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血液管理 保障血液安全

2012-09-10 06:16周海平
改革与开放 2012年15期
关键词:采供血血站医疗机构

周海平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期望不断增长,对医疗卫生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液管理工作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安全的血液供应保证临床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近年来,邯郸市党委政府对血液工作非常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对血液安全日益关注,参与无偿献血热情日益高涨,这为血液管理工作和无偿献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血液采供的矛盾日益突出,采供血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采供血网络尚未完善,临床规范用血、合理输血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医疗机构合理用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采供血机构软硬件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对此,邯郸市从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入手,着力打造采供血长效机制,严格进行采供血及医疗机构监管,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在目前全国不少地方时有“血荒”的情况下,邯郸市仍做到了平稳有序的供应。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对血液工作的管理

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临床用血和采供血安全是卫生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卫生行政部门要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己任,充分认识血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

1、大力推进公民无偿献血。无偿献血是开展血液管理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血液管理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血液管理的职能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要发动各部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宣传招募,正确引导,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提高群众对无偿献血的知晓率和参与无偿献血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无偿献血社会氛围,使无偿献血成为全社会倡导奉献精神、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和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强化血液管理组织指导。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督导采供血和医疗机构健全制度,完善采供血网络和服务体系,加强临床用血基础建设工作,协调制定完善血液管理法制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依法采供血管理和临床用血管理水平。

3、加强临床用血安全监管。卫生行政部门把临床用血安全监管工作作为血液安全和医疗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来抓,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不断强化监管力度,打击和纠正临床用血中的违法行为,督促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规范用血。加强对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血液安全和科学用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强化对临床用血的考评工作,研究制订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考核标准,开展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考核工作。要把日常监督管理和专项整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采用随机抽查、不定期检查和交叉互查等多种形式,加大检查频次力度,进一步加强对血液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绩效评价,并逐步建立健全血液质量、血液安全和临床合理用血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在监督检查、验收和考核工作中,积极研究建立血液管理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充分发挥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威慑作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完善机制,加快采供血体系长效机制建设

采供血机构要严格按照《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血液采集、应急采供和献血服务的能力,确保血液有效采集和临床用血需求。

1、健全采供血服务体系,确保临床用血需求。采供血机构要进一步提高采供血工作各关键环节的管理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积极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采供血服务体系,建立起整体布局合理、网络覆盖到位、管理科学规范、质量保证可靠、系统运行良好的采供血机构服务网络。加强储血与备血相结合、淡季与旺季相结合、常态与应急相结合,要在情感上下功夫、在宣传上做文章、在自身上挖潜力、在活动上建平台,使血液采供步入急时不急、淡季不淡、平稳有序的良性运行轨道。

2、加强采供血质量管理,确保血液质量安全。要根据卫生部颁布《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从献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全程管理模式,保证采供血各环节安全有效。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建立和完善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狠抓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和完善,解决制定文件和落实文件脱节、“两层皮”现象,并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健全血液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严格监控采供血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实现对各岗位工作过程的有效监督,持续增强血液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和完善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系统化规范化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特别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严格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学习培训工作,严格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保证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3、提高采供血服务质量,加强献血宣传招募。通过多种形式,深入社区、农村、学校,进行长时间、高密度、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发动,进一步规范采供血服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创造舒适方便的采供血环境。要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偿献血知识和经血传播疾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巩固和发展自愿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不断提高自愿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从源头上保证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同时,进一步规范献血流程,健全高危行为献血者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对高危行为献血者的甄别和屏蔽能力。

三、强化监管,确保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安全

血液是宝贵的资源,临床合理用血既是保护血液资源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根据卫生部对血液管理“从献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成为影响血液安全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为此,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切实高度重视起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积极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1、强化依法执业和安全用血意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把临床用血管理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来抓,严格执行血液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强化临床用血的质量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医疗机构负责人是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委员会要切实发挥作用,开展好本机构临床用血规范化管理、血液安全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血技术指导等相关工作。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建设,完善临床用血评价机制,研究建立临床科室合理用血和节约用血考核评价制度,引导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严格把握用血指征,制订科学的临床用血计划,促进临床合理用血。采取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开展技术创新等措施,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2、加强输血科(血库)软硬件建设和管理。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医院输血科和血库建设,完善临床用血技术服务设施和条件。按照卫生部对医院输血科(血库)的督导标准要求,逐条对照,配置输血科(血库)的人员、业务用房和设备设施,保证临床用血管理和技术服务所需的人力资源、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加强对输血科(血库)硬件设施的配备和从业人员临床合理用血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按照合理、科学用血的原则,制定用血管理制度和用血计划,强化从业人员珍惜血液资源意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减少不合理用血。健全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临床血液配送相关标准流程,提高临床成分输血率和输血适应症的合格率,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3、加速推进临床用血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信息化建设是临床用血管理的趋势,对实现血液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提高临床用血安全管理、技术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和医疗机构要增强全局意识,密切配合,大力推进输血信息网络建设。采供血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帮助协调解决联网医疗机构使用网络遇到的问题。医疗机构要增强血液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使用水平,确保专网专用,及时更新、传输信息,保证网络系统正常、安全使用。

四、突出职能,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

无偿献血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公益事业,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才能使这项公益事业持续稳定开展。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作为采供血机构及医疗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突出其主要职能作用,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市无偿献血领导小组的作用,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争取相关部门有关责任的落实。积极联系和争取宣传、文化、科技等部门要把无偿献血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献血公益性宣传和无偿献血科普知识推广;城管、公安、交通、供电等部门要为无偿献血宣传点和街头献血点的设置提供支持和保障;人事部门要按规定在人员编制和职称方面加快政策落实和扶持;财政部门要加强在采供血机构硬件设施、宣传投入、人员成本等保障性投入上予以资金支持;教育部门把无偿献血知识纳入学生健康教育内容,共青团等团体要切实加强和引导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同时,要号召和动员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高校学生、医务人员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特别要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发掘、广泛宣传无偿献血优秀人物的模范事迹,彰显先进,树立典范。深入宣传普及无偿献血知识,提高全民无偿献血意识,鼓励社会各界对无偿献血的参与和支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血液管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无偿献血组织发动、血液采集制备到临床合理使用的血液采集供应全过程,是以发展无偿献血工作为重点,建立采供血机构质量、安全、服务体系为基础,为临床提供安全、足量的血液为目的,为献血者、用血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血液工作无小事,加强血液管理,确保血液供应和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健全并不断完善了无偿献血制度和血液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为确保血液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市卫生局)

猜你喜欢
采供血血站医疗机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
血站建立和实施审核组模式的体会
江苏省采供血机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