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2012-09-17 15:00刘志立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5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危组肝素

刘志立

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而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O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标准[1],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无抗凝禁忌证,48 h内未用过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0.2岁;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8.2岁。按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对照组内低危组12例,中危组10例,高危组8例;治疗组中低危组13例,中危组9例,高危组8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皮下注射,一天两次,连用14 d。

1.3 检测指标 治疗前后检查血小板计数,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24 h动态心电,计算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时间。观察并记录24 h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程度。12导联心电图检查1次/d,心绞痛发作即刻行心电图检查,对比治疗前后静息心电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测定比较配对资料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作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n=30)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n=30)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 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次/周) 20±4.8 13±4.5 19±5.1 5±3.4项目 对照组 治疗组①②心绞痛发作间期(d) 1.21±0.73 3.34±0.85 1.19±0.68 5.12±1.15①②动态心电图缺血总时间(min) 30.2±8.6 22.8±8.5 30.5±7.8 14.8±6.9①②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组介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心肌缺血综合征,一般认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出血,糜烂等原因,致使血小板聚集、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非完全性阻塞[2]。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如果能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早诊断和积极防治,病情就会进展和恶化,发展成急性心梗或心源性猝死,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和血栓形成所致,不稳定性心绞痛多伴有高凝状态,存在着凝血机制的激活[3]。因此,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目前主张在常规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的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血栓形成,阻止病情向心肌梗死方向发展。低分子肝素是从普通肝素分离得到的一些组分或裂解产生的片断,它的分子量低,平均分子量为5000IU,并且保留了抗Xa因子及Ⅱa因子的活性。低分子肝素还可抑制体内、外血栓和动静脉血栓的形成,但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因此低分子肝素抗血栓的活性更高,而抗凝血活性很低,既能发挥良好的抗血栓作用,又降低了出血的可能性。低分子肝素抗凝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为普通肝素的2~4倍,其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减小,减少了因影响血小板功能而致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常规剂量无需实验监测[4]。肝素与钙结合性最强,在血浆中以钙盐的形式发挥作用,因此将低分子肝素与钙相结合,直接向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避免引起注射部位的瘀斑及血肿形成,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明显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发作间期明显延长,缺血总时间明显减少,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杂志,2000,28(6):409.

[2] 宋文宣,曲彦,王晏平,等.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89.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76-1393.

[4] 李艳美,王立波,成丽娟.疏血通、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抗凝疗效比较。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5):475-476.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危组肝素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养心通络方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HCY、PAPP-A水平的影响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