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李咏梅 施鹏飞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人宇*
铁是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日粮中铁含量不足会引起动物生长受阻,血红蛋白合成不良,从而出现贫血症(张元跃,2002),而动物摄入过量铁则会发生铁中毒(杨顺江,1989)。因此,准确测定饲料中铁含量具有重要意义。二元络合物体系邻菲啰啉光度法是测定铁的传统方法,此法灵敏度较低,反应2 h后才能稳定可测,且选择性较差(王书华和董士元,1997)。近年来,三元络合物体系光度法因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选择性好等优点应用日益增多(王爱荣等,2005)。此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因能提高准确度、灵敏度和选择性等分析性能而备受关注(陈孝进等,2012;毕韶丹等,2008)。本实验利用铁(Ⅱ)-邻菲啰啉-灿烂黄三元络合物体系,建立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铁含量。
1.1 仪器与试剂 756CRT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2数显恒温水浴锅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pHS-3C型酸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XS2马弗炉(宜兴市前锦炉业设备有限公司)。
铁(Ⅱ)标准储备溶液(100 μg/mL):准确称取0.7020 g 硫酸亚铁铵,溶于硫酸 (V∶V=1∶1)50 mL中,定容于1 L容量瓶,贮存于聚乙烯瓶中,4℃保存。铁(Ⅱ)标准工作溶液(10 μg/mL):精密吸取10.0 mL铁(Ⅱ)标准贮备溶液,用水稀释定容至100 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 5.7;邻菲啰啉溶液:1.0 ×10-3mol/L;灿烂黄溶液:1.0 ×10-4mol/L。实验所用硫酸、盐酸、盐酸羟胺均为优级纯,其他试剂为分析纯,水为双蒸水。
1.2 实验方法 在10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1.0 mL pH 5.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一定量铁(Ⅱ)标准工作溶液或样品溶液,1.5 mL 1.0×10-3mol/L邻菲啰啉溶液和3.0 mL 1.0×10-4mol/L灿烂黄溶液,用水定容并摇匀,室温下静置15 min。同时配制空白试剂。用1 cm比色皿,以空白试剂为参比,分别于波长493 nm和379 nm处,测量络合物体系的吸光度A493和A379,按公式△A=A493–A379,计算吸光度差值△A。
2.1 吸收光谱 以水为参比,分别扫描空白试剂、络合物溶液,吸收光谱,结果见图1。由图1可见,在pH 5.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空白试剂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387 nm。当铁(Ⅱ)加入其中后,使灿烂黄褪色,379 nm处的吸光度随着铁(Ⅱ)浓度增大而减小;生成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93 nm,493 nm处的吸光度随着铁 (Ⅱ)浓度增大而增大。由于△A值与铁(Ⅱ)浓度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故选取λ1=493 nm作测量波长,λ2=379 nm作参比波长,采用双波长光度法测定。
2.2 测定条件的优化
2.2.1 酸度的影响 不同酸度的介质对络合反应的发生与进程有很大影响,分别以乙酸-乙酸钠(pH3.6~ 5.7),乙酸铵 (pH7.0)和氨-氯化铵(pH7.5~11.0)缓冲溶液作为反应介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选择pH 5.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控制体系酸度,且用量为1.0 mL时,△A值最大(图2、图3)。而当pH<4.0时,试剂空白褪色太快无法准确测定吸光度;当pH>8.0时,△A值接近零,说明反应基本不发生。因此,本实验选择加入pH 5.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用量为1.0 mL。
2.2.2 邻菲啰啉用量的影响 邻菲啰啉用量对络合物的生成有较大影响。当1.0×10-3mol/L的邻菲啰啉溶液用量为1.5~3.0 mL时,ΔA值最大 (图4)。而当邻菲啰啉用量小于1.5 mL时,邻菲啰啉与铁(Ⅱ)络合形成 Fe(phen)32+的能力减弱,反应速度变慢,反应不完全且难以稳定,ΔA值较小,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均降低。本实验确定邻菲啰啉溶液加入量为1.5 mL。
图1 吸收光谱
