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小 平, 吕 荣 胜
(1.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2.天津商业大学 商学院,天津300134)
20世纪70年代,全球能源危机沉重打击了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但同时也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节能服务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节能服务产业已经在北美、欧洲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得到推广并快速成熟起来,成为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我国目前正面临促进经济增长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双重任务,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抓住经济发展机遇和促进社会文明转型的战略选择[1]。低碳经济是以实施节能减排为主要手段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节能服务企业将获得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节能服务企业是一种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改造并通过与用能单位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盈利的专业化公司。由于节能服务是一种非常低碳和基于市场的节能机制,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激励政策来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如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但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企业的规模普遍比较小,竞争力弱,难以适应当前推进节能工作的迫切需要。所以,研究我国节能服务企业的成长问题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目前学术界对节能服务企业的相关研究主要从节能服务产业的角度,研究政府应该如何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对节能服务产业提供支持。站在微观角度,对节能服务企业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而对节能服务企业的成长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目前尚未发现。针对以上这些不足,本文将基于生态位理论,对节能服务企业的成长战略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企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20世纪70年代以来,把生态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组织生态学主要研究产业生态环境的形成与竞争问题,认为环境资源以生态位(niche)的形态存在[2]。组织如果没有较好的生态位,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3]。现代生态位理论起源于Hutchinson在1957年以抽象几何的形式对生态位所下的定义:一个生物的生态位就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这个超体积所包含的是该生物生存和繁殖所需的全部环境条件。在该环境条件下,种群可以进行自我复制。也就是说,生态位是一组可以使种群的成长率非负的环境条件。由于成长率通常表现为许多环境维度,因此种群的相关环境组成了一个N维空间,每一个维度代表了某种相关环境条件的水平,例如平均降雨量或平均昼夜温差等。这个空间中的每一个点对应N维环境的某种特定状态。Hutchinson把种群的基础生态位定义为由种群的成长率为非负时的一系列点所组成的超体积。基础生态位的概念为把制度理论中关于组织类型的理论和系统理论中有关种群动力学和进化的理论结合起来提供了合适的途径。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种群的存在影响到其他种群的成长率,则这两个或多个种群之间就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当这种影响是正面时称为“共生”,而当这种影响是负面时称为“竞争”,也就是说一个种群的存在会降低其他种群的成长率。当种群存在竞争对手时,自身发展的环境空间将会受到挤占。Hutchinson把这种受到限制的环境空间称为现实生态位。因此,借助于生态位理论,可以对种群的成长问题进行研究。
对于企业而言,生态位指的是企业成长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政治等环境条件的集合。企业能否持续成长,取决于其对生态位的适应性。根据企业利用生态位的方式,可以把企业成长战略分为r战略和K战略这两种类型[4]。采取r战略的企业会快速进入所发现的新的生态位领域,它们通过先发优势来获得竞争优势,并赚取超乎寻常的高额利润。当种群的密度较低且资源分布较为分散时,r战略较为合适。而采取K战略的企业则通常处于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不断变动的环境为企业提供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企业基于有效运营来取得竞争优势,当种群的密度较低时,这种战略较为成功。企业在种群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如果能够及时准确地调整成长战略,就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而组织种群所处的演化阶段,则可以根据组织生态学中所提出的密度依赖模型来进行判断,如(1)式所示:
