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全 石琤 邢连斌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债务危机与福利制度:基于福利生产模型的分析
鲁全 石琤 邢连斌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统计资料显示,欧洲国家主权债务与其福利开支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福利生产模型全面揭示了经济发展、财政货币政策以及福利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主权债务国家经济结构失衡与经济增长乏力是导致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且影响了福利制度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调节工具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分离使希腊等国家被迫通过单一的借贷政策来维持福利开支;民主超载导致了福利开支的非理性膨胀,又进一步恶化了此次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从以上三个视角的比较分析看,社会保险型体制比福利国家体制更具优越性.
欧债危机;福利制度;福利生产
那么,福利制度是否是欧债危机的根源,欧债危机的发生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何启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通过构建福利生产的理论模型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福利制度的关系进行阐述与分析,最终得出我国应当坚持社会保险型模式的基本结论.
为了考察欧债危机与福利制度的关系,本文首先从定量的角度对欧洲各国主权债务占GDP的比重与该国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③从理论上说,一国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才能更加准确地反应该国社会保障的发展程度与水平,而福利开支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能更准确地反应财政资源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从而更加准确地反应出财政性福利开支是否是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得出有关主权债务危机与社会福利开支之间的理论假设.
本文选取了欧盟27国作为样本,其中包括未发生债务与发生债务的国家,以便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危机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国家主权债务占GDP的比重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一国的借债情况,也就是债务的严重程度;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可以反应福利开支对国家财政资源的占用情况.从各年份看,2007、2008年主权债务占GDP比重与社会福利支出占公共财政开支比重两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579和0.516;2009年在显著性水平为0.1的条件下两者有正相关关系,而2010年二者则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从纵向来看,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与社会福利支出占公共财政开支比重的相关程度在逐年下降,到2010年(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的年份)时,两者已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是,欧洲国家财政性福利开支与国家主权债务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是由福利制度导致的.
以上根据对统计资料的分析,提出了有关欧洲国家主权债务与财政性福利开支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下面将通过构建福利生产理论框架,从福利的物质基础(输入端)、福利的产出(输出端)和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调节工具(财政货币政策)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主权债务与福利制度之间的关系.
在福利生产的理论框架中,有三个基本的要素,分别是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具有再分配性质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作为调节工具的财政货币政策.其中,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是福利制度发展的基础,从福利生产的过程来看,可以被视为福利生产的输入端;具有再分配性质的社会福利制度则是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④李跃华、余达淮:《包容性增长的伦理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也是福利生产的结果,即输出端;财政货币政策是经济发展成果转变为福利产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福利的支出,当政府财政汲取能力不足时,则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来确保福利开支⑤采取这种方式时要以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作为代价.,因此财政货币政策是联结经济发展与福利制度的调节工具.
福利生产理论框架的三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输入端(经济增长)与输出端(福利制度)之间的关系看,在财政货币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输出方会随输入方的增长而增长,从而实现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步.另一方面,输出端也会对输入端产生反作用,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现代福利制度对经济发展具有反向的调节作用,从而被广泛用于应对经济危机⑥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英国"二战"后宣布建设福利国家以及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后颁布《社会保险法》都充分说明,社会福利制度是政府应对经济危机与经济不景气的重要政策工具..但是,福利制度也有其客观的发展规律,当福利制度的发展违背其客观发展规律,尤其是福利开支的增长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时,福利制度将不仅不能够缓解经济危机,反而会引发新的危机.与此同时,财政货币政策作为调节工具,是影响输入端与输出端关系的重要因素,当输入或输出端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时,都可以通过调节工具进行风险规避或实施应急处理,以实现危机的最小化.例如,当经济增长放缓时,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持福利开支水平;当福利开支过度膨胀时,则可以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来适度控制福利水平.
综上所述,根据福利生产理论框架,可以得出以下三个基本结论:第一,经济发展是福利制度发展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就会使福利制度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第二,福利制度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反作用,一方面,作为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当福利开支超越经济发展水平时,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第三,财政货币政策是经济发展与福利制度发展之间的重要调节工具,当经济发展或福利制度发展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时,一国可以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调整.
福利生产模型从总体上解释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规律与运行原理,同时,这一模型也可以用来论证福利制度与债务危机的发生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下面,就分别从福利生产模型的三个要素出发,分析福利制度与欧债危机的关系.