2.2.3 灿烂黄用量的影响 灿烂黄用量对络合物的生成有较大影响。当1.0×10-4mol/L灿烂黄溶液用量为2.8~4.0 mL时,△A值最大(图5)。而当灿烂黄用量小于 2.8 mL 时,Fe(phen)32+与灿烂黄阴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减弱,反应速度变慢,不利于络合反应的完成,△A值较小,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均降低。本实验确定灿烂黄溶液的加入量为3.0 mL。
2.2.4 反应温度的影响 由图6可见,当温度为10~40℃时,△A值基本不变;当温度为50~100℃时,△A值升高但很不稳定。这是由于高温条件会使络合体系产生浑浊,使△A值增大且不稳定。为了保证测定的准确度,并便于操作,本实验选择室温下反应。
2.2.5 反应时间与稳定性 由图7可见,反应开始后,△A值迅速增大,反应15 min时,△A值达到最大,并保持6 h基本不变。本实验选择反应时间为15 min。本方法生成的三元络合物与王书华和董士元(1997)报道的二元络合物相比,稳定性明显提高,反应时间由2 h缩短为 15 min,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
2.3 工作曲线与检出限 在一组10 mL比色管中,分别准确加入10 μg/mL铁(Ⅱ)标准工作溶液0、0.10、0.20、0.40、0.60、0.80、1.00、1.20 mL, 按实验方法测量体系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图8)。由8可见,线性范围为0~1.2 μg/mL,线性回归方程为 ΔA=0.5858 Ρ (μg/mL)+0.0075, 相关系数r=0.9999。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3.3×104L/mol·cm,较何建英等(2003)二元络合物体系邻菲啰啉光度法灵敏度提高2倍。对空白试剂进行11次测定,求得标准偏差s=2.7×10-3,方法检出限为DL=3s/k=13.8 μg/L。
2.4 共存离子的影响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对10mL溶液中10 μg铁 (Ⅱ)进行测定,相对误差≤ ±5%范围内,常见离子的允许量(以μg计,未做上限)分别为:Na+、NH4+、Mg2+、Ca2+、Ba2+、Pb2+、Cd2+、Al3+、I-、NO3-、SeO32-(1000),K+、Cr3+、OH-、HCO3-、CO32-、Br-(500),Zn2+(100),Co2+、Ni2+、Cu2+、Fe3+(10)。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加入0.5 mL 0.5%柠檬酸可掩蔽1 mg Ni2+,加入0.4 mL 5%硫脲溶液可掩蔽1 mg Cu2+,加入1.2 mL 0.5%氟化钠可掩蔽1 mg Fe3+(用于价态分析)。对于常见饲料无需掩蔽可直接测定。
准确称取适量饲料样品(豆粕2.0 g,玉米5.0 g)于瓷坩埚中,放在电热板上低温炭化至无烟,再放入马弗炉于500℃下灰化4~5 h,直至试样灰化完全后取出。 稍冷加入 5 mL(V∶V=1∶1)盐酸,加入1 mL 10%盐酸羟胺溶液,放在电热板上加热微沸数分钟,以保证全部铁的溶解和还原,冷却后移入5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过滤。精密吸取1.0 mL按实验方法测定铁含量,测定结果与国标法一致(表 1)(GB/T 13885-2003,2003)。 同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见表2。
表1 回收率实验结果
表2 饲料样品中铁含量的测定结果(n=5)
本实验建立了铁 (Ⅱ)-邻菲啰啉-灿烂黄三元络合物体系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的铁含量,方法灵敏度和稳定性明显优于传统的邻菲啰啉光度法,测定快速准确,精密度高,选择性好,完全满足饲料中铁含量的检测要求。
[1]毕韶丹,高俊杰,余萍.微乳液双峰双波长法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铁[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11):57 ~ 59.
[2]陈孝进,王菊纲,彭兰,等.紫尿酸双波长叠加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铁[J].化学分析计量,2012,21(2):72 ~ 74.
[3]何建英,陈丹云,丁彦廷.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豆类中铁的含量[J].河北化工,2003,5:61 ~ 62.
[4]王书华,董士元.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的铁[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7,8:41.
[5]王爱荣,谷永庆,王少冷.微量铁的分光光度测定概述[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12(9):5 ~ 10.
[6]杨顺江.动物微量元素营养学[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25~138.
[7]张元跃.动物的铁需要量与补铁[J].中国饲料,2002,7:22 ~ 23.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3885-2003[S].动物饲料中钙、铜、铁、镁、锰、钾、钠和锌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