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武 赵 琦
黄芪为常用补气中药,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1]。黄芪的化学成分复杂[2~4],包括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以及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等。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抗氧化剂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它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特性。研究显示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5],但是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遇热不稳定,提取温度不宜太高[6],而且实际生产中以加热回流为主要提取方法。因此,本文采用平行试验法优选回流提取黄芪总黄酮的最佳温度,以期为大生产提供参考。
1.仪器与试药:(1)仪器:UV110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FA1004N电子分析天平(上海天平厂生产);ZK-82A型真空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厂生产);GKC-11-CR2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金桥科析仪器厂生产)。(2)试药:2年生黄芪采集于陕西省旬邑县黄芪GAP基地,经鉴定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芦丁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080-9705);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乙醇等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实验方法:(1)样品制备:称取黄芪粗粉10g,共15份,分别置500ml烧瓶中,加入95%乙醇200ml,摇匀,加热回流1h,放冷至室温,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将得到的浓缩液定容至250ml容量瓶中,备用。(2)方法学考察: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①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105~110℃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10.5mg,加95%乙醇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得到浓度为0.42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②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0.0、0.2、0.4、0.6、0.8、1.0ml;分别置于 10ml容量瓶中,加5%亚硝酸钠溶液0.3ml,放置6min;再加10%硝酸铝溶液0.3ml,放置6min;最后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4ml;分别加95%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置比色皿中,在510nm波长处测定。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总黄酮含量(μg/ml)为横坐标计算回归方程为:A=0.008940476C+0.3225,相关系数 r=0.9983,线性范围:8.4 ~42.0μg/ml;③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上述平行试验的样品溶液1ml,置10ml容量瓶中,照标准曲线下方法操作,测定吸收度,由回归方程求出稀释液中总黄酮浓度;④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连续测定5次,记录吸光度,结果RSD为1.74%,表明精密度良好;⑤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分别于10、20、30、40min测定1次,记录吸光度,结果 RSD为1.33%,表明在40min内稳定性良好;⑥重复性试验:精密吸取样品溶液1ml,共5份,分别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含量,结果RSD为1.13%,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⑦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吸取样品溶液1ml,共5份,分别加适量芦丁对照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进行操作,测定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表明:回收率在95% ~100%之间,RSD为1.18%,加样回收良好。
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测定结果可以看出,60℃和70℃下总黄酮含量比较低,80℃时含量最高,当提取温度高于90℃以上时总黄酮含量有所下降。所以选择80℃提取比较合适。
表1 黄芪总黄酮测定结果
从中药中提取天然活性成分的方法很多,但是以溶剂提取法最为常用。溶剂提取法是选择适当溶剂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提取出来,如果药材没有特殊性质,则一般选择加热回流提取的方法,以便提高提取效率。对于大部分活性成分来说,提取温度的升高意味着活性的变化或者消失,因此,回流提取必须控制加热温度,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活性成分,发挥中药制剂的最大疗效。
黄芪总黄酮是黄芪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另外,在大生产过程中黄芪的传统提取方法是加热回流,提取温度很容易升高至100℃;因此在黄芪总黄酮的提取过程中应注意提取温度的控制,以免总黄酮的生物活性受到破坏。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6,7],结合生产安全并兼顾提取效率,设计60~100℃ 5个提取温度,采用平行试验法优选出乙醇回流提取黄芪总黄酮的最佳温度。试验证明:乙醇回流提取黄芪总黄酮的最佳温度为80℃。此温度较为符合大生产实际情况,故可以进行扩大试验并推广,从而为有效的提取黄芪总黄酮提供科学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1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3-284
2 齐宗韶.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J].中草药,1987,18(5):41
3 吴继洲.内蒙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中草药,1982,13(8):3
4 王惠康.内蒙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Ⅱ)[J].中草药,1989,20(5):6
5 汪德清,丁保国,Neil TG,等.黄芪总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形成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6):637 -640
6 赵海燕,沙瀛,陈洋东.黄芪中皂甙·黄酮和多糖综合利用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0(5):2051 -2053
7 孔繁晟,贲永光,孙爱群,等.超声法与连续回流法提取黄芪总黄酮的工艺对比研究[J].中国药房,2010,21(19):1752-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