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保才,王晋江,张颖帅,任媛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09)
“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在校生心理干预的意义与实践
段保才,王晋江,张颖帅,任媛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09)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中新近发展的一门学科,其实质是研究那些发生在正常生活轨道上的事件。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其意义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再仅仅针对“问题学生”,而是通过挖掘与引导学生群体与个体潜在的正面的能量来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而且通过中长期危机检验验证,其干预效果与传统心理学干预相比较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贝克抑郁量表(BDI)
positivep sychology即积极心理学或正向心理学、正面心理学,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它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开发、挖潜,重点关注那些发生在正常生活轨道上的可以提升生命价值的“积极事件”。通过这些“积极事件”增加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个体的积极人格品质、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达到增加个体幸福感的目的。[1]创始人塞利格曼认为,任何人的生活质量并不在于对物质财富的占有量,而在于对积极情绪的体验量。培养个体好奇、乐观等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途径,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通过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组织系统,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增加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并不单独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是按照“心理援助标准”关注更多的心理“健康人群”,这跟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工作切入点有本质区别。积极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通过培养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积极的人际关系等心理特征,建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这种对个体更多的心理关怀和个体内部积极能量(潜能)的正面开发与引导,排除外界环境或自身人格因素对人生成长中的负面影响,达到心理危机的干预作用。这是积极心理学区别于传统心理学的显著特点。这种提升“健康人群”的幸福感和对心理问题积极预防的思想,是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价值所在,这对高职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中一个新的分支,关注正面能量的作用并通过潜能的引导来使人们达到快乐生活的目标。这是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逻辑起点。[2]我院从2009年开始,抽样选取330名大一新生(含需心理干预的85名),运用积极心理学思想,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的实践。
(一)积极的主观体验。如何培养高职生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生活态度,一直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心理健康工作的期望状态。[3-4]近年来,我们对进校的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筛查,63%的同学认为自己考入高职院校是人生中的一件“受挫事件”,感觉就读高职并“不快乐”。按照传统心理健康工作标准,这部分学生属心理健康范畴,不属于关注的对象。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与思政课教学部,按照我院《素质教育成体系工作方案》,在对抽样的“问题学生”进行跟踪的同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在校生活的积极主观体验。
首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点面结合,面向大众,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消除情感层面的负面影响。高职生进校心态各异,学习环境差、就业面窄、职业定位低、社会认可度不高等,新生进校焦虑、独处、抑郁等负面情绪比较普遍。我们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成一门开放的心理沟通课程。把课堂的理论灌输,改成课堂讨论、学生提问、教师点评、课下交流等潜能挖掘课程。对于涉及学生隐私的问题,教师开通邮箱,网上回答,授予学生密码提取答案,然后进行阶段性的个别沟通。结合心理学相关量表的支持与评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业目标、人生道路进行不断地检验、评论与修正。通过团队成员的交流、沟通甚至发泄等,将个体的受挫感从情感层面上升到的学业课程层面。我们特别安排这部分学生加入“三下乡”活动团队,深入乡镇、村庄,了解社会、了解市场。深入厂矿企业,与我们的校友广泛接触,了解他们的成长历史。这样负面情绪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弱化,自身优势、特长、潜能在体验中不断被开发、显现,一种积极的、阳光的生活态度逐步形成。
其次,充实第二课堂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位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塑造上。[5]长期以来,学生第二课堂形势单一,内容单调,效果不佳。赛利格曼分类列出了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和卓越等六种人格特质。与之相联系的创造力、好奇心、好学、洞察力、勇敢、诚实、爱心、社交能力、领导才能、团队协作、自我控制、对美的鉴赏力、感恩等24种人格力量为我们的第二课堂准备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从矫正“问题学生”的工作方向转到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塑造上。所以,对于学生校园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人际交往困惑、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意识、冷漠地对待同学舍友,甚至极端暴力行为的矫正等都放在了第二课堂中加以解决。这与传统的善意隔离、无奈的心理矫正等心理学工作方法相比效果更加。需要说明的是,积极心理学在学生校园生活的干预过程中,其收效明显要优于传统心理干预与生硬的学生管理方式,只是过程执行时间长,需要心理工作者持之以恒的跟进才能看到效果。
