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熵值大小对药效的影响

2012-09-20 02:32堐榜琴张建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期
关键词:生命体构型分子

堐榜琴 张建国

(1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2 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肿瘤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熵属于热力学范畴,从统计的观点看,它代表分子在规定体系中的一种混乱度,混乱度越大,熵值就越大。对于一个孤立的物理学体系来讲,熵值只能变大,永远不会减少,一旦体系达到熵值最大,也就达到了最稳定状态,一切变化都将停顿。量子力学创始人薛定鄂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首次将熵的概念引入生命体系,并提出了负熵的概念[1],他认为物理学的稳定性与生物学的稳定性恰好相反,生命体总是倾向于使分子有序的排列,从而使熵值变小,一旦熵值达到最大,生物学的稳定性就会让位于物理学稳定性,那就是死亡。熵的概念引入生命体系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当时薛定鄂只是用来解释生命现象,后人也没有将它进一步发展。其实,一种物质在生命体内熵值的大小,代表生命体对该物质化学行为的控制能力,一旦熵值超过生命体的控制范围,它就形成了无生命世界中的扩散,原来严格限定的生物化学反应,就变成了随机和无序,其结果不是中毒就是死亡,如人体温度超过43℃时会造成死亡,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许多物质熵值超过了生命体的控制范围。任何一种食物或药物进入生命体后,都要经过熵值由大到小的转换,只有熵值降低到生命体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它才能有效和有序的发挥作用。已经证实[2]:细胞在37℃左右能使无序水和结构水相互转变。诺贝尔奖获得者圣乔其认为[3]:熵值转换与生命体的活力相联系,越是衰老的生命体,这种转换能力就越差。笔者认为:熵值转换是一个耗能过程,它不仅与生命活力相关,而且还与食物和药物本身的熵值大小相关,熵值越大,转换需要的能量就越多,就越难转换,因此,一种药物熵值大小对其疗效会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和探索降低药物熵值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毒副作用,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

1 生命体降低熵值的三种途径

降低熵值在非生命世界中是难以实现的,也是生命现象区别于非生命现象的重要标志。生命体是通过三种途径实现降熵目的的。

1.1 形成浓度梯度

一种物质分布的越均匀,熵值就越大,一旦形成了浓度梯度,熵值就会减小,以钠离子为例,当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相等时,熵值最大,但细胞膜通过钠泵的作用,使细胞内外的浓度比例为1∶10,从而达到了降熵的目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是相等的。在细胞内部,浓度梯度的形成更为普遍,已证实细胞许多重要的级联反应,是靠物质形成浓度梯度而实现的[4];在发育生物学中已得出结论:是已知的离子梯度和电荷梯度影响着发育的全过程[5]。

1.2 分子在细胞内形成有序的排列

分子在空间排列的越有序,熵值就越小,已经证实[2]:在DNA分子1000Å范围内的水属于液晶水,这种水在三维空间内增加了排列的方向性,使其流动性和其他性质都发生了改变;圣乔其也指出[3]:细胞周围的水为结构水,它不同于普通的无序水。在细胞内绝大多数反应是靠酶催化的,而酶催化具有空间的方向性,因此绝大多数物质分子在细胞内都是有序排列的。

1.3 各种分子在细胞内形成不均匀分布

对于多种分子组成的体系而言,各种分子分布的越均匀,其熵值就越大,这种熵值与温度无关,在热力学中被称为构型熵。细胞是多种物质组成的,主要通过两种方式降低构型熵:一是形成多种亚细胞器,通过膜把一些物质包裹起来,是它有序地被固定在某一位置,DNA被包埋在细胞核中,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细胞的构型熵;二是通过细胞质的不均匀分布,使构型熵降低到可控制的范围内。

