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渝高新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陈俊杰
某大型大桥工程桥梁全长356.0m,上部采用连续预应力T梁的基本形式,为8×40m先简支后结构;上部T梁采用的预制吊装、先简支后结构的连续施工技术进行装配,桥梁下部高墩基础的采用矩形空心墩的形式,其余桥墩均设计为实心墩的形式,该桥百年一遇的设计水位为284.0m,桥梁的桥台基础采用桩基础形式,桥墩基础采用嵌岩桩基础形式,桥墩最大高为62m。大桥的桥台采用桩柱式台形式;大桥的桥址处的工程地质基本分布形式经过勘察后得知为:碎石土、强风化砂岩、弱风化砂岩等组成,综合判断后得知该工程的地质情况为良好。桥梁的设计标高在350m以上,桥梁长度由河床断面及桥头地形控制。
滑升模板是建筑施工中现浇混凝土工程的一种常用的活动成型的胎模形式,目前常用的滑模施工系统的装置基本由模板、施工平台、提升和施工监控等四部分系统共同组成。滑模施工系统主要依靠安全高效的液压系统来提升模板,所以根据其提升设备的类型为特殊的液压千斤顶形式来命名该系统为液压滑模施工技术系统。
滑模施工技术的模板系统采用的是滑升模板主要由工具式模板和提升机具两部分组成。工具式模板一般是由许多块尺寸在1.2-1.5m之间的标准模板组成的个上下贯通的活动套槽,位置在两侧模板(或内外模板)之间,形成一组按照设计的截面形状连续组拼而成的。在提升机具的作用下,滑模施工时,工具式模板可沿垂直线、斜线或曲线等三种方式向上逐步进行滑升施工。从上口分层向套槽内浇筑已经拌合好的混凝土材料,当滑模内最下层的混凝土达到一定的设计强度之后,在滑模系统的提升机具的提拉作用下,滑动模板的套槽就可以沿着已经浇灌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壁向上滑升一段高度进行下一步的施工。随着这样的施工程序,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材料进入模板的过程中,就可以同时将模板向上进行滑升,也就能逐渐地使得已达到设计强的成型混凝土不断脱模。如此连续循环,直至达到建筑体的设计高度时工程结束,这样带来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完毕之前,滑模不必拆卸和重新进行组装的工作程序。
(1)滑模施工方案
在承台底部按照施工平面图的基本要求沿周边进行一次组装模板,高度为1.2m左右,在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中埋设支承杆,对于有坡度存在变截面的结构部分的施工,模板需要分两次进行支设才能完成整个模板的施工,同样的结构体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也应该分为两次进行,桥梁墩身的钢筋进行绑扎和支立内模板施工需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才行,利用一套液压提升系统设备将模板不断提升,逐步的完成整个桥梁墩身结构的浇筑成型。
(2)滑模安装技术
1)滑模安装的基本程序。滑模装置安装的基本程序依次为:滑模装置安装前期准备→支撑段轨道施工→工作段轨道施工→拆装段轨道及上部固定施工→牵引机具及滑板就位施工→操作平台及附属设施施工。
2)轨道预拼装。按支撑段轨道、工作段轨道、拆装段轨道的顺序,根据施工技术要求选择不同节长的轨道组合,进行轨道组装施工工作。检查轨道工作面的平直度是否满足规范和施工需要,检查轨道架间距是否与设计相符,总体评价轨道系统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重新进行检查并认真处理。
3)滑模设备安装调试施工。当滑升模板的施工轨道预拼装、模板、牵引等系统安装完毕合格后,相关的设备及工作器具一切就绪后,安排操作人员就位,需要再次对其他配套设备到位及使用情况进行认真检查,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然后进行调试。
(3)钢筋的绑扎
纵向钢筋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竖向筋切割成4.5m一节并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主要是为了减少接头数量和损耗过大的损失。在进行钢筋绑扎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将竖向钢筋连接好,对水平钢筋进行绑扎处理,需要对内外钢筋绑扎后进行拉结筋的固定处理。
(4)混凝土浇筑施工
墩身进行浇注混凝土施工时,要按照全面、分层、对称、交圈均匀地基本原则进行浇注,每一浇灌层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计划地变换浇灌方向,当初抹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即可进行滑模的滑升。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分层度一般为220~300mm为宜,浇筑完成后需要用振捣器对混凝土振捣密实。
(5)滑升与拆除
1)滑模滑升
在模板的滑升施工过程中,要求两边牵引必须同步,固定熟练人员专人负责手扳葫芦的滑升,两边要摆幅摆速一致,均匀用力;需要安排技术人员,对发现的滑模滑升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轨道及滑板是否变形移位,滑板与轨道侧向间隙是否均匀,滑板滑升是否平衡等现象;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安排浇筑人员在每一道施工工序中认真负责,每层滑升停止后,专人负责安全器等安全保险措施。
2)滑模拆除
在模板滑升至结构的顶层时,随着浇筑的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就可以进行拆除滑模的施工了。根据实际情况,拆除滑模需要制定详细的拆除方案,并对安全控制措施做详细了解和布置,模板拆除应利用塔式起重机吊整片拆除,先外后内,统一指挥,地面解体;拆除液压千斤顶及液压管路、控制台;按轴线分段整体拆除外工作平台、提升架外立柱;拆除内围圈内模板及内工作平台。
(1)墩台倾斜
墩台施工过程中,在正常的模板滑升过程中,中心校正的基本周期为每滑升l m就要进行一次,如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偏移的现象,应在查明原因同时进行逐渐的纠正处理。为了避免墩台施工平台发生倾斜现象,模板滑升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中每次提升的高度都能达到一致的效果,需要对千斤顶的升差进行观察,模板每滑升25cm的高度时,需要使用限位器对千斤顶精确卡平一次进行校正。
(2)墩台施工的安全控制
雨季施工要注意防洪措施的处理;工程施工中的用电管理是最为关键的,必须要安装漏电保护器;墩台的施工要做到悬挂安全网的基础工作;模板施工现场的管理中,必须有专职的施工安全员进行施工过程的检查,对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在施工工作中,人员要系上安全带,以免工人在施工时发生意外。
(3)爬(顶)杆弯曲
在滑模施工中,为了提高爬杆承载能力,尽可能的避免爬杆发生弯曲现象,原来采用的Φ25mm的圆钢,可以用Φ48mm×3.5mm相同截面积的钢管替代,以增强其强度。在滑模系统施工过程中,对于出现的爬杆发生弯曲的现象,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补救和处理措施,必须注意新杆与混凝土接触面应垫以10mm厚钢板进行加固。如果爬杆弯曲的较为严重,需要尽快切去爬杆的上部,或更换新杆。
大型桥梁施工中,滑模施工技术之所以能够在大型的桥梁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运用滑模施工技术对桥墩台进行施工的特点是:施工速度快、混凝土质量好、并能很好的节省工程造价等。滑模施工中要做到尽量预防和及时纠正滑模施工系统及混凝土墩身结构的偏斜和扭转现象的发生,在滑模系统施工中应正确的进行模板组装、对脱模强度应该严格的控制。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勤观测、勤测量的关键步骤,通过理论研究和事件得到滑模系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分析,并能在施工中运用,最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