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锋,卢东旭,邓文娇,李海飞,江 文,刘寿桃
(广东深圳518048:1.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病防治中心;2.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早产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而小于37周已经分娩的活婴;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在出生1 h内的体质量低于2 500 g的活婴,其中出生体质量低于1 500 g的婴儿称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大多是早产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在我国的发生率约为10% ~5%[1]。随着围产医学和NICU医疗技术的进步,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越来越高,但与足月儿相比,因其产前发育时间短,产前及产后易出现并发症,常导致婴儿面临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消化吸收能力有限、营养储备不足等问题,而使全身发育情况较差;同时口腔各组织器官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如釉质发育不良、上腭发育畸形、腭部高拱、咬合关系紊乱、牙齿发育迟缓等一系列问题[1]。
人体牙齿的发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从胚胎第4周开始直至20岁,牙齿的发育才完成,其中乳牙的发育从胚胎第二个月开始,至3岁发育完成。与成人牙齿发育的研究不同,由于儿童在5岁前,常规不建议进行放射线检查,因此乳牙的发育主要依靠临床观察,并以乳牙的萌出作为研究儿童牙齿发育的重要指标。
以往的研究认为:出生是乳牙萌出的刺激因素;基因是牙齿萌出的决定因素,因此乳牙的萌出时间无论在早产儿还是足月儿都是一致的[3]。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乳牙的萌出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孕周、出生体质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出生1个月左右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和足月儿为对象,进行1年左右的跟踪观察,分析包括孕周、出生体质量等出生状况在内的相关因素对乳牙萌出的影响,以期探索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乳牙发育的特点。
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检查的出生后1个月婴儿中,依据《母婴保健手册》记录的婴儿出生状况等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体质量、孕周、分娩方式、胎数)选择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孕龄37周前出生且出生体质量<2 500 g)和足月出生儿(孕龄37周后出生且出生体质量>2 500 g)为对象。共收集106例,其中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35例,足月出生正常体质量儿71例(表1),均经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与足月儿的出生情况(s)
表1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与足月儿的出生情况(s)
组别 n 出生体质量(kg)孕周(W)35 2.19 ±0.55 34.6 ±2.4足月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71 3.30 ±0.39 39.2 ±1.1
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每2个月定期体检1次,6个月后每3个月体检1次的同时进行口腔常规检查,记录牙齿萌出时间、萌出数目以及目前的喂养方式,并跟踪到婴儿1岁左右。幼儿中乳牙最早在出生后4个月萌出,因此选择出生后4个月内幼儿的喂养方式来分析其对乳牙初萌时间的影响。
牙齿萌出时间包括萌出年龄和矫正萌出年龄(生理年龄)。牙齿萌出年龄是指从出生即刻开始计算牙齿萌出时婴儿的年龄;而牙齿萌出的生理年龄或矫正年龄是指包含婴儿在母体孕育的时间和婴儿出生后的时间。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初萌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两组婴儿初萌乳牙均为下颌乳前牙,其中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牙齿初萌时间较足月儿明显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生理年龄(矫正年龄)来计算,则两组婴儿的乳牙初萌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8)(表2)。
表2 两组婴儿牙齿初萌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婴儿牙齿初萌时间比较(s)
*与足月儿相比P<0.05
组别 n 初萌年龄(m)矫正年龄(w)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 35 8.9 ±2.1*70.4 ±7.7足月儿71 7 ±1.9 67.3 ±7.6
不同性别、分娩方式、胎数、喂养方式之间牙齿的初萌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3)。
表3 不同性别、分娩方式、胎数、喂养方式之间牙齿初萌时间比较(s)
表3 不同性别、分娩方式、胎数、喂养方式之间牙齿初萌时间比较(s)
性别 分娩方式项目胎数 喂养方式母乳 非母乳 混合喂养调查例数男女顺产 剖宫产 单胎 双胞胎58 48 40 66 93 13 9 81 16初萌年龄(m)7.5 ±2.2 7.9 ±2.1 7.2 ±2.0 7.9 ±2.1 7.5 ±2.2 8.5 ±1.8 6.8 ±2.5 7.6 ±2.1 8.5 ±1.5矫正年龄(w)68.1 ±8.2 68.6 ±7.2 67.1 ±7.2 69.1 ±8.0 68.2 ±7.8 69.0 ±7.4 64.8 ±8.6 68.4 ±7.9 69.8 ±6.1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在出生后9、12个月时牙齿萌出数目明显低于足月儿(P<0.05)。6个月时两组之间牙齿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4)。