(1)式中,λ1表示合法化,λ2表示竞争,ε(t)为误差项。ΔN(t)为t时刻进入种群的企业数量,N(t-1)为(t-1)时刻种群中的企业数量。如果λ1>0,则表明种群正在经历合法化过程;如果λ2<0,则表明种群的演化过程中存在着竞争。λ1和λ2的符号和大小可用以判断合法化和竞争对种群演化的影响大小,从而判断该种群的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在种群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企业应该及时地调整其成长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种群演化的形成期,企业的生存压力巨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弱,适宜采取r战略,通过产品创新来培育核心竞争力。在成长期的前期,企业的适应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生态环境相对稳定,适宜采取K战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求生存。在成长期的后期,随着种群密度的加大,企业之间因资源的紧张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竞争,适宜采取r战略,通过开发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抢夺资源。到了种群演化的成熟期,企业之间为抢占生态位空间而展开的竞争更为激烈,这时企业既可以采取K战略,通过增强核心竞争力来维持市场份额,也可以采取r战略,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和开展变革创新来进一步抢占尚未被充分利用的生态位空间。而在种群演化的衰退期,企业的竞争力逐步减弱,死亡率也开始上升,适宜采取r战略,通过产品的更新换代来进入下一轮演化周期。
为了采集我国节能服务企业的创立时间,本文依照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公布的节能服务企业备案名单,通过登陆全国各省市的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和企业信用网站,最后得到1017家节能服务企业的样本。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在1998~2011年的每年新增企业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历年新增企业数量统计
表2 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的判定系数R2为0.966,大于0.5,拟合优度较高。同时,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在P<0.05水平上非常显著,说明方程的质量较好。根据表2的数据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密度依赖模型的回归方程:
λ1=0.249>0,λ2=-0.000 081 45<0,且合法化系数λ1大于竞争系数λ2,据此可以判断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正处于演化的成长阶段的后期,出现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合法化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根据种群演化理论,在成长期的后期,企业适宜采取r战略,开发具有差异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抢占种群中的不同生态位空间。因此,在此阶段我国节能服务企业应该促使生态位分离,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需求提供不同的节能服务以占据种群空间中不同的生态位。否则,当种群演化到成熟阶段时,必将与其他企业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6]。
为了分析节能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本文根据logistic方程,构建了节能服务企业的生态位拓展模型:
N1、N2分别为节能服务企业A和B的生态位空间大小,K1、K2为企业的生态位容纳量,r1、r2为生态位拓展速率。当两个企业的生态位出现重叠时,就会发生竞争行为。设节能服务企业A和B的竞争系数分别为α和β,α、β表示企业所占据的生态位空间对于对方拓展其生态位的抑制效应,α=1/β。两个节能服务企业的生态位拓展方程可以修改为:
当两个企业竞争达到平衡状态时,应满足:
对节能服务企业A来说,当N1=0时,N2=K1/α;当N2=0时,N1=K1。对节能服务企业B来说,当N1=0时,N2=K2;当N2=0时,N1=N2/β。由此可以得到两个企业竞争的四种结局,如图1所示。
图1 节能服务企业之间竞争可能产生的四种结局
(1)当K1>K2/β,K2< K1/α时,由于在 K2、K2/β右边这个生态位空间内,企业B已超过其生态位容纳量而不能增长,而企业A仍能继续增长。因此,企业A取胜,企业B被挤掉。
(2)当K2>K1/α,K1<K2/β时,在K2、K1/α、K1、K2/β这个生态位空间内,企业A不能增长,而企业B能继续增长,因此,企业B取胜,企业A被挤掉。
(3)当K1<K2/β、K2<K1/α时,两条对角线的交点E即为平衡点。由于K1<K2/β,在三角形K1EK2/β中,企业A不能增长,而企业B继续增长,箭头向平衡点收敛。同样,因为K2<K1/α,在三角形K1/αEK2中,企业B不能增长,而企业A增长,箭头也向平衡点收敛,从而形成稳定的平衡,两个企业实现共存。
(4)当K1>K2/β,K2>K1/α时,两条对角线相交,出现平衡点E′,但它是不稳定的。因为K1>K2/β,在三角形 K1E′K2/β中,企业 B不能增长,企业A能增长,箭头不收敛。同样,因为K2>K1/α,在三角形K2E′K1/α中,企业A不能增长,企业B能增长,箭头也不收敛。因此,平衡是不稳定的。
进一步分析上述四种情况可以发现,当A、B两个节能服务企业的生态位空间完全重叠,即K1=K2时,两个之间的竞争结果为:
(1)当β>1,α<1时,企业A取胜,企业B被挤掉。
(2)当α>1,β<1时,企业B取胜,企业A被挤掉。
(3)当α<1,β<1时,两个企业稳定共存。
由于α=1/β,所以α和β不可能同时小于1。因此,当K1=K2时,两个企业稳定共存的情况不可能出现,或者是企业A挤掉企业B,或者是企业B挤掉企业A[7]。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节能服务产业中,互为竞争者的两个节能服务企业保持稳定共存的条件是两个企业的生态位不能完全重叠,必须保持一定的差异性,以形成生态位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
构建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大多数节能服务企业的实力相对偏弱,注册资本低于500万元的企业占66%,年产值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78%[8]。因此,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现状难以适应当前推进节能工作的迫切需要。我国节能服务企业应该进一步开发潜在市场,不断开拓新的生态位空间,以实现生态位的分离,具体而言,可采取如下战略对策:
