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进行有想象力的物质结构教学

2012-09-05 12:35宋凡凡
化学教与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键角碳原子晶胞

宋凡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7)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常常是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牢固掌握和深刻领悟基础上的。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想象力只会成为“不结果实的花朵”。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物质结构理论研究表明,化学微观空间想象是学习和认知微观化学世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发展空间想象、感受化学世界。本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思考如何解决空间的无限性与学生本身思维局限性的两者的矛盾;在教学中有意在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扩大空间视野上下功夫;能够在不同物质的空间构型之间展开联想,学生在解题时做到触类旁通,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方法如下:

一、深入观察

想象力的培养并非空穴来风,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接触事物、多观察事物,丰富知识,增加表象储备。想象的内容可以千奇百怪,但都以已有表象为基础。深入观察事物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提升。教师应首先指引学生对建筑物、雕塑造形、模型等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象进行全方位、细致观察,再通过分析、整理、整合、假设、验证、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获取对化学微观粒子的空间构型的科学认识,推动微观表象的建立,为发展科学而广阔的想象力奠定基础。

1.通过二维图形进行三维空间想象

想象力的建立往往离不开对于文字材料、图像的理解、记忆、分析、推理。教师应配合课本充分利用图表、图形、模型、多媒体演示等,为学生认识和探索微观化学世界提供生动的形象,也为知识的再现提供依据;指导和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及分析,从中提取最具特征的信息;逐步建立起将二维平面图在脑海中转化为三维实物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材中有关晶体结构的教学内容,是进行三维想象教学的绝好教材。如原子晶体部分讲授金刚石的结构时,教师可自制球棍模型并结合课本示意图(如下图),师生共同从中挖掘出下列隐含信息:

信息①:本图仅“提取”了金刚石(宏观物质)的极小部分,成比例 “扩大”(合理想象)后,显示的碳原子(微观粒子)之间的空间联接方式。

信息②:每个碳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相同:被相邻的4个碳原子包围,处于4个碳原子的中心,通过共价键相连构成正四面体结构。其键能、键长、键角(109°28′)均完全相同。

信息③:想象这样的正四面体作为“微粒”,通过共用碳原子相互联结,向空间无限发展,就构成了一种稳定的、空间网状结构。从而完成由客观事物(图形)→微观粒子(碳原子)构型→宏观物质(金刚石)的空间想象思维过渡(主要思路如下图)。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普遍感到眼中有物、脑中有景,不仅对金刚石晶体构型理解透彻,印象深刻,而且有效地激发想象能力。

如:(11年全国理综37题)(5)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胞边长为361.5pm,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 个氮原子、 个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 g·cm-3。

该题要求考生根据金刚石的结构答出立方氮化硼晶胞里的氮原子、硼原子数及立方烷的密度。却并未给出金刚石晶体结构示意图,这正体现命题者匠心独具:中学化学教学应回归课本,重视能力。考生只须掌握金刚石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正四面体,并具有一定的微观三维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即可顺利得出答案。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开拓认识新领域、开创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离不开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意识。如教材在“离子晶体”中给出的氯化纳晶体结构示意图(如下图),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图中表示Na+的小球有14个,而表示Cl-的小球只有13个,并不相等,怎么与氯化钠的化学式不符? 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局限性,充分揭示其结构特点:

图1

图2

特点① NaCl晶体结构是由Na+和Cl-各自构成的立方面心结构穿插而成。图一只是表示构成NaCl晶体的一个“微粒”即晶胞 ,晶胞在空间无限重复就产生了宏观晶体。

特点②:构成晶胞的点、线、面、体所处的位置关系并不相同。如有的Na+处于晶胞的顶点,应想象出单元晶胞沿三维空间扩展时,每个处于顶点的Na+同时被8个晶胞所包围和共用,故每个晶胞含有1/8个Na+;位于面心上的Na+只含1/2个Na+;处于棱边上的Cl-只含1/4个Cl-;而处于体心的Cl-则不共用,完全属于该晶胞。