表4 两组婴儿各时间点牙齿萌出数目比较(s)
表4 两组婴儿各时间点牙齿萌出数目比较(s)
*与足月儿相比P<0.05
组别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 0.46 ±1.19 1.11 ±1.53* 4.17 ±1.97*足月儿0.93 ±1.32 3.18 ±2.35 6.68 ±3.64
孕周、出生体质量与牙齿初萌年龄呈明显负相关;与出生后9、12个月牙齿数目呈明显正相关;与出生后6个月时的牙齿数目无相关性(表5)。
表5 孕周、出生体质量与牙齿初萌年龄、萌出数目的相关关系
本结果显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乳牙初萌时间较足月儿明显延后,与Ramos等学者研究结果相似[4]。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在出生时发育尚未完全,因此早产儿与足月儿进行比较时,应考虑两组儿童的生理年龄。本研究中两组婴儿牙齿萌出的生理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早产儿牙齿的迟萌并非牙齿发育迟缓,而是由于婴儿早产引起的。
孕周、出生体质量两因素是衡量婴儿出生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Sajjadian等对143名婴儿从出生后3个月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乳牙的初萌年龄与低出生体质量明显呈负相关性[5]。Aktoren等研究发现: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童的乳牙初萌年龄明显小于低出生体质量儿童[6]。本结果显示:孕周、出生体质量两因素均与乳牙初萌年龄呈明显负相关,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Seow等[7]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出生体质量﹤1 500 g)、低出生体质量(1 500 g≤出生体质量﹤2 500 g)、正常出生体质量(出生体质量≥2 500 g)儿童的乳牙萌出情况进行研究发现,乳牙的萌出数目与婴幼儿出生体质量明显相关,在出生6~11个月以及12~17个月左右,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牙齿萌出的数目明显小于其他两组,但分析儿童的矫正年龄,牙齿萌出数目并无明显差异。与上述研究相似,结果同样发现孕周、出生体质量与牙齿萌出数目呈正相关,出生9个月与12个月左右,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萌出的牙齿数目明显低于足月儿。而在出生后6个月时,大多数儿童乳牙尚未萌出,因此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与足月儿无明显差异。
以往对乳牙萌出的研究结果显示:性别、种族不同会导致乳牙的钙化、萌出程度的不同,女孩较男孩的牙齿发育提前,黑色人种牙齿的钙化、萌出较同龄白色人种早[6,8-9]。本研究中也分析了性别、分娩方式、胎数、喂养方式因素对乳牙萌出时间的影响。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未发现以上因素对乳牙萌出有影响。
乳牙作为婴幼儿的第一副牙齿,对儿童颌面部发育、营养吸收、全身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童一直是乳牙龋的高发人群,乳牙的萌出作为牙齿预防保护措施的起点,对维护儿童口腔卫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乳牙发育的研究将对乳牙的预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诸福棠,吴瑞平,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23-432.
[2]Seow WK.Effects of preterm birth on or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J].Aust Dent J,1997,42(2):85-91.
[3]Harila-Kaera V,Heikkinen T,Alvesalo L.The eruption of permanent incisors and first molars in prematurely born children[J].Eur J Orthod,2003 ,25(3):293-299.
[4]Ramos SR,Gugisch RC,Fraiz FC.The influence of gestational age and birth weight of the newborn on tooth eruption[J].J Appl Oral Sci,2006,14(4):228-232.
[5]Sajjadian N,Shajari H,Jahadi R,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birth weight and time of first deciduous tooth eruption in 143 consecutively born infants [J].Pediatr Neonatol,2010,51(4):235-237.
[6]Aktoren O,Tuna EB,Guven Y,et al.A study on neonatal factors and eruption time of primary teeth[J].Community Dent Health,2010,27(1):52-56.
[7]Seow WK,Humphrys C,Mahanonda R,et al.Dental eruption in low birth-weight prematurely born children:a controlled study[J].Pediatr Dent,1988,10(1):39-42.
[8]Harris EF,McKee JH.Tooth mineralization standards for blacks and whites from the middle southern United State[J].J Forensic Sci,1990,35(4):859-872.
[9]Harris EF,Barcroft BD,Haydar S,et al.Delayed tooth formation in low birthweight African-American children[J].Pediatr Dent,1993,15(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