2 决定药物熵值大小的主要因素

一种药物熵值大小与多种因素相关。

2.1 熵值大小与纯度相关

纯度越高,构型熵就越低,就这一点而言,西药一般成分明确,组成简单,构型熵较小,而中药组成复杂,构型熵较大,尤其是复方制剂,组成药物越多,构型熵就越大。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不宜与食物同时服用,那样会进一步增加药物的熵值。

2.2 熵值大小与药物本身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大小相关

结构越复杂,分子量越大,越不对称,构型熵就越大[6],在影响药物熵值大小的诸多因素中,这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在降熵过程中分子要经过转动、振动,甚至是翻动,分子量越大,结构越复杂,这些运动自然就越困难,越不易形成有序排列。一些重金属离子化合物,由于本身分子量大,分子的转动和扭动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当它超过一定量时,细胞没有足够的能量使它在空间形成有序的排列,因而对它的化学行为就是去了控制能力,由此造成中毒事件。生物碱类化合物,同样由于分子量太大,同时含有许多不对称的环,构型熵很大[6],它在形成有序排列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更大,因此当它超过一定量时,同样会造成中毒事件。所谓中毒或副作用,其本质是熵值太大,超过了生命体的降熵能力,失去了对其化学行为的控制力。

2.3 药物熵值大小与药物存放时间相关

药物存放的时间越长,分子的混乱度越大,熵值就越大,液体制剂熵值大小与存放时间的长短更为密切。一些药物超过保质期而失效,一方面是有效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与熵值增大有关。

2.4 药物熵值大小与高温处理的时间长短相关

高温处理时间越长,熵值就越大,对于中药汤剂来说,在保证有效成分煎出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增加浸泡时间,减少煎煮时间;在药物提取和制备过程中,涉及高温处理的制剂,都应该尽可能减少高温处理时间。

2.5 药物熵值大小与药物来源相关

同一种化学结构的物质,由于来源不同,熵值大小有很大的区别,如化疗药物紫杉醇,植物提取物与化学合成物,临床疗效差异很大,植物提取物优于化学合成物,其原因就是植物提取物的熵值小,化学合成物的熵值大;同一种药物,同样的标准,不同的厂家生产,只所以会出现药效差异,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制药工艺上的微小差别,使药物熵值大小出现了差异。

3 药物熵值大小对吸收和药效的影响

细胞吸收分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大多数物质是靠主动吸收的。主动吸收的前提是被吸收的物质首先与载体蛋白相结合,然后载体蛋白通过构象改变来完成吸收,因此被吸收物质与载体蛋白在空间的方向对应性是吸收的关键。空间方向的对应性与被吸收物质的熵值大小相联系,熵值越大,越不易被结合,也就越不易吸收。另外,同一个位点的分子越多,构型熵越大,相互间的影响就越大,越不易和载体蛋白结合。总之,药物吸收与药物熵值大小呈负相关,熵值越大越不易吸收。

现代药学认为,药学效应是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7],二者能否相互作用取决于两点:一是有效成分能否定向运送至受体,二是配体与受体能否有效结合,这两点又都取决于有效成分的熵值能否降低到细胞可控的范围内。药物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配体的结构与构象完全符合受体的要求,却不产生药学效应,相反,表现出拮抗剂的性质[8],人们怀疑是分子中缺乏触发激动效应的关键性基团。其实,配体与受体在空间方向的对应性,是由其熵值大小决定的,配体结构与构象虽然符合与受体结合的要求,如果熵值过大,同样不能结合,也就是不产生药学效应,因此,药学效应不但与个体熵值转换能力有关,而且与药物本身的熵值大小相关,熵值越大,转换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表现在药学效应上便是:能与受体相结合的分子数目就越少,药效自然就很差。药物墒值大小还会对用量产生影响,熵值越大,允许的用量就越小,配体与受体能结合的分子就越少,药效就越差。中药炮制在很大程度上是降熵过程,炮制方法不正确,达不到降熵的目的,不是毒性过大,就是药效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4 药物熵值大小的计算方法

