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投资领域合作与发展的新趋势

2012-09-15 07:26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
对外经贸实务 2012年4期
关键词:中俄领域俄罗斯

■ 张 英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

中俄投资领域合作与发展的新趋势

■ 张 英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

本文系201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后危机时代中俄经贸关系与辽宁对外经济合作研究”(项目批号:L10D JL051);2011年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后危机时代辽宁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项目编号:2011X JLX BSJJ001)。

中俄双边投资合作规模一直滞后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后金融危机时期,双方均意识到深化投资合作对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2009年中俄两国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通过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拉开了双方深入投资合作的序幕,并呈现出发展的新趋势。

一、中俄投资合作领域现状分析

(一)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分布

从2010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来看,投资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从投资流量来看,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采矿业。

直接投资流量分析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对俄投资发展的主导趋势。2009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总流量为3.94亿美元,2010年达到5.68亿美元,增长44.01%。按行业区分,中国对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直接投资流量增幅最大,由2009年的0.13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01亿美元,增长14.59倍;建筑业的投资流量增幅次之,由2009年的0.04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0.24亿美元,增长5.64倍;同期比较,金融业投资流量增长4.82倍;批发和零售业投资流量增长3.94倍;农/林/牧/渔业投资流量增长1.60倍;采矿业投资流量增长1.34倍;制造业投资流量增长24.56%。值得注意的是,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2009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流量仅为18万美元,而2010年达到81万美元,增长了3.5倍。

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流量下降的行业有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前者2010年投资流量为131万美元,下降36.01%;而后者为136万美元,下降49.06%。

(二)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分布

根据《中国统计月报》的数据,2010年1-6月,俄罗斯对中国的实际投资额为0.214亿美元,占外资在华实际投资总额的0.04%;签订项目34个,占获批项目总数的0.27%。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见表2)。截至2009年俄罗斯对中国投资制造业的企业有372家,注册金额为6.12亿美元,行业规模占70.3%。

表1 2010年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单位:万美元)

另外,俄罗斯直接投资中国第三产业的规模增长也较快,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注册企业数量最多(31家)。值得注意的是,在文教娱乐业,企业数量虽然仅为2家,但注册金额(1亿美元)和行业规模比重(11.5%)仅次于制造业,说明第三产业中文化产业已成为俄罗斯对中国投资的重要方向。直接投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以及农/林/牧/渔业的规模最小,行业规模比重分别仅为0.2%和0.3%,企业注册金额均不到0.05亿美元。

二、中俄投资合作领域的发展新趋势

(一)第二产业为双方投资合作的主导产业

制造业在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产业中占据第一位,在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产业中占据第四位。双方在制造业投资合作增速较快且互补趋势明显。俄罗斯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主要以纺织服装业、鞋帽加工业、家具制造业以及化学原料、化学工业为主,投资更多地是依赖于中国的产业竞争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丰裕的比较优势,投资领域逐步地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一般资本密集型行业转变。而俄罗斯拥有现代比较完备的科学和教育体系,在航空航天、军事武器装备工业、机械电子行业等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中国对这些产业的投资趋势明显。2009年10月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通报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发射的协定》、《2010—2012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纲》、《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关于田湾核电站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等等,中俄高科技制造业领域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表2 截至2009年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单位:亿美元

《纲要》中将机械制造业确立为未来中俄投资合作的主导方向,该纲要规定中国对俄机械制造业投资的优先领域为生产包装设备、木材加工设备、集装箱和铁路运输工具、仪器、机组及配套设备、建筑和农业机械、汽车制造业、航空制造业、机电和电子设备。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的优先领域为研制和生产通用飞机、重型直升机、大型客货机和民用航空发动机。在两国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能源领域双方合作迈入实质性阶段

俄罗斯新能源战略中将亚太地区作为未来能源出口的主要目标,这为两国能源合作提供了机遇。两国能源合作已经进入到实质性收获期,合作领域正逐步迈入行业上游开采和下游深加工、销售环节。

2009年4月,中俄共同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采取固定利率,约为6%左右;俄罗斯则以石油为抵押,向中国提供为期20年每年1500万吨的石油来偿还贷款。“石油换贷款”政府间协议的正式签署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迈入实质性阶段。2010年9月中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正式竣工,这对于两国能源合作具有划时代意义。2010年9月两国签署《中俄上下游领域扩大合作备忘录》,双方协定合资组建世界最大年产1300万吨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天津炼油项目,该项目开启了石油下游领域的合作。2010年11月双方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关于扩大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上游)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俄罗斯三个陆上油气区块和一个大陆油气架海上区块,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已经从一般贸易领域向油气上下游延伸拓展。

两国煤炭领域合作也正朝着大项目和实质性合作阶段迈进。2010年8月双方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签署相关能源合作协议——“贷款换煤炭”协议。根据协议,未来25年的前5年,中国将从俄每年至少进口1500万吨煤炭。而后20年,进口煤炭量将会不少于2000万吨。而中国将为俄提供总共60亿美元的贷款,帮助其发展远东地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修建铁路、公路等煤炭运输通道,购买矿产挖掘设备等。两国在煤炭领域具有广阔合作前景。

(三)高科技领域合作逐步加强

中俄进一步提升科技合作层次和水平,逐渐由多元化、分散化的一般合作转向中长期、大型的科技项目合作。2007年11月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俄罗斯联邦科学与创新署关于在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开展共同项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在纳米技术和材料、生命科学、能源和节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信息和通信技术等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开展实质性大项目合作。大型科技合作项目往往科技含量较高,对经济有较强的带动效应。另外,两国科技合作更具有务实性。中国科技部与俄罗斯国家纳米技术股份公司组建战略联盟,致力于纳米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其中锂电池项目已建厂并步入投产阶段。同时,2010年9月中俄两国相关核电及原子能公司正式签署了《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技术设计合同》,表明中俄核电建设项目进入到高水平发展阶段。

