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沙滩黎氏家谱》写作风格及特色探究

2012-09-20 06:50张慧琼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宗谱黔北家谱

张慧琼,黎 铎

(1.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2.遵义师范学院科研处贵州遵义563002)

《遵义沙滩黎氏家谱》写作风格及特色探究

张慧琼1,黎 铎2

(1.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2.遵义师范学院科研处贵州遵义563002)

《遵义沙滩黎氏家谱》是一部编纂得比较完整的家谱,它不尽合欧苏体例,内容谱法上采用大宗谱法,扩大了人物记事范围,用世次表的方式详细记录家族各成员的信息,并且详传妇女、载入婢女,打破了普通家谱人物收录的局限。《黎谱》史料信息丰富,且真实可靠,对研究当时黔北农村自然经济及社会战争有重要价值。

《黎氏家谱》;欧苏体例;特色探究;现实意义

家谱记载的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自家谱出现后,人们便开始了对家谱的研究。故而对家谱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今天,对其加以开发利用,对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并不重视对家谱的开发利用,致使作为文化遗产的家谱,在现代社会的转型中,逐渐消失它固有的功能和价值。为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家谱文化的发展,发挥家谱在社会、文化、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了解家谱、开发家谱和利用家谱是极有必要的。《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说过“家谱不仅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1]文章从对《黎氏家谱》的浅谈出发,从家谱体例、内容等方面比较《黎氏家谱》与普通家谱的异同,探究《黎氏家谱》所具有的特色,在浅析中让人们了解家谱,从而开发家谱价值,传承家谱文化。

一、不尽合“欧苏体例”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谱牒、家传、谱系等,它是一种明血统、序昭穆,记载一个家族繁衍发展历史的著作。[2]源远流长的家谱文化,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内容形式而流芳百世。

1.体例方式上

虽然家谱的式样各不相同,但它的排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家谱的排列体例。所谓家谱的体例,就是指家谱的编写格式,即如何合理地将家谱所记载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排列起来,以充分表现其自身特点。[3]家谱的体例,是在家谱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起来的,而普通家谱的代表范式当推宋朝时期形成的“欧苏体例”。

(1)以“欧苏体例”为代表的普通家谱范式——五世图:

“欧苏体例”是北宋时期的欧阳修、苏洵通过编修自家族谱所创立的一种谱法方式。相对于之前的谱法方式,他们重在图表上的创新:在每图上面只记载五世,记载完五世之后,再另起一表,重新记录。但是,“欧式”与“苏式”又有不同:“欧式”采用世系图,图形是横行的,每图五栏。自上而下五代世系顺序清晰,从右到左为同辈兄弟,五世排满一图后,就另起一图,第五世须同第一世的最后一栏相接,列到第九世,第三图又从九世开始,列到十三世,依此类推。

欧阳氏谱图[4]

“苏式”采用的世系表是上下直行,从左到右为世次,自上而下为同辈兄弟。每图中也只列有五世,其排序格式为:

苏洵《苏氏族谱》谱图(截图)[5]

(2)《黎氏家谱》——世次表

《遵义沙滩黎氏家谱》是清末名臣黎庶昌所撰,初修于光绪二年(1876年)十月,重订于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年)十月,刊于日本使署。这部家谱与其它族谱的不同之处,黎庶昌在家谱的《初订谱序》中说得较为明确“谱自高祖以上只系本支,高祖以下之子孙则分房并列,后嗣作谱权舆也。又别揭事实、生卒、娶葬著录于后。世愈近,则愈详,事势宜然,不尽合于欧、苏大儒之义法,亦与近世族谱稍异。私家记载,义主于详实备忘已耳,不必强同于古也”[6]。这种“不尽合于欧、苏大儒之义法”,正是家谱体例的一种创新,也是其不同于一般家谱的最大区别。

《黎氏家谱》与其它族谱最基本的区别就在于其世次排列上:在世次表中,用世次的方式,按辈分次序依次排列,详细记载了族中所有成员,一族人的代系,血缘关系等情况一目了然。从始迁至七世只单单记录一个支系;从八世开始分房排列,其排列格式可表示为:

此图为本人概括,不是原文所载

从对《黎氏家谱》的世系解读中可以看出,《黎谱》体例排列在原来普通家谱的基础上,将世次范围扩大,不再是以五世为一图安排,而是将世系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排列起来,使家族的支系及血缘传承情况清晰明了。