(二)科学地评价自己,塑造个人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高职院校在校生而言,新生进校后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和后期一对一的心理访谈是必要的工作程序,但过去调查的出发点是筛查“问题学生”、问题类型,制定矫正方案,而且这个过程中遇到了新生主观心理的排异和抵抗,信息失真率在40%以上。运用积极心理学在学生中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个人基本心理信息的采集、个人背景资料采集、职业选择性量表评价、适应性评价、人格因素的评判等都在于让新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而且这个过程受到学生的欢迎。调查过程本身是学生挖掘个体人格特质积极部分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发现自己人格特质中惰性一面对人生负面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更让学生明白原来自己具备许多优良心理品质,并有信心发挥其固有品质的优势。这个过程其成效的关键在于心理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否合理化。
(三)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过程即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是个体成长和社会成熟度的标志。高职院校学校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校园学习与生活期间完成由学生身份向社会从业者身份的转换。对于家庭而言在于从一个受助者向实现自我经济的独立的转换,建立符合时代的身份特征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社会关系的重点。[6]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征文、演讲、主题团课、心理电影观摩等方式进行家庭温暖教育,使在校学生充分认识到家庭的温暖与家的意义。并将自己的感受切实运用到对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孤儿家庭学生的心连心温暖援助行动去。在学校、单位角色转换的教育方面,我们鉴于高职院校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加大下厂社会实践时间比例,通过将课堂与厂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实现这一目标。在社会交往方面,通过不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社会公益活动、联欢晚会等活动,积极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功能,指导教师积极跟进进行辅导,通过鼓励学生获得的成果来达到增加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信心与战胜挫折的勇气。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支柱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也体现着积极心理学的一个规律,即积极的社会关系可以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和表现,从而进一步促进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
在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积极心理学方法引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其效用如何,这是本课题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我们对于抑郁主体,用积极心理学干预,进行了一个效用检验实验:
(一)对象与方法。我们选取某高职院校在心理普查中BDI(贝克抑郁量表),见表1。
表1 BDI症状自我评定表
显示具有抑郁情况的在校学生。方法:1、采用BDI(贝克抑郁量表)结合学生本人自愿的原则,确定参与实验的学生个体总数为20人,其中男性14人,女性6人。2、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等级方法,试验期间共收集4次动态干预信息。自评等级方法如图:学生依据目前自身自我综合感觉给自己评分,评分标准为10级。3、调查过程设计:首先设置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采用积极心理学学方法进行心理干预,控制组采用问题直接干预方法。其中每组设置10人,男生7人,女生3人。其中依据量表显示抑郁程度进行按组平均分配,其他随机产生。干预前进行原始数据的采集,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之后在重复测定参加人员的BDI分值。并依据前后分值进行组别间的效果比较;运用10级评分动态收集心理干预过程的信息,进行心理干预过程效果的动态对比,并研究期间的区别。
(二)统计分析。测试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运用BDI量表对抑郁采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的实验结果。
1.BDI心理干预实验组数据统计结果(见表2、表3)。
表2 成对样本统计量
表3 成对样本检验
从表4数据的统计结果说明,运用积极心理学对抑郁进行干预,干预前后BDI量表数值差异显著,说明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对抑郁进行干预已经起到一定的效果。
2.BDI心理干预控制组数据统计结果(见表5)。
表4 成对样本统计量
表5 成对样本检验
以上数据的统计结果说明,运用心理问题直接干预的方法对抑郁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BDI量表数值差异显著,说明运用问题直接干预的方法对抑郁进行干预已经起到一定的效果。
3.BDI心理干预方法实验组与控制组统计数据比较(见表6)。
实验组BDI量表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变量差值的均值5. 500;控制组BDI量表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变量差值均值5.100.实验组均值与控制组均值进行比较,明显实验组差值均值要高于控制组差值均值。即说明实验组心理干预的效果要优于控制组心理干预的效果,同时表明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干预方法对抑郁症进行干预的效果要好于运用传统的问题直接干预方法的效果。
表6 心理健康干预效果四期均值数据
4.运用心理健康自评等级评分对采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的实验结果。
