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莉媛,赵 磊,王树鹏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高校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资源社会共享,不仅是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推动高校信息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进程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扩展业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高校信息资源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资源平台的社会共享建设是实现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为信息服务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性保障,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是根据社会群体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海量资源建设需要建立的,全面支持信息资源建设、资源社会共享、网络管理、增值应用和增值服务,集信息加载、审核、转换、发布、存储、检索、传递、系统管理和即时通讯等功能于一体的强大的知识信息共享平台.它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其传播和共享的信息资源具有社会公共性,不再只被科研、高校等部分群体所掌握,而是根据社会群体需求,广泛、迅速、普遍地传递到整个社会不同群体中,由全社会共享.所以,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在技术体系、技术架构和构建模式上对共享功能的效率、效果和实现范围要求更高.
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主要是由技术平台、管理平台、标准规范平台和评估反馈平台构成[1].技术平台是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组织技术、整合技术、存储技术和共享技术;管理平台主要是指平台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标准规范平台是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过程中,对重复性事件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率,包括管理规范、技术规范、法律政策规范等内容;评估反馈平台是根据社会共享平台的标准规范,通过特定程序,对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对反馈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纠正和调整建议,以提高整个平台的共享性能.
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建设的核心动力是平台运行机制的选择和运用.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的运行机制对整合机制、存储机制和共享机制的要求最为迫切.平台的整合机制影响着平台的存储和共享机制,而存储机制和共享机制在相互影响和渗透中,同时促进整合机制的发展,三者在社会共享平台系统内部形成了环状结构.
构建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的关键技术决定了平台的网络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而管理平台的框架和模式又反作用于技术平台的构建理念和运行机制.通常情况下,平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运行机制影响着标准规范的选择和制定.同时,标准规范平台的发布和实施又制约和规范着技术与管理平台的构建和组织.平台的评估反馈体系和机制决定并制约着技术、管理和标准规范平台的运行和发展.
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技术平台包括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转换、存储、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多种信息技术,归纳综合,其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存储、整合和获取技术.技术平台的构建模式和网络框架能够延伸并扩展共享平台的整体功能,决定共享平台管理模式的选择和管理策略的制定,影响标准规范平台的组织、制定和实施.技术平台对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建设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并存.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节省了信息传输成本,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使管理平台协作性和标准规范平台科学化,以及信息共享平台全方位开展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和技术安全问题日显突出,对平台的不良信息过滤及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无形中也增加了管理和标准规范平台的负担.因此,技术平台的构建是社会共享平台建设的灵魂与核心,其关键技术的选择不能盲目求新,应该审时度势,科学而合理地选择和制定技术策略,与管理和标准规范平台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搭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利用技术平台重复挖掘信息集合中的可用信息内涵,遵循标准规范平台的原则和策略,选择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将信息内涵加以完整而准确地揭示,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满足社会群体的信息需求.管理平台对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策略是对技术平台的揭示和应用,平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构建也反作用于技术平台的运行和实施,在技术层面上限制着关键技术的选择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另外,管理平台也承接了技术平台、标准规范平台和评估反馈平台在共享平台中的融合与贯通.标准规范平台中信息组织和检索语言等规范要求和规则,平台系统建设中选用的标准与协议的制定,以及评估反馈机制都受制于管理平台选择实施的信息资源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2].总之,管理平台的构建和运行在反作用于技术平台的同时,也影响着标准规范平台和评估反馈平台的设计和实施.
高校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平台是根据技术平台、管理平台和评估反馈平台的特点,以及共享平台建设的总体需求方案,选择、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作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标准依据.在标准规范平台的系统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以标准规范体系、指南、最佳实践建议和应用协议等方式,对技术平台和管理平台的信息加工、资源描述、数字资源组织、信息资源互操作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及其应用要求进行系统描述[3].同时,在技术平台的技术支撑下,在管理平台的统筹协调中,标准规范平台也要形成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整体功能结构相一致的联合、开放、合作、共享的机制.标准规范平台的科学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确保了技术平台、管理平台和评估反馈平台运行和发展的规范性和持续性,为其有效组织及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建设是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基础.定期对平台系统做出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价,及时了解和把握社会信息需求,调整平台发展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做好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建设的前提.
技术平台是体现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共享效果的手段,是创造和协调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过程.管理平台是能够把技术平台、标准规范平台和评估反馈平台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都发挥各自最大优势和作用的子平台系统.标准规范平台是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基本保障,它全面影响技术平台、管理平台和评估反馈平台的形成和提高,也决定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效果和效率.评估反馈平台是评价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的重要指标,子平台系统反馈的信息数据为平台系统的重组和构建提供参考.信息资源需求者通过社会共享平台系统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活动能够更加便利的获取所需信息.满意度高的用户群体,他们会说服、影响更多的信息需求群体来利用平台系统[4].因此,必须建立—个完善的、有效的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评价体系,及时了解信息需求,吸引用户参与高校的信息服务管理,以利于评判和完善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工作,提高高校的信息服务价值.
