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英 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妇产科,四川省成都市 610004
我院2005年开始广泛采用新式剖宫产术,腹壁切口的缝合采用三种不同的缝合方法,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5年9月-2009年8月本科住院分娩634例,剖宫产309例,其中初产妇246例,经产妇63例,除去既往有剖宫产史27例及要求采用腹部纵切口53例外,其余的229例均采用腹壁横切口,分成三组:三针间断褥式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37例(观察组1)和改良三针间断褥式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76例(观察组2),皮下脂肪单层间断缝合、皮肤采用连续皮内缝合116例(对照组),三组年龄、孕周、孕产次及手术指征无显著性差异。三组产妇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2 手术方法 三组均采用新式剖宫产方式,于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做横弧形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横向撕开腹膜[1]。缝合子宫及关腹,两组产妇切口均常规缝合至筋膜层。观察组均采用2-0国产华利康线三针间断褥式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皮钳钳夹对合皮肤3~5min,观察组1从切口下缘皮肤1.5cm处进针,至皮下、筋膜从切口上缘皮肤出针,再从切口上缘皮肤0.2cm处进针至对侧同等位置出针,打结。观察组2则从切口下缘皮肤进针,至皮下、筋膜上,缝合切口上缘的皮下组织,针走行于皮下,从切口上缘真皮出针,再从切口下缘真皮处进针,针走行于皮下,在距下缘进针处约0.5cm处出针,打结。对照组下腹横切口妇科手术常规操作方法进行关腹[2],采用2-0号国产华利康线缝合皮下脂肪组织,4-0号国产华利康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皮下组织。
1.3 观察指标 三组均观察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腹壁瘢痕及皮下硬结情况,并进行术后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1 两组住院期间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期间情况比较〔n(%)〕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种腹壁切口缝合方法,伤口愈合情况良好,且不增加住院天数,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腹壁瘢痕情况 腹壁瘢痕术后随访42d,除少数病例瘢痕体质外,观察组切口瘢痕松软表面平整,切口愈合美观、纤细。但观察组1中发现外缝线还不够美观,而且皮肤上的线痕有时需要1个月才能消失。而观察组2中克服了以上缺陷,针眼及线痕隐于阴阜中,切口处无针眼痕迹,不影响美观。
2.3 皮下硬结情况 观察组中拆线后随访观察,极少数可扪及皮下硬结,皮下组织松软,而对照组中大部分出现有皮下硬结。
与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愈合障碍的相关因素:大量资料表明,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出血、休克、偏食、进食少、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各种维生素缺乏、皮质激素的应用等全身因素相关外,手术操作对切口的影响相当重要,漫长的术时可增加手术出血,延长术野暴露时间,并增加组织感染的机会,不利于切口的愈合。缝合技术及线结多、线结残端长均可影响切口的愈合[3]。
任何缝合都会发生急性炎症反应,即使使用反应最小的缝合线缝合伤口,缝合部位的组织坏死、异物反应也较不缝合部位重[4]。临床常用的三大针间断全层褥式缝合,对脂肪层的干扰稍小,使脂肪细胞被破坏少,脂肪液化减少,对血供的影响最小,既保证切口血运又不致缺血、坏死,又可以有效止血,避免吸收不良,异物反应。本观察组113例,无脂肪液化发生。间断褥式缝合皮肤、皮下脂肪全层仅为3针的针间距,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伤口渗出物引流,减少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腹壁切口愈合,降低术后病率,甲级愈合率100%,也证实了这一点。愈后皮肤平整,皮下无硬结,瘢痕呈细直线状。而皮下脂肪单层间断缝合、皮肤采用连续皮内缝合法避免了损伤皮肤表皮层,切口上无针眼,皮肤对合整齐,其缺点是对脂肪层干扰较大,术后易出现脂肪层液化、缝合时间稍长、耗材多的缺点,且伤口甲级愈合率有所降低。
三针间断褥式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法,效果好,而且手术时间短,不增加疤痕的宽度,伤口甲级愈合率高,而且不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尤其改良三针间断褥式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法,消除了皮肤上的线痕,更值得推广应用。
[1]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精)〔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48.
[2]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2-44.
[3]杨鹂,高楠.现代实用剖腹产术与产钳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378-380.
[4]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