2、内容谱法上

家谱,实际上它是以一种特殊的编写形式,根据人物材料组织起来编纂而成的一部家族生活史。而家谱在最初的时候只有谱与牒两部分,到后来又增加了家族成员传记、人物图表、艺文像赞、家规家训等内容。所谓谱,就是指在谱图时用列表的方法来记载家族成员的世系发展过程;“牒者,表之注也,表仅列名,而人之行次字号,历官生卒,妻妾姓氏,子女所出,茔墓而方,皆当注于名下,如履贯然,表线所不能容,故注牒一详之,盖古法也。”[7]经过后来的发展,家谱的收录内容也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1)普通家谱——小宗谱法

后人编写家谱的普通范式,是宋朝时期欧阳修和苏洵所创立的以五世为一图的“小宗谱法”。欧阳修乃“小宗谱法之祖”,苏洵《谱例》记载:洵出示《苏氏族谱》于欧阳,“欧阳公见而叹曰:‘吾尝为之矣’,出而观之,有异法焉”。[8]“《苏氏族谱》,小宗之法也,凡天下之人,皆得而用之,而未即大宗也”[9]。由此看来,欧、苏所编修的家谱都采用“小宗谱法”。小宗谱法的内容主要有:谱序、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和先祖考辨五项,其书写原则是只书男与嫡妻,不书生女,不书继娶,不书妾。在谱图这一部分中,所载入的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了此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配偶(嫡妻)、葬地、功绩等,而对除嫡妻外的妇女只字不提。

(2)《黎氏家谱》——大宗谱法

大宗谱法是苏洵所创立,但他在编修《苏氏家谱》时采用的却是“小宗谱法”。不过他虽未采用,但在《苏氏谱图》中对大宗谱法作了说明“大宗之法,冠以别子,由别子而列之,之余百世而至无穷,皆世自为处,别其父子,而合其兄弟”[9]。大宗谱法自创立之后,后人几乎多采用此法来编修家谱,明代以后,特别是清代时期,家谱发展进入了成熟期,其编修体例在日趋完善,谱中记事范围在不断扩大,修谱所载内容也不断丰富,且形式上更为多种多样。黎庶昌所编修的《黎氏家谱》就沿用了大宗谱法。

《黎谱》的内容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谱序。在谱序中,主要讲述了黎氏宗族姓氏从唐开始沿袭到清的情况;修谱目的:“今又兵革之后,转徙无常,惧其久而失考,乃取旧谱损益之,阙其不可知者而存其真实者”。并介绍所谱世系范围,简介了本谱记载人物所选择的内容,并对修谱作了补充说明。

(2)旧谱统计图。介绍原来旧谱记录情况,旧谱中先祖从黄帝开始,经过无数代的迁徙演变,一直到遵义始迁祖朝邦。从旧谱的记载可以看出,记录的只是单纯的某生某,某又生某,世系支系等信息并不详细。且有的信息记载还是错误的,对旧谱记录的许多错误之处,黎庶昌进行了指出和订正,从修订的详细和准确来看,“真实性”是《黎谱》与其它普通家谱本质区别。所以说其收录在家谱里面的资料都是真实可靠的,可作历史参考资料。

(3)世次表(事实汇记)。这是家谱的主体部分,从始迁的朝邦祖开始,到十一世截止。详细记录了各世各房的人物情况,有字号、生卒年、生平情况:包括学业、功名、官职等,墓葬地,妻室生卒年,子女等信息,并收录有关记载此人的各种传记。

(4)附《黎氏家祠记》。祠堂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所附之《家祠记》中主要讲述了黎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规章及其它有关情况。

(5)附家祭条规。即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祭祀时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在这里包括:祭期、祭器、祭品、行礼节文、祭日之祭、时节敬新扫墓等事宜。

从两种不同的谱法方式看,《黎氏家谱》所记载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物范围在扩大:黎氏家谱打破了“欧苏体例”中不书生女、继娶、纳妾的狭隘界限,不但书录生女,而且还录入了其所嫁丈夫的名讳与官爵;不但书录嫡妻,连同妾、妾之子等一同载入。记事范围在扩展:除了记载祖先名讳、世系、事迹、官职等外,还收录了姓氏源流迁徙情况、人物传记、家规家训等。总之,它的记述内容更为丰富,不管是从家族、史料、文化上都较原来更进一步,是一部完整的家族史。