根据热力学定义,任何一种物质在TK时的熵值大小计算公式为:

由此可见,熵值是温度(T)的函数。而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是,同一物质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由于来源不同,或通过不同方法处理,熵值大小会有所不同,准确地说,是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由于来源和处理方法不同,在空间有序排列的程度不同,显然这是非生命世界中熵的概念,向生命世界中熵概念的一种延伸。以水为例,海拔2000m以上高原上的水与低海拔平川的冰、雪自然溶化后的水,其熵值大小是一样的,其结构都为氢键所形成的6元环结构,而普通的水为5员环结构,已证实,6元环结构比5员环结构的水生理活性高[9]。露水及植物体内的水都为6元环结构,蒸馏水为无环结构。任何一种物质在液态或固态时,都不可能是其分子结构式的集合,就像水分子一样,不可能是H2O分子的集合,它都存在大小不等的分子簇,在分子簇内部,增加了空间排列的方向性,分子簇越大,表明该物质在空间有序排列的程度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分子簇的大小,与该物质的熵值大小正好呈反比。分子簇越大,该物质的熵值越小,当分子簇大到只有一个分子簇时,它就是晶体,这时的熵值最小。

分子簇的大小可以用核磁共振的周波数赫兹来表示,赫兹数越大,表示分子运动速度越慢,分子簇越大,这是因为任何一种物质中的氢原子核会自转,如果从外部施加磁场,氢原子核就会以磁场的方向为轴,像陀螺一样开始运动。而进行旋转运动的氢原子核在遇到到电磁波时,以适应转速的周波数吸收电磁波,这叫做共鸣,这种现象被称为核磁共振。用核磁共振推算分子中的氢原子核的分布,可以知道分子簇的大小。日本学者藤田ā一郎,曾对日本各地的水进行水分子簇大小测定[9],结果显示,差异很大,从30赫兹至150赫兹,分子簇越大的,生理活性越高,口感也越好。因此,用核磁共振的周波数赫兹表示物质熵值大小,是非常确切的,赫兹数越大,熵值就越小。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如CO、乙烯、丙烯醛等,主要原因是分子簇小,熵值大。

5 降低药物熵值的方法

降低药物熵值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的有效方法,对于一些毒性大的药物来说,降低熵值尤为重要。

5.1 磁化法

对于极性分子来说,如果周围有磁场存在,它的分子运动和分子排列会因磁场存在而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是极性分子在空间形成有序的排列,从而使熵值减小。已经证实:磁化水对人是有益的,磁化杯作为科技产品已经上市。对于药物来说,总有一部分是极性分子,经磁化后,由于熵值减小,疗效自然也就提高了。

5.2 仿细胞膜透析法[10]

虽然还不知道生命体进行熵值转换的机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细胞膜在熵值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人们用仿细胞膜透析法进行药物筛选,其实这是降低药物熵值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3 细胞膜透析法

根据药物对应的靶细胞,运用细胞膜进行透析,这样何以使药物熵值降低到生命体所控制的程度,使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

[1]Schrodinger E.What is Iife[M].New yor R: Camb-ridge Unir,1945.

[2]王身立.自然界在熵与负熵的矛盾中演化[J].自然杂志,1994,17(5):373.

[3][美]A、圣一乔其,迟翰林译,电子生物学与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6-50.

[4]王中华.发育分子生物学[M].北京: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88-90.

[5]陈媛,周玫.自由基医学基础与病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5.

[6]吉林大学,物理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11-112.

[7]王乃平.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14.

[8]彭司勋.药物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454-455.

[9][日]藤田紘一郎,马英萍译.水决定健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34-52.

[10]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7-38.

猜你喜欢
生命体构型分子
场景高程对任意构型双基SAR成像的影响
分子和离子立体构型的判定
分子的扩散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
航天器受迫绕飞构型设计与控制
臭氧分子如是说
生命科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