特点③:晶体计算应以微粒所处位置对应比例为标准。如一个晶胞中含Na+数:12×1/4+1=4,含Cl-数: 8×1/8+6×1/2=4, 所以有 Na+∶Cl-=4∶4=1∶1→NaCl(化学式)。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想象力。用 “分割”法,将NaCl的一个晶胞平均“切”成8等份,每份为一个小立方体(如图2)。以此为依托,可设计思考题:已知NaCl晶体的密度为a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求两个最近的Na+中心间的距离(cm)。

上述题型在近几年高试题中多有涉及,如:(08海南24题)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结构图所示,问该化合物的化学式;(08年广东27题)(2)已知MgO的晶体结构属于NaCl型。改正某同学画的MgO晶胞结构示意图中的错误;以及(09年海南19题)已知CaF2的密度求晶胞的体积;(11年江苏卷21题)求CuCl的化学式等。其解题思路基本类似求食盐晶体的化学式及上述思考题,在教学中注重了该项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求解问题时都能得心应手。

二、善于联想,培养想象的发散性

联想是根据化学知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纵横相交的特点,通过某些共同点而将相关事物联系起来想象的思维过程。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培养学生三维想象力的广阔领域。教师要能抓住本质特征,启发学生纵横相联,将分散在教材中的相关分子空间构型的知识,以规律加以归纳,使之系统化,可增强学生想象的发散性及灵敏性,使创造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1)关于键角相等的相关联想: 键角是判断分子空间构型的一个重要数据,键角反映结构特点,而结构则决定键角的大小。若已知正离子CH3+中的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且3个键角相等,可推断其空间构型应类似于BF3:以碳原子为中心呈平面正三角形结构,键角120°。根据键角相等的发散联想:如键角均为120°的乙烯、苯、石墨,利用数学中几何构型的点、面、体有机联为一体:

(2)根据结构相似的迁移联想:如怎样判断有机物CH3—CH=CH—C≡CCF3分子中6个碳原子是否同线或同面? 若缺乏联想、迁移的能力,必然无从下手。该题突破口在于该分子中的碳碳键及碳碳三键,联想到课本中的CH2=CH2及CH≡CH的空间构型,乙烯中六个原子共平面,乙炔中四个原子共直线;再想像将产物中两端相应的H原子分别被-CH3和-CF3所取代,通过 “切割”、“拼接、“取代”等思维加工,即得出 CH3—CH=CH—C≡C—CF3的空间构型(如下图)。若再提出,该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呢? 可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一步升华。

(3)根据空间构型相似的发散联想: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结构信息,通过梳理,将构型相似的一类物质,联成一体,例如:学生最为熟悉的CH4其结构是以碳原子为中心,4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C—H 键的夹角为109°28′, 以CH4的空间构型为联想的基础,可建立如下网络:

三、利用所给信息进行推理联想

推理联想是以一种事物的某种基本特征为依据,通过分析、推理等,推导出其他事物具有相应特征的想象方法。

①如已知1,2,3—三苯基环丙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则 1,2,3,4,5—五氯环戊烷有多少种同分异构体? 该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敏锐接受信息解决五元环空间异构的问题。本题的难点在于既要考虑氯原子的位置异构,还要想象氯原子位于环戊烷平面的下方或上方而形成的空间异构:①5上0下 ②4上1下 ③3上2下(邻) ④3上2下(间)

②如某共价化合物含有碳、氢、氮3种元素,已知分子内4个氮原子形成内空的正四面体,每2个氮原子间有1个碳原子;无C-C键,C=C键,C≡C键,求该共价化合物三维结构式。

本题的入手点在于4个氮原子的空间构型类似于白磷分子,从而可以将解题过程分解成4个思维步骤(如下图)。不难得出其结构中含有4个6元环,分子式为C6H12N4。

总而言之:教师应不断探索教学艺术,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应更为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化学课堂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键角碳原子晶胞
分子中键角大小的比较
四步法突破晶体密度的计算
典型晶体微粒组成及晶胞参数计算常见考点例析
浅谈晶胞空间利用率的计算
碳链异构有关的同分异构体书写补遗
高温下季戊四醇结构和导热率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分子中键角的大小比较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以晶胞中原子坐标参数为例
“碳”疑解惑
有机化合物命名易错题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