图1 福利生产理论框架
基于福利生产的理论模型,输入方的变动显然会影响输入方与输出方之间的关系,即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必然会影响福利制度的水平与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经济发展是福利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福利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福利发展的前提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若输入减少,输出方不变,即可再分配的财富减少而福利支出不变,则会产生福利与可再分配财富间的缺口,此时便需要通过调节工具,如举债来弥补缺口.
从欧债危机较为严重的几个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在欧盟内部相对落后,尤其是实体经济发展不力,加上缺乏有效的经济刺激政策导致了经济衰退.下面,就以此次欧债危机最为严重的希腊为例,对其经济发展进行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后,希腊GDP增长明显下滑,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希腊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实体经济薄弱,从而不足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而其采取的财政政策亦未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却反而造成了国家债务负担加重.希腊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生产性"缺失导致经济增长模式存在严重缺陷.从希腊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是希腊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来源,是典型的"非生产性"国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欧洲一体化,希腊也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的转变.在欧洲内部传统的贸易分工中,希腊等劳动力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往往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然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陆续加入到全球产业的竞争当中,削弱了欧洲债务国家在传统优势行业中的竞争力,他们不得不普遍推行"高消费+贸易逆差"的模式推动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繁荣时期,政府赤字和债务可以不断周转,一旦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滑坡使资金周转不利,政府赤字加剧,居民消费又受到影响,政府便不得不举借外债来弥补赤字,维持经济的发展①漆鑫、庞业军:《欧债危机的根源、前景与影响》,《中国货币市场》2011年第10期..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国家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造成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与此同时,伴随着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希腊等国家可以更容易从欧盟及欧盟其他成员国获得相对廉价的贷款,这进一步地削弱了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生产性"②马寅飞:《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成因及影响分析》,《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第7期..因此,希腊等国家以信贷消费和主权债务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于缺乏生产性,而具有严重的缺陷,这是导致希腊等国家经济停滞增长的核心原因.
其次,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欧元区的经济差异较为明显,希腊的经济在欧盟成员国中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失衡.希腊主要以海运、旅游和侨汇这三大外需型产业作为本国的支柱产业.2009年希腊服务业总产值为1820.34亿欧元,约占GDP的75.8%,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65.1%;相比而言,工业总产值仅占GDP的20.8%,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22.4%.在服务业中,旅游业又是希腊经济收入最为重要的来源,在2009年前三个季度中旅游人数达1270万人,已经超过了希腊总人口数,同期旅游业的收入达47.265亿欧元,大约占GDP的1.9%.但是,希腊的游客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尤其以美国人为主,因此,在欧美民众因金融危机失去工作或者收入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希腊旅游业受到重创.根据希腊葡萄园联盟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与2008年相比,2009年赴希腊旅游的美国游客减少了24.2%,同时欧盟成员国进入希腊的游客也锐减了19.3%,来自两地的旅游业收入分别减少16.2%和14%.希腊央行数据显示,2010年1-8月旅游业收入下滑了7.3%.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使得希腊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经济环境,当全球经济不景气时,这种衰退就会通过希腊畸形的产业结构被进一步地放大,进而对其经济发展造成重要打击.
最后,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失业率居高不下.由于欧元区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使得各国易于获得低廉、充足的借贷资金以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部分国家劳动生产率低但劳动成本高等结构性问题①孙海泳:《欧债危机成因与前景的制度分析》,《战略决策研究》2010年第4期..希腊的失业率长期保持高位,一直高于OECD国家的总体水平.在欧洲范围内,一方面,希腊从事工业的劳动者比例显著低于欧洲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就业人口中自雇佣者的人数比例较高.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希腊自雇佣者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为36%,而德国的该比例仅为11.7%.不仅如此,希腊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等问题导致多余的劳动力无法转移到其他国家重新就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例如,希腊工人不讲德语,因而希腊工人只能留在希腊,而无法外出务工等②余永定:《从欧洲主权债危机到全球主权债危机》,《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6期..这种情况下,政府失业补助等开支的增加变得不可避免.
不仅希腊如此,遭遇欧债危机的其他欧洲国家均有严重的经济失衡问题.葡萄牙的经济增长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但在本世纪的前十年迅速回落,其人均GDP只有欧盟平均的2/3,并在近年来受到低成本的中欧和亚洲国家生产商的冲击;意大利经济近年来发展缓慢,并为高失业率、高税收所困扰;爱尔兰经济在过去的两年内陷入衰退,其房地产泡沫破灭严重影响了政府税收和民众消费能力;西班牙的经济在高于欧盟平均值之上增长十多年之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之中,失业率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幅上升③王佳玺:《欧洲债务危机及对中国的启示》,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第10-11页..
