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理念下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2012-09-22 06:56徐林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年4期
关键词:导师制培养目标人才

徐林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和谐教育理念下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徐林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文章在介绍和谐教育观点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现状,提出了基于和谐教育思想的人才培养建议,将和谐教育思想贯彻于教育技术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并进行了具体的实践。

和谐教育;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

截止到2012年4月,全国设置有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院校从2008年的224所减少到173所[1]。专业数量的萎缩,院系的合并,就业率的下滑等问题的出现,给教育技术界带来了很大的震动。本科专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新审视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1 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中贯彻和谐教育的必要性

和谐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和为贵”的思想,并用于教育中[2]。到了近代,蔡元培的“五育并举”、陶行知的“手脑结合”等主张,都寓有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谐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从而造就其和谐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其志趣在于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即人的各种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其目的在于把教育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优化组合,获得整体效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或通过体、德、智、美诸育使受教育者养成“身心既美且善”的人等[3]。和谐教育认为,从教育过程的角度看,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基本矛盾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适应。由于这个基本矛盾长期以来未能很好地解决,因而引发了教育实效性低等矛盾的产生[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明确指出,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和谐”,现代化的教育应该是和谐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5]。因此,将和谐教育思想融合于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中,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现状

通常情况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高校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因此,从和谐教育的视角去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看本科培养方案在文字表述和实际内容中能否很好地体现出和谐教育思想。从字面表述来看,目前我国教育技术本科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中,尚未发现有直接提出和谐教育的文字表述;从内容来看,多数培养方案很少体现有和谐精神的教育意识和观念。

2.1 重技能、轻人文

桑新民指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主要包含三大部分:一是教育理论基础;二是技术基础;三是艺术基础[6]。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其历史原因,开办伊始有相当一部分是开办在理工科院、系下的。这就造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打上理工科的烙印。而我国理工科类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普遍是从知识、技能等方面提出的,对人文素养却较少提及。这就造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2.2 重守成、轻创新

作为交叉学科,教育技术学自身是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精髓而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素质全面、具有高度创新意识。由于长期受到计划体制的影响,办学模式的“千校一面”现象在地方院校中尤为严重,表现在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相互复制,其培养目标几乎一致,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的继承性教育,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学习,不重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现行的培养规格体系很难造就出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

2.3 重共性、轻个性

培养规格中因材施教未得到很好体现。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长期以来存在着“广”而不“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缺乏“不可替代性”,人才培养规格类似“万金油”[7];只强调学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和谐。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成为“工具”,而不会成为有独立思想和见解的“人”。

3 基于和谐教育思想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建议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现行培养体系中,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和谐教育理念的缺失。因此,如何在培养方案中贯彻和谐教育观,使之渗透和谐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复合型、创新性的人才。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指导思想: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和谐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要求和谐人格、和谐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的人才不仅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社会使命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坚持以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基础,树立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相协调的和谐教育思想观。培养目标应立足于以学生为根本,以学习为中心,培养具有一专多能、广博精深的创新型、复合型教育学科类人才。

3.2 培养目标:和而不同

和谐教育观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多样性。按照高校层次的不同,其培养目标定位应不同。重点院校应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主,兼顾实用型人才;地方院校应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兼顾理论型人才[8]。另外,只有不断拓展就业领域,教育技术专业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我国各高校的培养目标也逐渐由学校的教育技术人员向企事业单位的绩效培训拓展。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与时俱进,拓宽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保证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课程体系:优化重组

课程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制定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培养人才的规格,良好的课程体系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核心。首先应做到三个“有利于”原则:一是有利于学科发展最新方向;二是有利于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三是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避免“清一色”的课程设置,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克服目前专业课划分过细的问题,又要体现交叉学科发展的趋势。最后,针对现行培养课程的人文缺失现状,应加大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的人文素养课的开设。只有通过课程结构、知识结构的全面优化,才能培养出广博精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3.4 培养途径:殊途同归

殊途同归,即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首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培养方案实施的基本途径。因此,应采取灵活丰富的课堂形式,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贯彻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将知识继承性教育转变为能动性教育。其次,教育技术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实践,教育技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压缩理论课时,加大实验、实践课的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 基于和谐教育思想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实践

在和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可通过分类培养、导师制、小学期教学和假期调研活动等四个途径来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4.1 分方向培养

综合同类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分方向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教育技术专业分为三个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方向、设计开发方向和绩效管理方向,并据此制定了新的课程计划,从大二开始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实行分方向培养(如表1所示)。

表1 教育技术专业分方向课程设置(部分)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上局限于学校范围之内,而与企业缺乏联系,对企业教育、培训这一领域几乎没有涉足[9]。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技术毕业生通常是去企业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等工作。究其原因,与我国人才培养缺乏对企业的针对性不无关系。因此,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应挖掘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的生长点,加大开设如绩效技术等管理课程的数量,使毕业生跳出传统的就业领域,走向企业、政府等服务部门,借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4.2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在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培养创新型本科生的一种新机制。根据自身实际,我们尝试了在大二开展导师制的实践。受教师数量不足的条件所限,我们不可能实现全员导师制。因此,在导师选择方面,我们主要采用新分配的青年教师和返聘退休教师来担任本科生导师,从大二学生中挑选若干人作为首批接受导师制的培养对象。截止目前,首批经过导师制培养的学生已经毕业,从各方面评价反馈来看,经过导师制培养的学生其综合素质在现阶段明显强于多数未经培养的学生(如表2所示)。

4.3 开办小学期教学

小学期在国际上又称暑期学校。一般指在不影响春秋学期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安排一个短期的教学[10]。从专业课程体系来说,学生在前两年已基本修完基础课程,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此,我们抽调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博士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大三学生进行了小学期教学的初步尝试。暑期时间较长,更有利于安排一个短期的教学,因此,我们把小学期实践课程安排在大三年级暑假。具体安排是在大三年级上半学年期末考试后的两周,下半学年开学前的两周。小学期跨度为两个学期,开学后第一周作为小学期的评价周(如表3所示)。

表2 教育技术学专业导师制工作内容(部分)

表3 小学期教学的项目安排(部分)

4.4 开展假期调研活动

假期调研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调研活动主要面对大一、大四学生,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评价周,对优秀的调研报告给予一定的奖励(如表4所示)。

为了促进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科学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于如何培养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对专业改革作了一些实践探索:通过分方向培养,达到“和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导师对学生的悉心指导,达到“以人为本”的培养宗旨;利用寒暑假期开办“小学期”教学,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借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身心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表4 教育技术学专业暑假实践方案(部分)

[1]杨改学.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路在何方[R].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2012:4

[2]孔子.论语[M].杨伯竣,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35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2

[4]张全新.和谐教育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182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3

[6]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9):26-36

[7]许之民.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J].教育技术导刊,2010,(5):64-65

[8]王锋,郑卫兵,郑忠梅,等.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9,(8):51-52

[9]徐红彩.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61-64

[10]周伟,唐安国.短学期制课程设置的利弊分析—以上海大学的调查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6):34-35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y-oriented educational concept

Xu Li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hangqiu Teachers'College,Shangqiu 476000

The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harmony-oriented education and its necessity.Then by relating to the actuality of 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China,it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harmony-oriented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is thought in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Concrete practice has been made.

harmony-oriented education;scien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talents training

G40-057

:A

:1004-5287(2012)04-0369-03

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学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子成果(EIA080276)

2012-05-15

徐林(1979-),男,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现代远程教育。

猜你喜欢
导师制培养目标人才
人才云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