错位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选择自己最具有优势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根据目标客户的不同,生产不同的产品,进行“错位钻空”经营,以减少生态位重叠的可能性。节能服务涉及的领域有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等,从产业细分又有钢铁、建材、化工、电力等多个产业,而业务内容又包括能效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监测、施工、培训、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能源节约的类型也涵盖煤、油、汽等。因此,节能服务产业的细分市场众多,这就为节能服务企业实行错位经营战略提供了潜在途径。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节能服务企业成长缓慢,其根源就在于不注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节能服务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确立在节能服务市场上的错位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是节能服务企业的必然选择。节能服务企业应该持续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并积极与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合作,进行联合攻关,以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与此同时,节能服务企业要探索各种科学的激励机制以留住核心科技人才。
在产业演化过程中,企业生态位的边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可以重新界定生态位边界,而不必在一个给定的生态位空间里展开激烈的竞争。价值创新战略是指基于顾客强烈关心的共同点来建立自己的业务项目,使企业能够超越现有需求,开启以往并不存在的新的客户群体。企业首先要剔除与生态位边界上的其他企业长期竞争中已不具优势的生态因子,然后减少一些超过客户需求的生态因子,其次是考虑增加一些客户有潜在需求的生态因子,最后要创造该领域中从没有过的新的生态因子[9]。
在我国节能服务市场上,存在着很多没有被占用的潜在生态位。节能服务企业通过剔除和减少原先生态位上的因子,同时再增加和创造新的生态因子,就能够实现生态位的分离。例如,目前节能服务项目主要有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三种商务模式,另外还有融资租赁等其他模式,这些模式各有利弊。节能服务项目的本质是以合同的方式来实施节能服务,分享节能服务的收益,因此可以根据我国国情改良节能服务项目的商务模式,有效地提高用能单位参与的积极性,避免节能服务合同实施中的风险,保证节能服务收益。在实践中,节能服务企业可以探索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节能量保证型相结合、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能源费用托管型相结合以及融资租赁业务与合同能源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商务模式,以开创新的生态位空间。此外,节能服务企业可以对节能服务的内容进行分解,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来分阶段收费,满足用能单位的不同需求[10]。
类似于生物物种的协同进化原理,产业的演化实际上就是产业内部成员在竞争与合作的作用下协同进化的过程[11]。企业之间进行互利合作可以扩大合作双方的现实生态位。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互利合作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这些企业在核心技术、资源配置等方面各不相同,形成了细分的差异性,且互补性极强。因此,我国的节能服务企业应根据节能服务项目的需求,与产业内的其他企业构建战略联盟,以实现合作多赢、协同进化。而中国节能服务业委员会也应该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节能服务企业之间的合作。
综上所述,在成长阶段的后期,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应采取r战略,以促使生态位分离。节能服务企业要保持稳定共存,其生态位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差异性。我国节能服务企业可采取错位经营战略、价值创新战略和协同进化战略来实现可持续成长。
[1]徐本鑫.低碳经济下生态效率的困境与出路[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12-16.
[2]ALDRICH H E,PFEFFER J.Environments of organizations[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76,(2):79-106.
[3]HANNAN M T,FREEMAN J.Organizational Ecolog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50.
[4]BRITTAIN J W,FREEMAN J H.Organizational proliferation and density dependent selection[A].KIMBERLY J R,MILES R H.The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C].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80.291-338.
[5]田小平,吕荣胜.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的企业成长战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2,(4):113-115.
[6]田小平,吕荣胜.基于组织生态学的节能服务企业种群演化规律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1):3-5.
[7]何继善,戴卫明.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及生态平衡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l):126-132.
[8]沈龙海.合同能源管理与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5):117-118.
[9]钱言.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间关系优化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0]王昕.推进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2009.
[11]李勇.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集群生态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