因此,即使福利支出水平不变,生产减缓导致的财富减少必然使具有再分配性质的福利制度缺乏足够的物质基础.当福利支出缺口产生时,希腊政府只能被迫采取借债的方式来维持福利开支.从表面上看,举债是为了满足福利支出的缺口,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不足以及经济调控手段的失误带来的经济发展自身的问题.因此,欧洲债务危机本质上是一次经济危机,是经济结构失衡与经济增长乏力的结果,并且,经济危机严重削弱了福利制度的物质基础,并由此导致福利开支的缺口和借贷规模的膨胀,即是经济危机导致了福利危机,而非福利危机导致了经济危机.
罗桑瓦隆④李培林:《巴黎读书札记之四:经济社会学思潮和罗桑瓦龙》,《读书》1997年第8期.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是社会抵御经济自由主义风险的需要.相对于经济周期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反周期功能",并承担着避险、救助和再分配的社会功能.但是,福利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前提即国家掌握货币主权,而货币调节工具的缺失会影响福利制度的持续运行,如果没有纸币、信贷和中央银行所承担的控制货币供应和经济事务的巨大权力,也就不可能有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管理方法和现代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在丧失货币独立性的情况下,福利的调控作用会受到明显的限制,反而会加剧经济的衰退.尤其是在经济出现衰退的时期,高失业率带来的失业保障金支付总额的上升还会进一步加重财政负担,而如果只使用单一的财政政策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调整成本.因此,完整的财政货币政策是维持经济增长与福利发展的重要调节工具,然而,由于包括希腊在内的欧元区成员国失去了货币主权,也就因此失去了继续推行福利资本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尤其对于希腊等经济增长乏力的国家而言,更需要有独立的财政货币政策权力,才能实现福利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⑤谢世清:《历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与启示》,《上海金融》2011年第4期..当一国丧失了独立而又完整的财政货币政策决策权时,福利制度的发展也将因此变得难以调控.①当然,如果欧洲实现了福利制度的一体化,那么在欧盟层面上实施统一的财政货币政策,也能较好地调节经济发展与福利制度之间的关系,但目前的情况是,欧洲层面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福利制度也远未实现一体化.
一些学者进一步提出,欧债危机的产生本身就与欧洲货币一体化与财政政策的分离有密切的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将危机的核心原因直指"欧元的不灵活性"(Inflexibility of The Euro)②Krugman,P.,The Euro trap,The New York Times,2010-4-29,转引自施爱国、崔正男:《欧债危机成因与前景的制度分析》,《战略决策研究》2010年第4期..他认为,希腊与西班牙等国的债务问题其实和这些国家的财政纪律关系不大,主要是欧元区成员国货币上的统一与财政政策、劳工政策不统一之间的矛盾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独立货币的情况下,希腊可以通过货币贬值恢复贸易平衡;在共同货币下,希腊则丧失了采取货币政策的权力.这表现出欧元区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缺陷.与此同时,欧元区的决定机制采取一票否决制,即重大问题决定只有经过所有国家的全民公决并且一致通过才能确定,这就使得欧元区作为一个经济联盟,而非政治联盟的复杂整体很难迅速地做出反应并制定相应对策,市场恐慌情绪不能得到有效抑制,加剧了危机的破坏程度.因此,欧元区国家无法通过及时、有效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享受"政策福利".
综上所述,由于欧洲实现了一体化的货币,导致希腊等国家一方面无法通过完整的财政货币政策实现福利制度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在缺乏独立货币政策制定权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乏力的国家只能完全依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大量举债来刺激经济发展、维持福利水平.作为经济增长与福利发展的调节工具,财政货币政策在欧盟范围内被分解,欧盟具有货币政策权,却无财政政策权;欧元区各国有财政权,却无货币政策权.这种调节工具的分离破坏了经济增长与福利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使得福利制度不仅未能抑制危机的发生反而加剧了危机的爆发和蔓延.
民主超载(Democratic Deficit)一词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是新右派针对社团主义(Corporatism)民主政治提出的批判.新右派认为社团主义赋予部门和经济利益团体相当多的权力,不断向国家提出增加拨款、公共投资以及国家保护等要求,而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家干预和经济停滞.希腊公务员的高福利可以反映出民主超载所带来的福利支出压力.根据希腊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每年希腊政府都要为公共部门雇员支付数十亿欧元的福利.希腊的公务员们享受到的薪酬福利,比私营部门高出近一倍:一年14个月的工资、至少一个月的带薪休假、58岁的退休年龄(退休后仍可以一年领取14个月的养老金)、可以"世袭"的退休金(已经去世的公务员的未婚或者已婚的女儿,都可以继续领取其父母的退休金)、多项额外奖金(每个月从5欧元到1300欧元不等,奖金名目繁多)等.在这样的福利体系下,希腊的公务员系统迅速膨胀,公务员人数占全国劳动人口的10%,是英国的5倍.
