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锋 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五官科,河南省永城市 476600
牙周炎(periodontal disease)在临床上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以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和出血、附着丧失、牙齿松动为主要临床特点[1]。严重者牙齿脱落,丧失咀嚼功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抗感染辅助的牙周基础治疗是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疗效存在一定限制,治疗效果不能长期维持[2]。为提高临床疗效,笔者于2010年2月-2011年6月开展了中西药结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观察,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牙周炎临床效果确切,提高了患牙保存率,现简要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84例牙周炎患者为2010年2月-2011年6月我科门诊患者,诊断参考美国牙周病学会提出的牙周疾病新的参照标准。纳入标准:口腔内余留牙≥20颗。牙周袋深度>4mm,牙龈指数I>2;3个月内未接受过牙周治疗;1个月内未使用过抗生素;无系统性疾病;非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男性51例,女性33例,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35±4.3)岁,平均病程(1.1±0.3)个月。将84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患牙颗数等临床资料在治疗前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结合患者病情给予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口服甲硝唑片、螺旋霉素片、维生素片;局部置碘甘油等对症和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处方: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生葛根、生山栀、生甘草,1剂/d,常规服用。两组患者均以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 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牙周袋深度减少不低于2mm,牙龈指数下降1/2为显效;患者患牙局部症状好转,疼痛减轻,牙龈出血好转,牙周袋深度减少1mm为有效;患者牙周炎各项症状未减轻或改用其他药物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结果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指标改善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中西药结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总有效率为76.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破坏性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科疾病,发作时患者可出现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牙齿疼痛等多种症状,严重时导致患者牙齿脱落,丧失咀嚼功能。现代医学认为牙周炎的发生多与牙菌斑、牙石、不良修补体、食物嵌塞、咬合创伤等因素导致的牙龈部炎症有关[3]。对于该病的治疗,西医多采取局部治疗,对于急性牙周炎可较快地缓解急性炎症,但临床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中医药以其整体治疗、方法多样的优势在牙周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弥补西药的不足,中药治疗该病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为主[4]。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临床报道基本相符。综上所述,中西药结合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确切,提高了患牙保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曹采方,主编.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2.
[2]刘菁,钟良军.牙周病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广东牙病防治,2009,17(7):342-344.
[3]陈留德.中西医结台治疗惯性牙周炎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56.
[4]杨茜.中药治疗牙周炎45例〔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1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