二、特色

1.人物收录——家族观念的更新

一个家族的历史和传承,毋庸置疑是所有家族成员共同创造、努力的结果,当然,其中也不乏妇女的贡献。章学诚在《高邮沈氏家谱叙例》中就曾这样说过:“史传、方志,并有列女之篇,所以表内行也……内行可称,何必尽出一途?凡安常处顺,而不以贞孝节烈当其变者,有如淑媛相夫,贤母训子,哲妇持家,闺秀文墨之才,婢妾一节之善,岂无可录?”[2]从他的表述中可看出其观点:妇女在家庭中只要有过贡献,比如持家有道、相夫有力、教子有方的,都应在家谱中为之立传,以表其行。《黎氏家谱》打破了普通家谱收录人物的局限,对妇女的记载方式进行了转变,妇女载入观念的更新最为突出的当推以下两点:

(1)详传妇女

在《黎谱》中详细记录妇女情况最典型的是:安理妻杨氏和黎母萧恭人。

杨氏是八世长房黎安理之妻,因其贤惠有加,待人宽厚,在家谱中不但有其相关信息记载,还载入了记录其生平事迹的《遵义府志·烈女》(郑珍撰《墓碣》)。杨氏嫁与安理后,勤俭持家,祖姑有积劳,患哮喘病多年,有时数月都上不了床榻,杨氏都在身边悉心照料,没有丝毫怨言。其待陌生人也是如此,初次见到上门寻兄的叔(丈夫之弟)时,“泣曰:‘是叔也’,乃为娶妻。叔又迁之兴义,妻子尽死,复来归,氏待之如初。”可见其待人之心宽厚仁义。

黎母萧恭人是十世长房之长黎兆祺之妻,兆祺即安理之孙。因萧氏一生劳苦,任劳任怨,黎庶昌为其撰墓志铭《黎母萧恭人墓铭》,铭曰:“萧氏,作健持家门户恃。贤能著声众所美,善事尊章極甘旨。惠恤孤孀矜娣姒,卅载勤勉躬一轨。晚岁兵戈靡宁止,五九之期反其始。”谱中还收录了关于萧氏的《先妣萧恭人事略》,据其中记载:萧氏在二十四岁时嫁入黎家,归家后黎母周氏便将家中大小事务都交与她,其也都管理得井井有条,“恭人纪纲出入,众务毕张。”经过七、八年的时间,诸兄弟媳妇大多都尽数入家,但萧氏还是“推逸任劳,躬亲作苦,闲内无间言,亦无难色。”我们可以看出,因自身良好德行,在日常的家务劳动中,她们都表现出妇女特有的勤劳与贤惠。

此二人都对黎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她们的言行对黎家来说,不单创造了基本的生活物质财富,重要的是留给家人丰富的精神财富。家庭是妇女的职责所在,在家中她们待人和善、持家有道、教子有方,因此作者便收录其传,为其墓志,以彰显她们的贤德。作者意欲借其贤德来影响族中子弟,教育他们要效仿学习前人良好遗风,用前人的优秀品德教育后人,应当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黎庶昌的这一举措是对家谱记录的一种变革,它借家谱记录来推崇家庭中的道德教育,有益于家族的建设和维护;同时还打破了妇女无传的模式,详细全面地谱写妇女,将妇女的地位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至少在他的意识里,有着一定的男女平等思想,这为后世的家谱人物记录开启新的章程。

(2)载入婢女

所谓家谱,即谱一家之人,收录在家谱里的应当是同宗共祖的一家人,而有的即便是同姓但不是同一先祖的,也都不能被列入。但在《黎氏家谱》最后的附记中,却附载了婢女黄元宵。

据载,此人是同里新州场人,在黎家服役三十余年,终生未嫁。在黎家时忠勤浑朴,于同治元年因病去世,光绪十一年(1885年)时,黎庶昌为其立碣志之。本谱还载了《义婢黄元宵传》,黄元宵是庶母刘氏的婢女,八岁便到黎家来服役。待其稍年长些后,举家的大小事务都尽数交与其管理,其欣然服役,“终其身三十余年无怨色”。刘氏去世后,黄元宵伤心欲绝,整夜哭泣。后因有贼犯乱,“民间庐舍焚毁俱尽”,等到贼寇退去之后,举家移居,唯独黄元宵不肯离开,众人强迫,乃曰:“主母魂魄恋此,吾何忍舍去。”可见其忠心,她终其一生侍奉主母刘氏,刘氏去世后,还仍伴在刘氏所居住过的老屋,这就是一个婢女的一生,“不以劳苦患难易其心”。