另外,新右派的观点认为选举过程也会造成政府超载.选举所建构的政治是一段自我挫败的过程,因为政客总是被鼓励向选民提出不切实际的承诺来实现竞选获胜.为了权力的欲望,政客总是企图以更慷慨的公共支出来打击其竞争者③施爱国、崔正男:《欧债危机成因与前景的制度分析》,《战略决策研究》2010年第4期..布里坦认为,政治家为了选举竞争中获胜不得不满足选民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分配上的要求会更多④Samuel Brittan,The Economic Contradictions of Democracy,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1975(5):P129-159..不断增加的期望和要求需要通过多样的财政支出来满足,这些都是政治家不可逆转的,而过度的承诺带来的公共财政的支出已经超出国家能够提供的资源.民主超载说明政治参与成本超过了政治制度本身的承载力.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希腊民众为了争取高福利,用选票选举承诺高福利的政党上台;同时,政治家们为了上台掌权,亦不断提高福利水平.2011年希腊养老金替代率达95.7%,在OECD国家中仅次于沙特(100%)和冰岛(96.9%).在主权债务危机较为严重的其他四国中,西班牙(81.2%)和意大利(64.5%)也有较高的养老金替代率,大大高于典型的福利国家瑞典(53.8%)和英国(42.3%)⑤数据来源于OECD:Pension at a Glance 2011:Retirement-income Systems in OECD and G20 countries,OECD 2011..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在大选与民意调查中取悦民众,政府往往采用"愚民政策",采取"饮鸩止渴"的行为,例如希腊政府在2009年之前就隐瞒了大量的财政亏空.欧洲的政治家虽然意识到短期利益行为的危害,但大规模福利政策改革却充满危险.希腊民众对福利改革持续抗议,表明一旦民众习惯了各种优厚的福利待遇,即使这种福利是国家所无法负担的,但改革却依然难以推进.
因无法抵抗团体与选举的压力,导致政治体系的瘫痪,这种无节制民主的经济后果就是政府举债所造成的高通货膨胀,以及拖垮企业和削弱经济增长动力的沉重赋税①施爱国、崔正男:《欧债危机成因与前景的制度分析》,《战略决策研究》2010年第4期..有欧洲学者指出,典型的南欧福利国家包括一个高度破碎扭曲的收入维持系统和通过不发达的国际机构和侍从主义(Clientelistic)政党的政治网络来输送的医疗服务系统.这些国家的大量政治承诺、侍从主义的政治活动以及虚弱的国家力量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财政危机"②克里斯托弗.皮尔森:《当代福利国家发展面临的挑战》,丁开杰、林义选编《后福利国家》,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2页..民主超载带来的高福利可以看作是福利外生性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看似民主的背后可能是政治家为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而盲目提高福利水平.因此,希腊的高福利是被民主"绑架"的福利,是政治家出于短期政治目标不负责任的行为后果,由这样的高福利带来的债务危机,政治家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本文从福利生产模型的三个视角对欧债危机与福利制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四点结论与启示:
首先,经济发展是福利制度发展的基础,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和经济增长缺乏动力,从而使得欧债国家的福利制度发展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因此,欧债危机本质上是一次经济危机,而非福利制度的危机.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经济仍然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和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逐步消退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不可避免地有所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更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段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经济增长向国民福利改善的有效转化.
其次,财政货币政策是调节经济发展与福利制度发展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在欧元区内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分离(货币政策权归属欧盟,但财政政策权归属主权国家),使得财政货币政策作为调节工具的功能丧失,主权国家只能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借贷的方式来维持福利开支,福利制度不仅未能实现缓解危机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危机的严重程度.由于福利制度受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应当审慎对待福利制度的区域一体化.近年来,有关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例如,有学者建议推出"亚元")的呼声甚高,这种区域一体化过程中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对分离对一国经济发展与福利制度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在此次欧债危机中显现出来,这个教训值得借鉴.
