社交等图书、视频有利于知识的拓展和情操的陶冶;③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有利于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④虚拟实训课程及课件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因爱好、交往及探究学习的需要,同时受笔记本电脑价格的平民化、大众化设计影响,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另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携带的便利性和上网的灵活性,校内无线网络的节点普及、上网资费的降低,使大学生的移动学习常态化,数字化学习的硬件条件基本具备。
盐城师范学院全日制在校生有2万多人,笔者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并当场全部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其中,34.6%的学生不知道学校的网络课程;对课程学习中教师布置的一些小论文作业,73.1%的学生首先选择使用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在公网中搜索,15.4%的学生选择在校内学术期刊网查询,11.5%的学生公网和学术期刊网同时使用;到学校图书馆网站的主要目的,69.2%的学生是查阅图书,观看网上学术报告的有11.5%,看电影电视的占19.2%;30.8%的学生不知道校内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不上学校网站的原因调查中,61.5%的学生认为速度太慢或资源无法打开。
为了统计资源的利用情况,一般网站中都有点击或下载次数的记录。笔者打开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阳光网站,对网上学术报告、电影电视等相关资源的点击、播放等记录进行了统计,统计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16日。
《网上报告厅》是目前国内较大的视频资源数据库。它从师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求出发,整合了国内外包括著名院士、政府领导、专业研究人员以及《百家讲坛》热点人物在内的千余名一流专家学者近万场视频学术报告,包括理工类、经管类、文史类、就业择业、法律视点、文体教学、综合素质、心理健康等系列[3]。盐城师范学院网上学术厅中内容大批量加入时间为2010年10月,播放次数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网上报告厅点击次数统计表
很多的报告播放点击统计数为0,即使有点击记录的,也是以个位数显示。如“2007择业就业”中的200个讲座无一被点击,可以说这些报告在学生中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电影电视的点击率略高,考虑到电视的集数以及每年近二万人的学生数,其使用率还是可见一斑(如表2所示)。
表2 电影电视播放次数统计表(按加入时间随机选择)
近年来,盐城师范学院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2011年10月,共立项建设网络课程189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精品(优秀)课程47门。这些网络课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4]。
然而,在对盐城师范学院的网络课程运用情况统计分析中,也发现了网络课程资源少、更新不及时、利用率偏低、无师生互动记录等情况。189门网络课程中有38门课程是以HTML静态网页开发技术开发设计的,不利于内容的更新;有41门课程无留言板、BBS、E-mail等互动交流(一般为早期建设),即使有互动交流板块也没有很好地利用,甚至很多是开发网络课程时的留言测试,教师与学生根本没有利用;在知识内容上所有课程都有拓展知识,但很多都是以Word、PDF等格式显示或提供下载,有些则提供了其他网站的链接,教学视频等拓展资源较少,仅有15门网络课程对内容进行了阶段性的更新;有28门课程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
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空前的巨大压力,供远大于求。普通本科学生在一些热门行业、国企、外企招聘中被拒之门外;同时受“就业拼爸”、“社会阶层固化”影响,使得普通家庭的学生产生悲观情绪,而“官二代”、“富二代”则不需认真学习就可有好的工作。就业反差巨大,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另一方面,学生对专业的喜好程度以及受金钱、网络游戏等不良诱惑,同样使大学生无法安心学习,更不用说是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了。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5]。无序信息的辨别、信息检索工具的利用、新信息的创造与交流等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用“百度”或“搜狗”检索比较多,但缺乏检索技巧,面对一大堆的结果无法进行高级筛选,学习效率较低。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教学、系统教学设计等教学理念最先发源于大学,然而具体的运用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大学专业较多,课程差异性较大,实践类课程研究性学习难度更大;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往往以科研为主,在教学研究上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一直沿用以前的灌输式教学。
同时,许多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欠佳,而这些学校从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又向名校看齐,内容艰深,学生难以接受,很多教师为了能给学生讲懂,往往是紧扣教材,“事无巨细”,缺少拓展,考试时也是复习“到位”,学生也就缺少了探究学习的必要,从而培养了其学习的惰性。
图书馆、教务处、各二级学院、任课教师拥有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特别是学校层面的资源建设相对自成体系,相互孤立,难以共享,利用率低,而且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与国家精品课程相比,普通高校校内网络课程的建设层次相对较低,教学内容往往是书本搬家,拓展性知识也以链接为主,该学科、该课程有特色的、创新性内容相对较少;网络课程的平台也不统一,缺乏个性,一旦完成建设、通过验收则再无更新,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6]。
一些期刊论文更新也不及时,盐城师范学院校内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比纸质期刊要慢到半年左右,很多“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还没有购买,更不用说外文期刊了。与很多图书相配套的光盘,上网时间也较迟,往往是学生借到了书却缺少练习的配套素材。