心理健康干预效果数据显示:采用传统问题直接干预方法的心理干预效果第二期、第三期数据体现出效果要优于采用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干预效果;第四期数据采集实验组的干预效果要优于控制组。结合数据采集的时间(四个期间)与心理干预的效果综合显示:实验组在初期进行干预时,其干预效果明显不如较控制组,暨在干预初期控制组的效果要优于实验组。实验组在中后期进行干预时,其效果开始逐渐显现并超出控制组的干预效果,暨中后期实验组的效果要优于控制组。由此可见,运用传统问题干预的方式在干预初期效果要好于积极心理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干预的持续,积极心理学干预方法的效果逐渐显现,并最终效果优于采用传统心理学干预的方式。
图1 心理健康干预效果动态图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方式主要针对“问题学生”直接进行干预的方法,而积极心理学对于学生个体心理危机干预与之有本质的区别,其优势为:1、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由关注的对象不同而为互补关系。但对于危机个体干预的操作中,积极心理学干预的方法可以为危机个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可控的心理健康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2、积极心理学在从众的影响下不断给予其正面积极的能量,并依据自身的领悟程度逐渐接受、改变现有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的不良影响,最终解决问题。3、积极心理学的干预与问题直接干预方法比较,虽然在危机干预的前期效果上不太明显,但后期效果明显、持久、稳定,原因是危机个体有一个良好的、可控的生活环境的支持。
为验证积极心理学是否可以在高职院校进行,并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的做法是:1、通过每年新生进校的心理普查工作,运用问卷调查与心理访谈相结合的心理鉴别方法,确定心理健康与需要心理干预学生的名单,之后有目的的进行群体健康心理教育与危机学生干预工作。2、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结合。对于目前学生工作中各自为政的情况,其实可以用积极心理学思维进行贯穿与融合。如将校园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学生演讲比赛等,稍加改动就可以将各种学生工作融合在一起,从而起到真正的学生工作和素质教育工程实施的目的。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实施过程中所需资金额度小,也并不需要具备有多么完善的心理干预设备,目前校园现有的教学设施就可以直接应用。3、为了更客观地说明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实施的可能性与效果,我们经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中常见的一种疑似神经症“抑郁”进行传统问题干预,干预方式与积极心理学干预方式的可行性研究与效果检验。结果说明:积极心理学对于抑郁的干预效果是明显的,对于学生心理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可行性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定论。同时比较传统心理干预方法,积极心理学干预方法的效果更为明显。同时通过动态监控数据显示,传统心理学在心理干预初期的效果要好于积极心理学的干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心理学干预的效果逐渐体现,并在中后期效果要优于传统心理干预方法。
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干预方法比较为:积极心理只要在意的阶段内持续采取积极的干预,最终可以收到比较好的心理危机干预效果。而不要被初期干预中的不佳效果而放弃继续进行积极心理学的干预方法而采用其他的心理干预方法,这也是对积极心理学干预效果误解的重要原因。
[1]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陈晋胜.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3]覃章程.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6).
[4]盂昭上.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4(6).
[5]李迈强,方凤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走向[EB/OL].高职高专网,2006.
[6]黄希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姚晓黎]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fere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on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UAN Bao-cai,WANG Jin-jiang,ZHANG Ying-shuai,REN Yuan
(Shanxi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Taiyuan 030009,China)
Positive psychology,as a new discipline in the psychological field,is essentially a science studying the events occurring on the normal tracks of daily life.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positive psychology in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es not only in focusing on the problem students,but in working out psychological issues through extravagating and directing the positive energy within the student group and the individual.In addition,as proven in the crisis test of medium and long term,positive psychology has produced far more obvious effects of inter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raditional psychology,thus providing a new path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itive psychology;mental health education;significance;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
B849
A
1671-5977(2012)02-0096-04
2012-03-16
2010年中国冶金教育学会重点研究课题(20100701112028854)
段保才(1963-),男,山西阳泉人,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