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IS地图上,选择一幢楼房,设置1000米的距离,根据需要可以展现该区域内的所有地物,获取相应的空间信息,输入到存量房评税系统中,经过模型修正,可以比较精确的得到房屋价格,实现了存量房住宅交易计税价格核价方式从人评到机评的转变。“这是我市经过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的存量房评估武汉模式,不仅进一步规范了我市存量房交易市场秩序,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和遵从,而且为全国特大城市推广存量房交易公平、动态、科学评估趟出了一条新路子。”武汉市房产信息中心主任黄立接受《中国建设信息》采访时,表明了这样的观点,“我局信息化已经覆盖了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所有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迈入了房产信息化水平先进城市的行列。”
黄立表示,房产信息化是我国当前数字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房产信息化的发展与我国“数字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数字城市”的发展,为房产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大批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可以直接为房产信息化所使用。“数字城市”的建设也需要房产信息化的发展和支持,因此房产信息化是“数字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产部门是城市空间数据库的主要生产者、管理者和使用者,房产信息化水平的建设关系到城市信息化水平和现代化进程。
武汉市房产信息中心主任黄立
数字房产(DRES,Digital Real Estate System)是以房产为对象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空间信息为核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工作流(WFS)等先进技术,综合集成和利用各类房产信息,达到房产管理和服务的最优化。数字房产的实质是房产测绘、数据管理、加工、分析与数据发布的全面数字化。全面数字化是数字房产与传统的房产管理信息系统相比较的最大特点。传统的房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房产管理部分数据、部分业务、部分应用的数字化,而数字房产则将数字化贯穿于房产信息生成和流转的各个阶段。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房产信息化则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技术,满足以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以及各层次的信息交换为目的。它不但可以为公众服务,而且可以满足各级政府综合分析和决策的需要。“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房产信息化建设应注重信息资源整合、公众服务、信息共享和协同及人才培养几个方面。
房产信息化建设十分复杂,涉及数据种类多,数据繁杂、信息变化频繁、系统建设和维护的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必须对全市存量房屋的历史数据进行清理、检查、匹配,确保基础数据的全面、准确。同时,通过信息系统把原有分散于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关联,实现了各业务系统的整合,建立交易登记、中介管理、租赁管理、物业管理、住房保障管理、房屋安危管理等房地产管理的统一平台。其中,数据的整理和整合是基础。
黄立介绍说,武汉市从2011年开展全市房屋产权登记档案扫描加工及房屋权属登记数据录入整理工作,涉及所有权登记档案280万卷,抵押权登记等档案160万卷,共有A4幅面1亿页,电子数据700多万条, 通过政府投资3000多万资金,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5家档案扫描公司,4家数据整理公司,1家监理公司共同实施。主要建设任务是完成各区房屋登记机构在1985年以来,办理房屋产权登记业务时,收集产生登记资料所形成的所有房屋产权登记档案的整理及扫描加工工作。依据影像或纸质档案对房屋权属数据进行补录、关联和整理,最终满足房屋登记簿和房屋基本单元(记)归幢的要求。该项工作预计于2012年底完成,将建立以楼盘表为基础,房屋登记簿为核心,簿、图、档一体的房产数据中心。
拖动地图上的标签至您所在位置,选取搜索机构数量,点击搜索,就可以找寻你附近的经纪机构。类似的办法,也可以寻找你附近的新房、二手房、租赁房信息。您可以直接登录维修资金查询系统,随时查询个人维修基金的缴存、使用情况。真正感觉到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这就是武汉市正在打造的房产综合信息公众服务平台。
“强化公共服务是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黄立认为,“武汉市房产信息化下一阶段建设应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对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业务协同为突破口,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的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现代通信、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WebGIS等先进技术,逐步搭建各种公众服务平台。”
提供住房保障信息公示平台,建立监督机制。借助房产信息综合系统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实时摸清全市居民的住房情况和现状,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情况和现状,从而有效地破解了群众的“住房难”问题。将保障性住房项目情况、保障性住房资格、保障性住房销售和租赁情况进行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构建新建商品房信息平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信息网已经成为开发企业、研究机构、媒体、群众获取市场信息的主要平台,依托信息系统要求所有住宅在领取预售证后必须全部在网上公开销售,每天公示房地产市场交易情况,全面落实了商品房定期开盘、所有房源一次性上网销售等规定。