另一方面,数字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吸引了大量的数字产品开发企业的加盟,其开发的市场信息资源产品,在包装设计、技术实现等方面均属上乘,但很多时候与高校需求脱节,不能获得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网络学习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便捷性”,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从任意地方开始学习,其高速、便捷的固定及移动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很多高校的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的覆盖面较广,涵盖了教室、图书馆、宿舍,乃至食堂,方便了学生的使用,但资金较为紧张的普通高校无线覆盖范围还不是很大,同时还存在公网与教育网的访问速度慢、资源无法共享以及学生宿舍晚上定时停电等一系列问题[7]。另外,由于数字学习资源开发平台等问题,可供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学习的多媒体资源更少,不便于移动学习的开展。
数字化教育资源在经过“起步探索阶段、技术普及阶段”后,必须进入“整合应用阶段”,也就是高校要发挥资金相对充足以及开发人员技术水平高的优势,从学校发展以及“教学质量工程”的角度,科学规划,统筹建设,集中管理。在资源开发人员的待遇、职称评定等奖励措施方面予以政策上的保证,使资源建设常态化、正规化。
同时,不同高校之间其课程设置不同,但对于人的素质与发展来说,具有较高的拓展性与互补性,加强校际间教学资源的联动建设与共享,既可扩充本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也可避免同类课程、同类资源的低层次重复建设,有利于打造精品资源[8]。
专业的数字产品开发企业也要主动与高校联合,研究教师与学生的需求,聘请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做指导,发挥企业自身的研发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以使其产品能最大限度地适合高校的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通过高校自身、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的联合等多种途径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供需接轨与校际共享,使“各自为政”的孤立信息能够共建共享,从而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质量,扩大其使用面,提高使用率。
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等的研究,专业性、社会性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我国中小学以及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的变革,高校关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大幅提升,教师要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以系统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在信息环境下进行深层学习,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学会认知”就是“学会学习”,是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之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工具,无线网络、iPad、智能手机等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平台,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排除“新读书无用论”的干扰,克服网络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积极运用新媒介进行知识的探索与实践,真正做到学会学习,终身受益。
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加强网络学习工具使用教育的同时,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移动学习的硬件条件建设,扩大无线网络覆盖面,提高主干网带宽,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存储容量与服务品质,做好宿舍、图书馆、教室等网络的互联互通,为学生高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总之,信息化时代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其关键是要拥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各类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硬件设施良好保障的前提下,打破学校内部、学校之间的各种限制,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使其真正发挥效益。
[1]吴伟敏.网络学习中的“信息迷航”问题初探[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2):25-28
[2]百度百科.教学资源[E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3039812.htm,2011-12-24
[3]盐城师范学院.网上报告厅[EB/OL].http://210.28.182.161/adksvod/index.asp?statis=1,2011-12-24
[4]盐城师范学院.网络课程[EB/OL].http://210.28.177.40,2011-12-24
[5]宛玲.信息网络化、人才与信息素养[J].情报学报,1999,18(3):304-305
[6]张一春,贾晓燕,刘平.创新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内涵与发展战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27-32
[7]张德成.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及其控制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4):396-398
[8]柳军,李彦武.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校际间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5):54-56
College students'use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on cam pus
Zhang Dech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Yancheng Teachers'College,Yancheng 224002,China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use of campus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by our college's stud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digital;educational resources;application;investigation;countermeasure
G40-057
:A
:1004-5287(2012)05-0517-03
2012-03-20
张德成(1967-),男,江苏盐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