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2012-09-22 06:56刘张娟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年4期
关键词:电子书学习者研究

刘张娟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安 710062

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刘张娟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安 71006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电子书包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为了把握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的发展脉络,该文以2002年-2011年数据库中与电子书包相关的论文作为样本文献,分别作了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了我国电子书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电子书包;现状;反思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信息化进程”以及电子书包试点的开展,电子书包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电子书包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着电子书包的后续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回顾、梳理我国电子书包的发展脉络,分析电子书包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反思我国电子书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1 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样本的选择

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样本来源。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项选择“篇名”;检索词为“电子书包”;时间:2002年-2011年;范围选择“全部期刊”;匹配方式选择“模糊”。剔除会议报道等无关样本,共获得文章64篇。在硕博论文库进行同样的检索,博士论文0篇,硕士论文1篇。样本文章共计65篇。

1.2 研究方法

笔者对国内有关电子书包的文献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借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借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1.3 研究类目与分析单元

文献统计分析的类目为:文章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类型。通过对样本文章研究内容的分析和归类,最终将研究内容确定为概念与描述研究、问题与策略研究、建议与展望研究、评价与反思研究、实践与案例研究、体系模型研究等六个方面。研究类型分为纯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两类。

分析单元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凡结构完整的文章无论篇幅大小,均以一篇计算。

2 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的定量分析

2.1 文章数量分析

为了更好地把握研究趋势,该文不仅对数据库中有关电子书包的全部期刊进行了统计,还专门统计了核心期刊的分布情况,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文章研究概况统计表

由表1可以看出,有关电子书包的文章总量呈现间断性,这与电子书包的发展历程有关。早在2000年11月,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提出用5-10年时间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而电子书包是教育信息网络化的重要终端产品,也是我国实行“校校通”工程的必备工具之一。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价格昂贵等一系列问题,电子书包的发展受阻。然而,随着2010年“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启动会及三次会议的相继召开,“电子书包”再次炙手可热,引起教育界、出版社、电子设备生产商的广泛关注[1]。从表中的数据看到,2010年、2011年电子书包的文章数量呈现直线式上升,更甚者,核心期刊全部是2011年的。这一方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10年后进一步深化变革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当前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2]。

2.2 研究内容分析

根据已经确定的分析类目,笔者对我国电子书包研究样本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内容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电子书包的研究多集中在建议与展望研究、评价与反思研究、概念与描述研究这三个方面。建议与展望研究占24.6%,评论与反思研究占21.5%,概念与描述研究占总研究的18.5%。实践与案例研究、问题与策略研究、体系模型研究相对而言研究较少且基本持平,分别占总研究的10.8%、9.2%、9.2%,其他类所占比例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建议与展望研究所占比例最大,说明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由于电子书包的发展还不成熟,所以许多学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一些想象。例如:石鹏峰的《持续推进“电子书包”的若干建议》,徐力力的《“电子书包”可以有,但别依赖》等给出了电子书包发展的一些建议,这对电子书包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黎加厚的《“电子书包”的遐想》,展望了电子书包的明天,这让我们对电子书包充满了期待。

评价与反思研究占总研究的21.5%。电子书包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导致了电子书包的间断式发展,因此,很多学者对电子书包进行了相关评价与反思,以期获得更客观的认识。概念与描述研究占18.5%,主要是电子书包的概念界定及相关内容的描述。实践与案例研究、问题与策略研究、体系模型研究相对而言研究较少且基本持平,分别占总研究的10.8%、9.2%、9.2%。实践与案例研究是指电子书包的实践应用方面以及教学设计案例等方面的研究;问题与策略研究主要包括学者们发现电子书包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者给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性策略等研究;体系模型研究主要包括电子书包系统、服务体系及交互模型等的研究。

2.3 研究类型分析

笔者将电子书包的研究类型分为纯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其中,纯理论性研究主要包括电子书包的定义、发展历程、问题与策略、建议与展望等方面内容,共有文章58篇;应用性研究包括实践与案例方面的内容,共有文章7篇。纯理论性研究远远大于应用性研究,这可能与电子书包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以及国家政策、电子书包本身特点、技术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这也为我们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应该多关注电子书包应用方面的研究。

3 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的定性分析

该文从文章数量、研究内容、研究类型三方面对电子书包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分析使我们对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了获得更全面的认识,笔者从电子书包的定义研究、电子书包发展必要性的争议、电子书包推进策略的探讨、电子书包的体系模型研究几个方面对样本文献进行了定性分析。

3.1 电子书包的定义研究

目前,关于电子书包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祝智庭明确表示:“目前比较常见且较为贴切的一种理解是将‘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未来形态的教育电子产品。它将学生书包里的教材、作业、课内外读物、字典等学习用品全部数字化后整合在一个轻便移动终端中(重量约1 kg)。这样,相对于平均重量达3.5 kg的小学生书包、平均重量达5.5 kg的初中生书包,‘电子书包’首先被认同的优势就是其减负作用,当然主要是身体上的减负[2]”。张迪梅认为电子书包有着十分丰富、深刻、发展的内涵。电子书包是集学、练、评、拓的活动的、立体化、网络化便携式的“电子课堂[3]”。在综合各位学者的看法后,笔者认为,电子书包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支持下的,以网络为平台建构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学习者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平台。