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各子平台绝不是孤立的存在和拼凑在一起的.各子平台系统在整合机制的保障和协调下,在存储机制的调节和制约下,在共享机制的引领和转化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平台、管理平台、标准规范平台和评估反馈平台的价值[5].根据实际问题需要,将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的层次分析结构划分为三个层: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把目标层列为最高层,代表所要分析的预定目标,即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运行效果;把实现总目标所涉及的约束条件,即社会共享平台系统存在的前提设为中间层,作为准则层,其中包括技术平台、管理平台、标准规范平台和评估反馈平台;把影响社会共享平台各子系统运行的因素列在最底层,作为方案层,其中包括整合机制、存储机制和共享机制.上下层次因素之间有关联的就用直线连接,无关联的就不画线,使用框图形式说明层次结构与各因素从属、关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层次分析结构图
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理论的判断矩阵分析方法,针对上一层某一因素,对下一层中凡与该因素相关联的全部因素进行相对重要性量化判断.通过对两两因素进行重要性比较,引入1~9比较标度(见表1)用数值表示权重来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基于准则层各类的人数,将此层中四个因素P1、P2、P3、P4两两进行重要性比较,引入 1 ~ 9比较标度得到成对比较矩阵,比较标度表见表1.
表1 1~9比较标度
表中β表示等级数,Rij是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相比的重要程度,同时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的相比的重要程度是
所得成对比较矩阵O—P见表2.
表2 比较矩阵
利用C++编程(见附录)对O—P矩阵求解,易得特征值为λmax=4.04017,特征向量即权向量为w=(0.356,0.232,0.291,0.121)T.
对运算结果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以验证成对比较矩阵的完全相容性.采用相容比刻画矩阵相容性,其中为相容比指标,λmax为特征值,n为矩阵阶数,RⅠ为随机相容性指标,对于3~9阶判断矩阵,RⅠ的值分别对应见表3,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相容性,否则要对判断矩阵重新做出调整.
表3 RⅠ的对应值
对O—P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CR=0.0463<0.1,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使用上述方法,能够得到判断矩阵P1—N、P2—N、P3—N、P4—N.
判断矩阵P1—N见表4.
表4
判断矩阵P2—N见表5.
表5
判断矩阵P3—N见表6.
表6
判断矩阵P4—N见表7.
表7
利用C++编程对各矩阵求解,将上述四个判断矩阵计算出的权重向量bj=(b1j,b2j,b3j,b4j)T,最大特征值λj和一致性指标CRj列入表8.
表8 矩阵P1—N~P4—N最大特征值λj和一致性指标CRj
从表8中CRj的值可以看出,四个判断矩阵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由上述计算结果,根据公式ηi=∑4j=1wibij(i=1,2,3,4)得总排序权重向量
全面、客观并合理的评价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所考虑的整合机制,存储机制和共享机制这三方面优先排序为:N1优于N2,N2优于N3.影响社会共享平台各子系统运行的因素比例分别为:整合机制36.4%,存储机制35.8%,共享机制27.8%.
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和运行策略,必须充分考虑能否提高社会共享平台系统内部各子平台的运行效率和信息共享的效果,同时考虑社会群体的信息需求,根据社会信息需求和环境变化及模型结果,不断调整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采用的整合机制,存储机制和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小自身判断与相关利益者判断之间的差异,尽可能的考虑各主体的相互关联性,适时约束、抑制共享策略要素中偏高的价值水平,并增强偏低的价值水平,才可能使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的运行更为有效,并保证共享平台系统长期、稳定、动态、协调发展,最大化地实现高校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附录: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C++程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4;
void main()
{double a[n][n]={{1,0.3333,5,7},{3,1,5,7},{0.2,0.2,1,3},{0.1429,0.1429,0.3333,1}};
int i,j;double b[n]={0};double c[n][n];
for(i=0;i<n;i++)
for(j=0;j<n;j++)
b[i]+=a[j][i];
for(i=0;i<n;i++)
for(j=0;j<n;j++)
c[j][i]=a[j][i]/b[i];
for(i=0;i<n;i++)
b[i]=0;
for(i=0;i<n;i++)
for(j=0;j<n;j++)
b[i]+=c[i][j];
double s=0;
for(i=0;i<n;i++)
s+=b[i];
for(i=0;i<n;i++)
b[i]=b[i]/s;
for(i=0;i<n;i++)
cout< < b[i]< < '';
cout< <endl;
double d[n]={0};
for(i=0;i<n;i++)
for(j=0;j<n;j++)
d[i]+=a[i][j]*b[j];
for(i=0;i<n;i++)
d[i]=d[i]/b[i];
s=0;
for(i=0;i<n;i++)
s+=d[i];
s=s/n;
cout< <s< <endl;
double m;
m=(s-n)/(n-1);
m=m/0.9;
cout<<m<<endl;
}
[1] 蔡卫平.文献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2):67-72.
[2] 周欣娟,陈臣.图书馆信息化建设[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63-71.
[3] 马春燕.数字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50-66,134-137.
[4] Gul Bayraktaroglu,Ozge Ozgen.Integrating the Kano model,AHP and planning matrix:QFD application in library services[J].Library Management,2008,29(4-5):327-351.
[5] 么焕民.数学建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7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