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瘤芥与大蒜间作效果初探

2012-09-11 13:14孟秋峰王毓洪任锡亮胡美华潘永苗管军江杨明贵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叶长化感间作

孟秋峰,王毓洪,任锡亮,胡美华,潘永苗,管军江,杨明贵

(1.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蔬菜研究所,浙江 宁波 315040;2.浙江省农业厅 农作物管理局,浙江 杭州 310020;3.余姚市小曹娥镇人民政府,浙江 余姚 315470)

茎瘤芥作为浙江省传统的特色加工蔬菜,因产量高,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近年来,浙江省茎瘤芥常年栽培面积稳定在2.7万hm2左右,鲜瘤状茎总产量125万t,产值 5亿元 (不包括加工增值)。近年来,在浙江省春茎瘤芥生产上,由于都是多年连作,导致了土壤环境恶化、病虫害严重、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严重阻碍着春茎瘤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上利用大蒜防治病虫害,效果较好[1-2]。在大蒜对植物的化感作用方面,有研究发现,大蒜根系分泌物对蔬菜有促进的化感作用[3]。为此,作者进行了茎瘤芥与大蒜间作试验,研究菜蒜间作对茎瘤芥生长发育、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以期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在余姚市小曹娥镇曹娥村进行。

供试茎瘤芥品种为甬榨2号,大蒜品种为余姚农家种。

1.2 处理设计

试验以常规栽培 (畦宽1.5 m,种6行茎瘤芥)作对照 (CK);设3个茎瘤芥与大蒜间作处理,分别为5行菜1行蒜,4行菜2行蒜,3行菜3行蒜。小区面积6.67 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

大蒜于2009年9月20日播种,不移栽。茎瘤芥于10月3日播种,11月5日移栽。茎瘤芥与大蒜的行、株距均为25 cm×12 cm。每667 m2施有机复合肥200 kg加三元复合肥 (氮、磷、钾养分含量各15%)50 kg作为基肥。2010年1月中旬初施膨大肥,每667 m2施尿素20 kg+氯化钾5 kg,2月下旬每667 m2施尿素25 kg+氯化钾25 kg,于4月2日收获大蒜,4月15日收割茎瘤芥。

1.3 调查项目

茎瘤芥植物学性状。2011年3月5日每小区随机选取茎瘤芥5株,调查株高,绿叶数,开展度,最大叶长、宽等。

茎瘤芥瘤状茎商品性及产量。采收时分别测定茎瘤芥瘤状茎和大蒜的产量,并折合成667 m2产量。调查茎瘤芥瘤状茎的纵径、横径、单茎重、空心率等。

茎瘤芥病害发生情况。采收时分别统计茎瘤芥病毒病、黑斑病、白绣病、软腐病发病率。

1.4 数据处理

应用DPS(V3.0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瘤芥植物学性状

表1显示,不同菜蒜种植配置比对茎瘤芥株高的影响不同,其中3菜3蒜处理的茎瘤芥株高最小,为46.5 cm,对照纯茎瘤芥6行的最大,为51.0 cm,3菜3蒜处理的株高极显著低于对照。绿叶数各处理之间无差异,均为5.5片。从开展度来看,3菜3蒜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最大叶长宽,3菜3蒜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4菜2蒜处理的最大叶长、宽与对照之间差异也极显著。可见,不同菜蒜比处理抑制了茎瘤芥植株株高的增长,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茎瘤芥植株开展度以及最大叶长、宽的大小,但对叶片数无影响。

表1 不同间作模式对茎瘤芥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2.2 茎瘤芥瘤状茎商品性及产量、效益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间作模式下,茎瘤芥瘤状茎大小、单茎重以及空心率不同。瘤状茎纵径以5菜 1蒜处理的最高,为 10.8 cm,与对照(9.7 cm)之间差异极显著。瘤状茎横径以3菜3蒜的最高,为7.2 cm,与对照 (6.7 cm)之间差异极显著。单茎重以3菜3蒜和4菜2蒜的最高,均为230 g,极显著重于对照。空心率以3菜3蒜最高,极显著大于对照。瘤状茎小区产量以5菜1蒜的最高,为41.5 kg。大蒜产量以3菜3蒜的最高,为12.0 kg。不同间作模式下大蒜的化感作用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茎瘤芥瘤状茎的生长发育。

表2 不同间作模式对茎瘤芥产量的影响

根据市场价格估算,从每667 m2茎瘤芥产量及产值来看,5菜1蒜和纯作茎瘤芥的较好,分别为4 150 kg和2 772.2元,4 090 kg和2 728.8元。从每667m2总效益来看,以5菜1蒜与3菜3蒜的较好,分别为3 032.2元和2 990.2元;效益最高的5菜1蒜比对照的2 728.8元增加303.4元,增幅11.1%;其次是3菜3蒜,比对照增加261.4元,增幅9.6%。

2.3 对茎瘤芥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间作处理的茎瘤芥均无黑斑病发生,但白锈病的发生率都达到100%。从病毒病发生情况来看,3菜3蒜和5菜1蒜的处理较好,均为5%,比对照减少4个百分点。从软腐病发生情况来看,3菜3蒜和4菜2蒜的处理较好,均为零;5菜1蒜和对照的发病率分别为1%和2%。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菜蒜间作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茎瘤芥主要病害的发生。

表3 不同间作模式对茎瘤芥病害发生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茎瘤芥与大蒜间作试验结果表明,大蒜对茎瘤芥不同植物学性状具有一定抑制或促进的化感作用,对株高、开展度、最大叶长和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茎瘤芥瘤状茎的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对病害具有抑制作用。从生物学、经济学、生态学角度综合分析来看,3菜3蒜和5菜1蒜间作模式,值得在生产上推广。试验发现,定植后部分茎瘤芥根系出现腐烂现象,但对茎瘤芥成苗生长无显著影响。可能是由于大蒜对茎瘤芥的根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化感作用。有关大蒜对茎瘤芥的化感作用还应对其提取物浓度以及腐蚀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但可不必考虑间作套种中大蒜的种植密度以及大蒜与茎瘤芥品种的搭配。另外,通过传统的育种手段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将蔬菜作物的化感性状转入茎瘤芥优良品种中,使之具有较强的水分、养分等竞争力,并对病虫草害具有化感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既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向农田生态系统引入化学药品,又能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的目的。

[1]王云帆,王刚,杨生玉,等.大蒜提取物防治黄瓜黑星病的初步研究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0):7210.

[2]宋兴舜,宋凤杰,于广建,等.大蒜素对番茄3种真菌病害的影响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4):395-398.

[3]周艳丽,程智慧,孟焕文,等.大蒜根系分泌物对不同受体蔬菜的化感作用 [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81-86.

猜你喜欢
叶长化感间作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青藏高原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水浸提液的化感抑草作用
几种因素对烤烟不同部位抗拉力的影响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稗草种植液诱导对不同化感潜力水稻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稻叶面积测定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
洛阳市13种绿化树种叶面积的回归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