3.2 电子书包发展必要性的争议

电子书包自从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首先,电子书包大大减少了学生执笔书写的机会;其次,家长担忧学生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或将引起视觉疲劳,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再次,电子书包中的游戏功能可能造成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负面效果[4]。推广电子书包面临着价格偏高、硬件比较单一、网络平台尚未搭建完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推广渠道不畅、标准认定和教育观念等七大难题,这些难题,都成了电子书包推广的瓶颈[5]。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渐进“高原期”,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技术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电子书包”的应用,将是很好的切入点和动力源,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6]。由于电子书包其特有的功能,引起的学习革命必将颠覆纸质教材,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7]。从全世界来看,电子书包进入校园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8]。

3.3 电子书包推进策略的探讨

电子书包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对于电子书包的进一步推进,很多学者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张迪梅认为,以课题研究开发与推进电子书包,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操作的严谨性,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率[3]。石鹏峰认为,“电子书包”项目应该从终端设备、数字化内容、支持服务平台、新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培训这四个方面来综合持续推进[9]。对于众学者提出的意见,我们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在充分考虑我国现状的基础上,有选择的采纳,这样才能让电子书包的发展更加持久。

3.4 电子书包的体系模型研究

围绕电子书包系统的体系模型,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设计方案。祝智庭认为,电子书包的建构发展必须同时考虑“移动终端+教育内容+服务平台”三个核心要素,从全局的角度将终端、内容和服务三者的角色和功用进行有机关联和融合建立系统性的整合模型[10]。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迫切需求一种新的沟通模式,以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整合,他们的希望将成为可能。基于上述需求,李垚等开发了电子书包应用系统[11]。

4 对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现状的反思

4.1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1.1 研究缺乏深度,实际指导意义不足 根据电子书包研究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电子书包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涉及面很宽。但是很少有一个作者发表多篇文章的。这说明研究电子书包的人员虽多,但多数都是浅尝辄止,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核心文章数量过少,这样很难保证研究的质量和深度,不利于电子书包的发展。

4.1.2 理论研究丰富,应用研究匮乏 电子书包的研究类型分析中理论性研究占89%,应用性研究仅占11%,如此分布不均匀映射出了目前我国电子书包研究中的不足:学者们对于电子书包的研究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介绍与认识,尽管有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或体系模型架构听起来很好,但是真正实施起来未必行得通。并且,电子书包要能真正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存在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应该多关注电子书包应用方面的研究。

4.1.3 认识存在误区与不足 从学者们对电子书包发展必要性的争议中可以看出,目前很多人还在关注电子书包该不该发展。电子书包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但仍未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推广和普及,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人对于电子书包的认识存在误区或者认识不够全面。有些人对电子书包的功能、应用了解甚少,有些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电子书包,还有些人固守传统观念,坚决抵制电子书包,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电子书包的发展。

4.1.4 缺少对学习者心理的研究 在众多有关电子书包的文章中,很少有涉及到学习者心理的。我们都知道,在网络这个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很多学习者容易产生信息迷航的现象,以致学习效率低,尚不如在传统环境中学习,甚至有些学习者还会感到孤独。因此,要把握学习者的心理,让其能在信息的海洋中畅游,并且不会产生孤独感,这样才能让广大学习者在心理上接受并爱上电子书包。

4.2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4.2.1 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 电子书包的发展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所以研究者们试图从各个方面来研究,以期获得更细致的了解。笔者认为,在电子书包研究内容多元化的基础上应该自成体系,并且研究人员应该长期坚持下去,做深入、透彻、细致的研究,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有助于电子书包的发展。

4.2.2 加强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 目前电子书包发展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单靠纯理论性研究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可以多开展一些电子书包试点,在试点运行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电子书包在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发现电子书包对于实际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

4.2.3 理性审视电子书包的价值 对待新生事物,我们是应该谨慎,可是谨慎过度反倒成为阻碍。教学方式已由传统教学发展到建构主义教学,电子书包是真正能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利器。并且,作为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产物,电子书包的移动性和智能性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电子书包实现的不仅是学生身体的减负,更是学生思想的进步;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是教学理念的更新;秉承的不仅是移动学习的优势,更是我国实现无碳环保的理念。在当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电子书包必然会有一席之地。

4.2.4 关注学习者心理,增加其归属感 电子书包的设计应该更加人性化,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心理,尽量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增加他们的归属感。例如,可以设置一些群体性的模块,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从中获得帮助,通过群体共同完成某些任务,增加群体的凝聚力。笔者认为,可以以电子书包为平台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或许会成为电子书包研究的新领域。

[1]王斌,朱守业,刘苗苗.电子书包发展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1,(9):88-94

[2]阮滢.新技术手段给力学习方式的变革—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谈“电子书包”[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2):9-10

[3]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9):87-89

[4]毛文思.电子书包的普及之路:是通途?还是死胡同?[J].出版参考,2010(11):18-20

[5]高志丽.电子书包推广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出版参考,2010,(8):8-9

[6]向晋榜.电子书包的现状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6):60-65

[7]高志丽.电子书包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J].出版参考,2010,(3):11

[8]崔斌箴.国外电子书包进校园走势强劲[J].出版参考,2010,(11):42

[9]石鹏峰.持续推进“电子书包”的若干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2):17-19

[10]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24-27

[11]李垚,倪荣,陈加洪.理想电子书包:打造沟通新模式[J].计算机教与学,2005,(6):25-26

Current status and reflections of research on e-schoolbags in China

Liu Zhangjuan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research on e-schoolbags has become a hotspo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schoolbag research,the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of e-schoolbags-related articles published in databases between 2002 and 2011.It analyzes problems of e-schoolbag research in China and offers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e-schoolbag;current status;reflection

G40-057

:A

:1004-5287(2012)04-0380-04

2012-03-02

刘张娟(1988-),女,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网络远程教育。

猜你喜欢
电子书学习者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谈谈电子书
电子书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词汇量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