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林 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 434001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但实施常规负压人工流产术时,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术中、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且患者往往存在恐惧心理。为了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能够安全的在无疼痛刺激下顺利完成人工流产手术,我院应用静脉给予催产素、芬太尼、依托咪酯行人工流产术,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初次妊娠、孕期40~80d的孕妇80例,无心肺及其他疾患,ASA I级。年龄、身高、体重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将80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组经莫非氏管加催产素5IU,再加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3mg/kg。对照组直接加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3mg/kg。
1.3 观察项目及指标
1.3.1 镇痛效果评定:按VAPS标准,0级:不痛;Ⅰ级:基本不痛;Ⅱ级:疼痛部分缓解;Ⅲ级:疼痛无缓解。
1.3.2 镇痛持续时间:从注药后睫毛反射消失至睫毛反射恢复。
1.3.3 监测:用Strong型监测仪连续无创监测BP、HR、R,观察术前、注药后1min、3min、5min、术后,手术对 BP、HR、R的影响。
1.3.4 其他:术中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1.3.5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1 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整个人流手术中均达到0级效果,无不适反应。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为(6.97±1.77)min,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为(5.63±1.04)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中、术后BP、HR、R变化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P、HR、R术前、术后均无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不抑制呼吸,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注药后BP、HR、R变化(±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注药后BP、HR、R变化(±s)
注:1mmHg=0.133kPa。
术后观 SBP(mmHg) 127.0+9.21 125.8+4.99 126.0+6.20 125.0+6.04术前 注药后1min 注药后3min 注药后5min 124.8+4.82察 DBP(mmHg) 75.8+5.85 73.6+5.59 74.8+6.20 74.0+7.35 78.4+7.09组 HR(bpm) 79.6+11.5 80.0+9.87 73.8+9.71 76.8+7.56 78.8+9.68 R(次/min) 19.1+0.91 19.15+1.04 19.2+1.00 18.95+0.76 19.05+0.83对 SBP(mmHg) 129.2+4.66 120.6+3.71 126.8+2.39 127.4+6.95 124.6+3.08照 DBP(mmHg) 78.0+7.58 79.2+5.81 73.4+4.22 74.0+6.33 76.6+5.24组 HR(bpm) 81.4+11.5 78.8+10.50 83.0+10.34 81.0+8.43 86.0+7.04 R(次/min) 19.2+0.77 19.15+0.99 19.4+0.94 19.3+0.9219.05+0.83
2.3 术中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催产素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催产素神经元合成[1],经下丘脑-垂体束投射到垂体后叶,并释放入血。催产素是一种垂体神经肽,它参与痛觉调制和加强阿片类物质的镇痛作用,并可影响药物成瘾性和学习记忆过程。催产素神经元主要集中分布在下丘脑,而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是其分布最集中的核团,其纤维投射分布极其广泛,催产素神经末梢及催产素受体广泛存在于与痛觉调制相关的脑区,研究表明外源性催产素可激活视上核催产素神经元。催产素神经元的激活可导致多种结果产生,如电活动改变。芬太尼为高脂溶性阿片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脑和脊髓中的阿片受体,形成突触前抑制,减少兴奋性递质的释放,从而干扰痛觉冲动传入中枢,提高人体的痛阀。它具有镇痛强度高、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的特点。笔者将催产素复合芬太尼、依托咪酯应用于无痛人流比单纯芬太尼和依托咪酯应用于无痛人流,可以显著延长镇痛、镇静时间。这对于今后从事门诊短小手术的静脉麻醉(如:无痛人流)可以加用催产素,减少其他麻醉药用量(如:芬太尼、依托咪酯、异丙酚等)。
[1]则燕宁.催产素的生物学特性〔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6,21(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