(四)建筑业以中国对俄罗斯投资为主

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建筑业的规模及增长幅度比较大。2009年中国对俄建筑业的投资存量为7096万美元,2010年增长到1.92亿美元,增长了1.71倍。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国力的恢复,建筑业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部门之一,市场需求空间较大。首先是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网建设、海港河港建设、市政建设、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工程项目等,另外2014年俄罗斯索契市举办世界冬奥会所需的一些运动场馆及基础设施等;其次是中俄两国重大项目合作在俄的一些工程项目。最后是商业地产包括写字楼、仓储库房、商铺等,还有居民住宅,包括改建和重建旧房、新建商品房等。

2010年俄罗斯总理批准了《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该战略规划,“住房保障方面,人均住房面积从2010年的19平方米增至2025年的32平方米”,该战略必将带动俄罗斯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建筑企业对俄罗斯的自然状况比较熟悉,劳务工人丰裕,同时对高寒地区的建筑条件和技术比较适应。中国对俄建筑业投资合作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制约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建筑市场的因素包括:对俄罗斯新出台的工程建筑业法律法规不熟悉;俄罗斯建筑项目审批程序繁杂;俄方对中国建筑劳务输出人员手续复杂;俄罗斯建筑材料短缺等。

(五)农业产业投资合作水平较低

在农/林/牧/渔业,双方投资合作水平较低,以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为主。2009年该产业中国对俄投资存量累计7.13亿美元,2010年增长到7.48亿美元,增长了近五个百分点。而截至2009年,俄罗斯在中国投资第一产业的企业注册金额仅为0.05亿美元。俄罗斯农业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的近十倍;森林资源蓄材总量相当于世界的四分之一;畜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渔业较为丰富,目前为世界第六大捕捞国。双方开展农业合作互补性较强,优势明显。一些农业合作项目已经起步,2009年世界知名水产研究机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海洋水产研究所和中国农大(烟台)校区、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促进中心三方,初步达成共同联合建立“中俄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合作意向,将在植物学、生态学、森林、自然保护、农业、海洋等科技领域展开合作开发。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双方在第一产业由政府推动的投资合作项目并不多,大企业参与较少,技术含量较低,投资合作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双方在第一产业投资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俄罗斯对农业劳动力的引入限制严格;俄罗斯农业投资法律体系不健全;双方第一产业信息反馈不通畅;农业技术落后等等。

(六)服务业产业投资合作水平发展不均衡

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合作水平领先于其他产业。中国经过入世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加速发展,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同时,国家也积累了丰裕的建设资金,能够借助金融市场提供长期的信贷支持该类企业“走出去”。而该产业中,俄罗斯在中国注册的企业数量虽然很多(31家),但是尚未形成较大的企业规模。一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以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为主;房地产业以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为主。这些产业双方投资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其他服务业,如金融业、居民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等,双方投资额不足1000万美元,大规模的经济合作尚未启动。

2.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深化。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文化产业的规模比较大,投资主体一般为大型企业。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两国努力搭建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合作领域由节庆互动演出向全方位的文化产业投资合作扩展,合作机制由官方主导的临时性、阶段性向官民互动的规范化、持续化过渡。2009年中俄签署《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纪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带动了两国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三、加快中俄投资合作发展的新途径

第一,扩大两国重大投资合作项目涵盖的领域,加大促进制造业、能源、高科技领域的合作。2009年9月,中俄两国正式批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该纲要涵盖8个投资合作领域,近60个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扩大国家级重大投资合作项目的涵盖领域,使之覆盖制造业、能源、高科技等广阔的领域,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对经济的辐射和溢出效应。项目投资合作的主体是企业,双方企业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确定和落实项目并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关部门要在项目实施阶段进行监督管理,在项目结束之时进行追踪调研,总结项目实施成果并制定新的投资合作方案。

第二,把握机遇,积极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首先,两国要组建建筑业官方促进合作组织,把握两国建筑业的发展动向,深入研究俄罗斯建筑业法律法规的新变化,协商简化中国建筑劳务输出的手续,协调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建筑市场的相关行政事宜。另外,利用边境合作的优势资源,建立对俄建筑材料和建筑机械的出口生产基地,对重点合作项目给予政策优惠以及融资支持。

第三,充分发挥政府间合作机制的推动作用,提升双方在第一产业的投资合作水平。建立政府间的磋商机制,敦促俄罗斯便利中国农业劳务人员赴俄的手续。开展两国农业技术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健全对外直接投资法律制度,继续强化行政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创造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环境,为两国第一产业重大项目的安排实施、融资税费等提供优惠政策。另外,两国应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以及产业信息交流平台,保持畅通的交流渠道,切实解决双方投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两国要积极支持第三产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加快相互直接投资重点领域的建设。首先,中俄要切实加大第三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强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第三产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其次,加强对专业人才的相互引进与培养,尤其是高端人才,增强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加快形成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基础的,以金融、居民服务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文化创意业为主导的中俄重点投资领域的建设。

[1]赵鸣文.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1):62-96.

[2]张英.中俄贸易的国际贸易理论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7):17-23.

[3]刘爽.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快中俄经贸结构调整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3):31-36.

[4]陆南泉.基于经济转型中的中俄科技合作 [J].黑龙江科学,2011(1):23-28.

猜你喜欢
中俄领域俄罗斯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领域·对峙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