第三,在民主超载的作用机制下,团体压力和选举竞争利益驱使政党为了政治目的而开展盲目的福利竞争,这种竞争在福利刚性的作用下,容易超越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对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造成压力.因此,一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并非福利制度发展的必然后果,而是福利制度受到政治因素影响,违背其客观发展规律,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后果.对于我国而言,总体福利水平不足与部分地区福利水平发展过快的局面同时存在,而总体福利水平不足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因此,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既需要提高总体福利水平,也需要防止部分地区福利水平的非理性增长,以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最后,从福利体制选择的视角看,在实现经济增长与国民福利增长的作用机制方面,福利国家型体制需要通过政府的第三方介入,通过第二次分配实现经济增长向国民福利的转化,作用机制是间接的;社会保险型体制通过参保人缴费水平的提高和将待遇水平与缴费水平紧密联系,直接使经济增长转变为福利增长,作用机制更加直接.在对财政货币政策的依赖性方面,福利国家型体制由于其资金直接来源于国家财政,因此对财政货币政策的依赖性较高,而社会保险制度由于主要来源于劳资双方的缴费,因此与国家财政资金相对独立,不会直接对国家的财政支出造成压力,对财政货币政策的依赖性较小.从福利水平的增长看,福利国家型体制福利水平的确定主观性较大,容易受到"民主超载"机制的影响;社会保险型体制的福利水平主要由缴费水平确定,因此不宜受到"民主超载"机制的影响,而容易维持合理的水平.从以上这三个视角的分析可以充分说明,社会保险体制比福利国家体制更具合理性与适应性,我国应当坚持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责任编辑:陆影luyinga1203@163.com)
D57
A
1003-4145[2012]08-0034-06
2009年12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惠誉、穆迪陆续下调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的主权债务问题变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截止到2009年底,希腊赤字率上升到13.6%,负债率上升到115.1%,远高于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上限3%和60%,希腊政府的公共债务已高达3000亿欧元.2010年5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随后主权债务危机向欧洲其他国家蔓延,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等"欧猪国家"相继出现了信用危机,受主权债务问题影响的国家GDP占到整个欧元区GDP的37%.由于债务问题在发达国家中具有"普遍性",英国、美国以及日本同样存在巨额的财政赤字,主权债务危机有可能成为全球性问题.与此同时,这场经济危机还引发了全面的政治和社会系统性危机,甚至对资本主义制度造成重大影响.①臧秀玲、杨帆:《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与蔓延,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引发了学界对福利制度与经济危机关系的讨论.一派观点认为高福利制度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如李军鹏认为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出压力是导致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张士斌、黎源认为欧洲国家刚性的养老金替代率在人口持续老龄化和经济增长缓慢的前提下必然导致养老金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国家财政债务危机不断升级②张士斌、黎源:《欧洲债务危机与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视角的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郑秉文认为,从深层看,过度的福利和慷慨的保障已使福利国家不堪重负,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更使隐性财务日益显现,债务货币化正使福利国家亦步亦趋,走向债务国家③郑秉文:《欧债危机下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从福利国家到高债国家的教训》,《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5期..严云楼认为,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看似是不严格执行财政纪律造成的恶果,究其实质暴露的乃是以借贷维持的高福利保障制度这一深层弊病④严运楼:《欧洲债务危机"曝"高福利病》,《中国社会保障》2010年第7期..
另一派观点认为欧债危机不是福利惹的祸.郑功成认为欧债危机本身是一次经济危机,它的恶化可能导致福利危机,但绝不应本末倒置地认为是福利危机导致了欧债危机⑤郑功成:《欧债危机不是福利惹的祸》,新华网2011年12月5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12/05/c_111218155.htm.高连奎指出,我们传统认为高福利必然导致高负债,但世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是否欠债不在于这个国家的福利有多高,而在于这个国家是否遵守财政纪律,一个国家是否欠债与福利多少没有关系①高连奎:《欧债危机背后的三个深层次根源》,中国经营网2011年12月15日..樊鹏从西方民主选举体制下是否实现普惠性社会福利、超高赤字的发展模式是否是社会福利造成的、西方国家的税收和再分配能力是否能够跟上社会福利体系发展的要求这三个方面论证了国家高赤字发展模式并非社会福利惹的祸②樊鹏:《西方国家高赤字发展模式是社会福利惹的祸吗?---从财政和税收的视角看》,易汇资讯网2012年2月26日,http://www.ieforex.com/huanqiucaijing/jingjiguancha/2012-02-27/87272.html.
2012-05-06
鲁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博士.石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邢连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