家谱是记录家族的历史,收录的应当只是本族人,但在这里,编者却收录了家中婢女的事迹。在传统的家族观念中,妇女只是家族传承的附属品,没有实质的自我价值和独立地位,尤其是婢女,在生活中都没有自己的位置,更何况是收录到家谱里。而此谱作者记录婢女黄氏及其事迹,首先是对她的尊敬和肯定,其次更是对妇女态度的一种转变:妇女在家族传承、家族精神上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她们的存在不再是家族传承的工具,更多的是她们的奉献行为对周围人的影响,借此来教育族人,人生应当持以奉献为主的精神。婢女黄氏终其一生奉献黎家,其忠心可表,编者收录婢女是对封建等级观念的一种突破:他并不因家族等级观念的存在,而抹杀一个婢女对家族的贡献,相反,作者用“家谱记载”这种最为神圣的方式来表达对侍女的尊崇,以此来诠释自己观念里存在的阶级平等意识,作者的这一大胆行为打破了家谱只记本族成员的传统模式。

2.事实传记——史料价值的隐藏

家谱,人称“私家史记”。其丰富的史料价值,是它最主要的价值体现,也是我们今天研究、整理和开发家谱最主要的目的和出发点,家谱中蕴藏着大量的地方史料。[10]《遵义沙滩黎氏家谱》中,载入了人物许多相关传记,是家谱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传记,即主要刊载家族中有功名贤能、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之人的事迹。[11]传记的文献形式多种多样,本谱中载入的主要有:传稿、手书、府志传、家传、墓表、碑文、祭文、哀辞、墓志铭、年谱等。这些传记从不同的侧面详细记述了黎氏家族成员信息,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家族经济生活状况。正是因有这些记述,才使此家谱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信息。

(1)黔北农村自然经济史

黎氏家族所居住的沙滩在今天遵义县东北部的新舟镇,距离遵义市区有80余里,位于乐安水畔。贵州境内开发比较早的地方便是黔北地区,在明清时期,此地的人们一直过着自给自足耕织的生活,《黎氏家谱》通过对家族各成员生活环境及相关经历的记载,详细而具体地描绘了当时黔北农村自然经济情况。

——在“事实汇记”中撰写六世祖时,这样记载:“及先伯祖成名,我祖见门户有庇,乃弃儒业,躬耕自给……畦圃艺茶数丛,树椒几本,采茗而啜甘且芳,掇椒而尝辛以烈,不鬻于人,无求于市。”

——更有甚:“起即操作家务。终日无间时,耕织之暇兼及蚕桑,饲豕养鱼。尝造长筒吸水以灌田,又善为竹木工,自制几榻、桌凳、箱柜,至蓑笠、筛箩、筐篮诸器物,一一皆亲手。”

——在“事实汇记”的九世祖中也描述到:“诸子稚弱,维时家甚贫。太夫人拮据艰难,终岁以纺棉为业。至春夏则兼饲蚕,赖以支持衣食。”

从这些摘录的描述中,一幅当时沙滩农村的自然经济景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这种以小农经济和手工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正是当时贵州黔北农村社会的典型代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黔北农村自然经济的一般情况,这种细致入微的描述,在其它的史传中是找不到的,《黎谱》的有关记载为我们洞悉当时的黔北农村自然经济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

(2)黔北农村社会战争史

家谱是研究社会史的重要资料,尤其是在记述本族人和事时,已经涉及到家族所处的社会时代环境,并对这种环境作出有关记载。这些记录,成为了了解当时社会情况最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贵州的人民也纷纷举起反清旗帜,这一时期,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不断受到农民起义的冲击。对于农民起义战争带来的影响,黎氏家族周围的惨烈战争及战乱对社会造成的破坏,在《黎谱》中,都有具体而生动的记述。如:

——九世长房黎恂的《诰授奉政大夫黎府君墓表》(庶昌撰):“明年,使领运一起京铜重困之。甲辰川匪王某作乱,渡金沙江入大姚,据仁和街,府君督团练拒守,擒斩六百余人,贼溃。逾月,姚州花衣村回复围白盐井,逼县境,再率团练创走之。”

——十世长房黎兆棋之妻萧氏《萧恭人事略》:“咸丰末年,兵革烽起,连乡轨里,扶老弱,鸟集鼠窜,靡有定止。”“兵革荒凶,疫病交扎,十室九空。迭遭大故,丧葬颠连,百死一生。”“居危城村堡中,外有强梁,内无斗积,食指垒垒数十口,斗粟值钱二千,田荒土芜。”

