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言 张铁山 胡 颖 范梅贞
1.煤炭总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028;2.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吉林吉林 132000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CLBBB)可以引起心脏的不同步运动,导致心室整体的收缩、舒张功能降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正在兴起的一项非药物的治疗心力衰竭有效的方法[1]。如何评价心脏的同步性,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CRT治疗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以往根据QRS波群的时限作为评价心脏不同步性指标,但通过实验证实QRS间期不能作为评价心脏不同步运动的标准[2]。本研究应用超声组织多普勒技术(TDI)对CLBBB合并或不合并心衰的患者心室内同步性研究。
收录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病例Ⅰ组:心电图确诊为CLBBB并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 16 例,平均年龄 58.44 岁,心率(71.00 ±8.40)次/min;病例Ⅱ组:经心电图确诊为CLBBB并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 14例,平均年龄 62.11岁,心率(73.78 ±6.14)次/min;对照组共20例,既往健康,经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肺疾病,平均年龄52.86岁,心率(68.43 ±4.50)次/min,受检者均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显示图像清晰。三组年龄、心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应用GE Vivid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3S探头,内置有QTVI图像分析和后处理软件,可同时分析多个心肌节段QTVI曲线。于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于心尖四腔用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收缩末容积(LVESV);将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和心尖长轴三个切面中左心室的后间隔壁、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壁、后壁等分为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三部分,将取样点分别置于基底段、中间段内膜下心肌层,获取3个心动周期6个壁共12个取样点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曲线。分别测量从心电图QRS波群起点至每一个取样点的Q-TVI曲线上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和Te。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三组样本间资料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时采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Games-Howen法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Ⅰ组及病例Ⅱ组左室的LVEDd、LVEF、LVEDV及LVESV均有差异(P<0.05 或P<0.01)。而LVEF病例Ⅱ组较病例Ⅰ组降低更明显(P<0.01)。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左室各项测量指标比较(±s)
表1 三组患者左室各项测量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与病例Ⅱ组比较,#P < 0.01
组别例数 LVEDd(mm) LVEDV(mL) LVESV(mL) LVEF(%)病例Ⅰ组病例Ⅱ组对照组16 14 20 50.11 ±4.43△59.00 ±4.82△45.57 ±4.99 162.22 ±48.30★208.0 ±84.15★102.60 ±8.71 65.11 ±25.14★136.71 ±62.76★33.00 ±5.83 60.44 ±6.42★#35.67 ±6.61△68.17 ±3.87
2.2.1 左心室内收缩、舒张同步性比较 左心室12个心肌节段Ts最大差值(Max-△Ts)、左心室12个心肌节段Te最大差值(Max-△Te)、每位入选者12 节段心肌Ts的标准差(Ts-SD)、每位入选者12 节段心肌Te的标准差(Te-SD)反应左心室内收缩及舒张同步。病例Ⅰ组、病例Ⅱ组左室内同步性运动参数较对照组均有延长(P<0.01),且病例Ⅱ组较病例Ⅰ组延长更明显(P<0.05 或P<0.01)。见表2。
表2 左心室内收缩、舒张同步性比较(±s,ms)
表2 左心室内收缩、舒张同步性比较(±s,m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1;与病例Ⅱ组比较,#P < 0.01,※P < 0.05
组别例数 Max-△Ts Max-△Te Ts-SD Te-SD病例Ⅰ组病例Ⅱ组对照组16 14 20 100.00 ±29.15☆#152.22 ±26.35☆50.00 ±18.25 95.55 ±30.87☆#51.11 ±23.69☆47.14 ±22.15 33.15 ±9.21☆#51.84 ±9.04☆16.10 ±7.89 27.85 ±8.44☆※56.91 ±29.64☆14.27 ±5.91
2.2.2 左心室不同节段间收缩、舒张同步性比较 左心室同一壁内2个节段间Ts差值(Intra-△Ts)及左心室同一壁内2个节段间Te差值(Intra-△Te)分别反应左心室不同节段间收缩和舒张的同步性。病例I组后间隔的Intra-△Ts及Intra-△Te较对照组有明显延迟,余5个壁无明显差异,而病例Ⅱ组6个壁的Intra-△Ts和Intra-△Te值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见表3。
