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英超 王章星 吴湘兰 栾 静 汪 春 童燕梅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 518109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1 h内体重不足1 500 g的新生儿。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发展,急救水平的不断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越来越高,其生存质量逐渐成为研究重点[1]。但是其体内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尤其是消化系统,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但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其中合理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和以后正常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2]。笔者将对我院极低出生体重儿开奶后添加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商品名:金双歧)治疗的疗效进行系统研究,以探讨出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更好方法。现报道如下:
2010年5月~2011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体重在1.0~2.5 kg的早产儿中,选取有腹胀、胃潴留、呕吐等喂养不耐受表现者60例(所有病例无合并症),其中,男29例,女31例;日龄1~18 d,平均6.5 d。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早产儿性别、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病例均按常规护理及治疗,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组加喂于喂奶口服或鼻饲金双歧片0.5 g,2次/d,8:00 与20:00 时服用。两组疗程5 d。
观察并记录两组胃潴留、腹胀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住院天数。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胃潴留和腹胀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2.03 ±0.36)、(2.36 ±0.42)d;(5.36 ±1.11)、(6.00 ±0.95)d,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胃潴留和腹胀消失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胃潴留和腹胀消失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胃潴留和腹胀消失时间比较(±s,d)
组别例数 胃潴留消失时间 腹胀消失时间治疗组对照组P值30 30 2.03 ±0.36 5.36 ±1.11<0.05 2.36 ±0.42 6.00 ±0.95<0.05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8.32 ±3.63)、(10.26 ±5.23)d;(16.58 ±4.23)、(25.36 ±6.21)d,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s,d)
表2 两组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s,d)
组别例数 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 住院天数治疗组对照组P值30 30 8.32 ±3.63 16.58 ±4.23<0.05 10.26 ±5.23 25.36 ±6.21<0.05
正常新生儿已具有与成人相似的胃肠激素分泌功能,而极低出生体重儿孕28周时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仅为足月儿的1/3。小肠、大肠的运动也欠成熟,故早产儿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亦称喂养困难,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在临床表现上,以胃潴留和腹胀以及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3]。
一般来说,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吸收功能差,早期喂养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发生腹胀、胃潴留、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症状。刚出生的早产儿胃内pH值较高,在初生5~8 d内各种消化酶活性低,难以消化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4],而依靠静脉营养支持存在不利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成熟及早耐受喂养、需较长住院日、经济负担高昂等缺点[5]。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6]。双歧杆菌是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的优势菌,它的存在及数量上的多少对婴幼儿的生理与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在消化、吸收、排泄过程中,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双歧是由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组成的三联活菌微生态制剂,活菌数高。刚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处于无菌状态,喂养中应用金双歧可直接补充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内有益的生理菌群,这些生理菌群含有各种酶,能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大量有机酸,刺激肠壁蠕动,从而促进胃的排空。国内曾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对早产儿胃肠动力有正性促进作用。作为一种活的微生物制剂,益生菌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对益生菌安全性的关注主要是益生菌是否能引起潜在的感染及致病和是否能够传递耐药性。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长期应用已经被证明了其安全性,极少有报道这两种益生菌的潜在致病性。2004年耶鲁大学Howard hugher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大量生活在人类肠道中的益生菌可能帮助肠道内避免受伤害[7-8]。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两组的胃潴留和腹胀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2.03 ±0.36)、(2.36 ±0.42)d和(5.36 ±1.11)、(6.00 ±0.95)d,治疗组的胃潴留和腹胀消失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平均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 (8.32 ±3.63)、(10.26 ±5.23)d和(16.58 ±4.23)、(25.36 ±6.21)d,治疗组的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金双歧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能尽快从静脉营养过度到胃肠营养,加快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促进胃潴留和腹胀症状的消失,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1] 张葆荣,高玉先,李娜,等.喂养方式的改进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5,11(1):14-15.
[2] 申宛冬,王新民,徐天鹤,等.4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临床观察[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2):77-79.
[3] 陈玉国,朱长龙.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治疗28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报,2006,31(5):556-557.
[4] 刘江华,沈书韵.部分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 20 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6):614-616.
[5] Brenner DM,Moeller MJ,Chey WD,et al.The utility of pro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 [J].Am J Gastroenterol,2009,104(4):1033-1049.
[6] Pimentel M,Lembo A,Chey WD,et al.Rifaximi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out constipation [J].N Engl J Med,2011,364(1):22-32.
[7] Hong Y,Hong K,Park M,et al.Metabonomic understanding of probiotic effects in human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Clin Gastroenterol,2011,45(5):415-425.
[8] 蔡家平,李萍.微生态制剂联合鼻饲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疗效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9,15(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