——十世长房之次黎庶焘“事实汇记”中:“逾年,而杨龙喜难作,此后连十余岁,乱不定。举家板荡,身世萧然,境益日艰。”

以上所摘录的这些记述,对咸丰黔北农民起义的许多方面都有涉及。仅读《黎谱》便可了解咸同年间黔北农民起义的相关情况,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影响,黔北农村战争频发,社会矛盾激化,给农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黎谱》中这些详细的战争记载,是正史中所没有的,足见其史料价值的重要。可以说,读《黎谱》便是读当时黔北的社会经济史。

三、《黎氏家谱》的现实意义

家谱原始的目的本是为了凝聚家族成员、传播宗法思想,但是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下,这些传统功能渐渐淡化了,家谱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在当今社会,由于家谱所具有的史料、文化价值仍然存在,所以重修、开发家谱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秉承作者的平等思想:在谱中,作者对妇女地位的肯定及提升,说明了在其意识里已经有一定的平等思想,这种思想的进步来源于作者人生经历:他在出使西洋、出使日本之后才重修家谱,受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影响,作者重新构建了他的价值观念,对男女地位及家族阶级的平等有自己的看法。作者的经历及行动告诉我们,在时代的潮流中,我们应当眼界开阔、与时俱进,吸收时代的优秀思想文化为我所用。作者将“平等思想”赋于谱中,给了家族妇女及婢女一个平台,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作为后世的修谱者,我们更应继承作者的这种思想。

发扬家谱的价值作用:《黎氏家谱》有较强的真实性,其史料真实可靠,谱中隐藏的黔北史料极其丰富,对研究黔北历史有着巨大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家谱这一宝贵文化的不断重视和研究,必然会加速重修和开发家谱的进程,所以我们应当把握机会,让隐藏在家谱中的各种价值为时代所用。当今时代,家谱还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收藏家谱,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还可以凝聚家族,进而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松散的今天,家谱的重修,带来的不仅仅是家族的凝聚,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一条连接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纽带,我们应当紧紧抓住家谱的这一特殊作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遵义沙滩黎氏家谱》是一部编撰得比较完整的家谱。从体例结构到内容谱法都十分简明扼要,从开篇的“初订谱序”,到中间家谱的“事实汇记”,最后以“家祭条规”结尾,全谱没有多余的文段话语。本文将其与普通家谱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出《黎谱》所具有的风格特色,不难看出,家谱的编修也在随着它所记载的历史发展变化,其作为历史文献的价值也在不断增加。原来的家谱内容往往局限于观念层面,有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而《黎谱》则打破这些虚无的层面,将记录深入到具体的人和事,注重事实的记载。这种秉笔直书的记载方式,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尚实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作为后世修谱者的典范。

[1]刘科.家谱文化:解读不尽的精神内涵[J].西部时报,2006-10-13(2).

[2]仓修良.家谱概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51,52.

[3]马志超.寻根认祖——家谱[M].气象出版社出版,2003.50.

[4]周必大.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欧阳氏谱图)[M].卷七十一.

[5]苏洵.嘉佑集(苏氏族谱)[M].卷十四.

[6][清]黎庶昌.遵义沙滩黎氏家谱[Z].重订于光绪十五年己丑十月.

[7]仓修良编注.[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新编新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8]黄进德.欧阳修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396.

[9]曾枣庄,舒大刚.三苏全书.第六册,苏洵集卷二十,大宗谱法[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271.

[10]朱开忠.家谱之历史及其价值[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82.

[11]陈艳.中国家谱的知识本体构建[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责任编辑:王 林)

On the Writing Style of“The Li's Family Tree in Shatan of Zunyi”

ZHANG Hui-qiong,LI Duo
(Chinese Department;Zunyi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The Research office,Zunyi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The Li's Family Tree in Shatan of Zunyi”,a well-compiled family tree book whose writing style is a little different from Ouand-Su style,adopted a common way to record many more family members'informati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even including women's information.Therefore,we can say that this family tree book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earch into the rural economy and social wars in ancient times of Qianbei.

The Li's Family Tree;Ou-and-Su style;feature exploration;the significance of reality

K206

A

1009-3583(2012)-03-0050-05

2012-2-6

张慧琼,女,贵州毕节人,遵义师范学院08级中文系学生。

猜你喜欢
宗谱黔北家谱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规律研究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家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黔北煤田官田坝向斜煤层气赋存及潜力分析
黔北六县茶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
明清及民国安徽张氏宗谱版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