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开历
(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广西 河池 546300)
随着我国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结构老龄化,高血压病患病率及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血疾病的患病情况,旨在为临床指导治疗高血压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提供理论依据。
选择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科行血压监测者876例,年龄50~93岁,男性712例,女性164例,其中经治疗后高血压患者628例(高血压组),非高血压者248例(非高血压组),均有住院治疗史。
结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1],我们选择150/90mmHg作为降压治疗目标血压并作为分组标准。依据患者体检血压将纳入人群分为降压达标组和非达标组,在降压达标组中再分成心脑血管事件阳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人群即未出现过心脑血管事件的人群。通过研究观察窗口内人群的诊疗记录了解各结局指标的情况。
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是比较降压达标组和降压未达标组的主要监测指标。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其诊断要求有心电图等客观资料作为诊断依据,脑血管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梗死。
本次研究一共有876例高龄高血压患者纳入。两组人群的其他各指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降压达标的658人再细包括心脑血管事件组427人和对照组231人。检测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降压效果分组患者一般情况(±s)
表1 降压效果分组患者一般情况(±s)
组别 病例数 年龄 男/女 收缩压 舒张压 体质量指数降压达标组 658 76.4±4.3 553/105 135.4±9.8 74.8±10.2 24.6±3.3降压未达标组 218 75.9±5.1 159/59 164.1±12.1 90.6±12.3 25.9±12.0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降压达标组中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比降压未达标组下降了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达标人群中细分的心脑血管事件组和对照组的脉压差的均值分别为(64.7±11.9)mmHg和(55.8±9.9)mmHg,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心脑血管事件组的脉压差较之对照组的脉压差显著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脑血管发生率比较分析
由于老龄及重复的循环应力的影响,血管壁弹性下降,传输血管的顺应性下降,使提前返回的反射波到达中央主动脉的时期均是落在收缩期,该机制导致中央SBP升高,使得老年患者血压增高的同时加宽了PP。PP增大后可明显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导致心血管事件反复[4]。脉压差增宽导致动脉血管的牵拉更大,加速弹力纤维的退行性变及断裂,使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事件发生增加。
本研究表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以冠心病、脑梗死即脑卒中、脑出血最多,急性心肌梗死次之。国内外有学者提出脉压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2],甚至单次或偶测血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脑血管事件。本研究亦表明,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其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作用甚至大于收缩压及舒张压[3]。
前人研究表明[5],所有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人群中,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68%,单纯控制收缩压及舒张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而选择降压同时能够降低脉压宽的药物亦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老年患者因动脉硬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迅速提高,理想的降压显得尤为重要。血压控制程度及脉压差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预测中关系密切,可作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一个良好的预测因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S].2011.
[2]张芸.老年高血压病人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6):55.
[3]姚华丽.降压药物对脉压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20(4):55.
[4]雷光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与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5):55.
[5]王静.脉压指数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9,49(2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