以往对孤立性CLBBB的患者研究发现,CLBBB的患者存在着心室内不同步运动,但既往对CLBBB的患者研究主要是评价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上,或是通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CTm)明显延长诊断CLBBB患者存在心室间运动的不同步性[3]。较少对电-机械耦联的延迟及舒张不同步性进行评价。对心衰患者的研究现在是个热点,发现心衰患者确实存在心室内的不同步性[4],那么当CLBBB的患者合并心衰时对心脏的同步性又有何影响是值得研究的。
本研究发现,左室内电-机械收缩、舒张同步性指标Max-△Ts、Max-△Te、Ts-SD、Te-SD 与对照组比较, 病例Ⅰ组、病例Ⅱ组均有延长,且病例Ⅱ组较病例Ⅰ组延长更明显,从而证实CLBBB的患者存在着心室内电-机械收缩、舒张的不同步,且合并心衰的患者心室内电-机械、舒张不同步性更显著。尽管孤立性CLBBB的患者存在着心室内的不同步性,但由于心肌没有基础病变,所以可以通过自身调节使得延迟处的心肌收缩力代偿性增强,迅速到达收缩峰值,使得机械运动时差较小[5]。而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已经存在心肌细胞的死亡、功能的降低或丧失,心肌收缩力的失代偿状态,会因为心肌细胞各向异性传导而加重左室内的不同步性[6]。由于左室内的不同步运动,造成部分心肌过早或延迟收缩。提前收缩可以引起左室内压力增高,使得延迟收缩的心肌负荷增加并且反向拉伸提前收缩的心肌,造成心肌无效耗能,使心脏整体收缩能力下降。同时由于左室舒张的不同步性,使得舒张末期左室内压力升高,减少左室充盈时间,影响左室舒张功能。
表3 左心室不同节段间 Intra-△Ts、Intra-△Te 比较(±s,ms)
表3 左心室不同节段间 Intra-△Ts、Intra-△Te 比较(±s,m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1,★P < 0.05
组别例数 后间隔Intra-△Ts Intra-△Te 侧壁Intra-△Ts Intra-△Te 前壁Intra-△Ts Intra-△Te病例Ⅰ组病例Ⅱ组对照组16 14 20 27.78 ±14.60★44.44 ±26.98★8.57 ±8.99 28.89 ±6.97☆56.11 ±7.81☆15.71 ±6.07 13.33 ±7.50 26.67 ±15.0★10.0 ±8.16 15.56 ±9.17 38.89 ±22.05★14.29 ±7.87 17.22 ±12.02 37.22 ±16.79★14.71 ±6.63 11.67 ±9.35 37.78 ±27.74★10.43 ±8.44组别例数 下壁Intra-△Ts Intra-△Te 前间隔Intra-△Ts Intra-△Te 后壁Intra-△Ts Intra-△Te病例Ⅰ组病例Ⅱ组对照组16 14 20 12.22 ±12.02 41.11 ±26.19★14.0 ±10.89 13.44 ±5.98 32.78 ±22.52★9.71 ±7.67 7.78 ±7.12 28.89 ±23.15★6.14 ±6.12 12.78 ±9.72 35.56 ±19.44☆9.29 ±7.32 10.33 ±5.34 34.44 ±22.84★8.57 ±7.48 10.56 ±10.13 40.56 ±28.11★11.43 ±8.52
总之,超声心动图能够快速、无创地对心脏心内结构、心脏功能及室壁运动的异常进行评估,而成为一项首要且不可缺少的诊断技术。而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直接提取心肌组织的运动信息,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可以准确、直观提供电机械耦联信息,因此可作为心脏不同步研究的首选方法。
[1] Gras D,Leclercq C,Tang A,et al.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advanced heart failure the multicenter Insync clnincal study [J].Eur J Heart Fail,2002,4(3):203-212.
[2] Yu CM,Lin H,Zhang Q.High prevalence of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and diastolic asynchrony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normal QRS duration[J].Heart,2003,89(1):54-60.
[3] Melek M,Esen O,Esen AM,et al.Tissue Doppler evaluation of intraventricular asynchrony in isolated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J].E-chocardiography,2006,23(2):120.
[4] Knebel F,Schattke S,Bondke H,et al.Predicting long-term response to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J].J Am Echocardiol,2007,20:335-341.
[5] Prinzen FW,Peschar M.Relation between the pacing induced sequence of activa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pump function in animals [J].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02,25(4 Pt 1):484-498.
[6] 金辰,陈俊,高立建,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733例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9(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