构建经纪机构和存量房交易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二手房交易透明化。改变以往存量房交易市场传统的运作模式,行业管理从结果控制为主逐步转向结果控制和过程控制并重。理清市场参与主体资质,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汇集房源供应信息,提高交易效率;实施交易监管控制,规范经纪行为;建立诚信体系,为社会监督提供手段;进行数据汇总,为行业调控提供决策辅助功能。
提供诚信档案平台,强化社会监督。设置网上诚信档案栏目,监督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市民可将购房过程中遇到的不规范操作、不诚信经营行为进行网上投诉。对投诉反映和回复内容,系统将自动进行网上公示,再由投诉人对回复进行反馈,从而实现了系统自动对投诉及投诉反馈情况的排名公示,将不规范操作的企业和行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2010年,武汉市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简称“两实”)管理全覆盖工作。据统计,全市投入经费7000万,先后组织2万人的入户调查队伍,集中开展了“两实”信息入户调查采集录入工作。截至2011年3月份,共采集实有房屋信息369万套(间)、实有人口信息1266.6万人。建立了连通全市1350个社区流管站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成“房落地、人进屋,人房关联”全覆盖管理体系,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依托城市三维数字地图的“两实”信息共享平台。利用该管理平台,房管局可以和公安局、规划国土局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交换共享数据,获取所需的信息。
市档案局领导在12楼档案馆陈列室检查指导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武汉市存量房交易市场秩序,防止利用“阴阳合同”虚报成交价格造成交易税费流失,体现税收执法的公平与效率,2011年房管局和地税局共同建设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系统,总投资3000万元,2012年6月份在全市成功上线运行,标志着武汉市存量房住宅交易评估系统进入全面应用阶段。
黄立介绍说,武汉市房产信息系统已实现了与地税、公安、规划国土、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形成了管理合力。跨部门信息共享将是电子政务发展新的机会,也是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开展房产信息化建设的新趋势。切实以应用为导向、以满足各部门业务应用和公共服务为目的,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一套公共平台,提供普遍使用。建立管理制度,规范共享行为,把保障各部门业务应用长期运行作为制度设计的关键。
信息化人才是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人才群体,是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是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是信息化建设的迫切任务。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大环境下,很多技术概念都是新的,人才建设尤为重要。信息化人才队伍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要素。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培养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人才机制保障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大信息化人才引进力度。要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策略,为每个信息化人才创造展现自我、干事创业的广阔空间。其次,要完善信息化人才使用制度。要实行科学的人才考评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信息化人才评价体系和选拔机制,改变重学历、职称,轻能力、业绩,重人才使用、轻人才投入的观念,强化职务聘任制度,让相应的信息化人才处于相应的职务岗位、获得相应的待遇,充分发挥信息化人才的潜能。再次,要优化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要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推行科学的奖惩制度,改革薪酬制度,吸引高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薪酬分配和竞争机制,积极营造信息化人才公平竞争的氛围。最后,要加强信息化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队伍的执行能力,以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据黄立介绍,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信息化工作以科技信息处为主导,房产信息中心为主要承接单位,各直属单位、区局信息化科为支撑。信息中心现有职工56人,从事信息化专业技术31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1人;高级职称4人;职工平均年龄33岁。房产信息中心目前对技术人员采取以项目为导向的评估机制,以技术人员在项目中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作为衡量绩效的主要标准,极大的调动了技术人员从事项目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