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华
[摘 要]近年来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但小企业信贷在风险偏好执行上存在较多问题,风险偏好的传导与统一存在较大偏离。本文立足实际,通过对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识别过滤和分析判断进行了方法总结与提升,旨在促进统一风险偏好传导,减小与统一风险偏好的偏离度,促进小企业信贷业务在风险可控状态下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企业;风险偏好;传导统一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7-0074-02
1 前 言
风险偏好是风险文化的载体与核心内容。对商业银行而言,风险偏好就是银行为实现持续经营和赢利,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内,愿意接受的风险总量和特征。高管层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会在既定的风险偏好和现有的风险管理水平上将愿意承担且能够承担的风险,通过风险测度、产品定价和风险处置等系列方式进行主动管理和科学安排,将自身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差异的可接受限度和风险容忍度确立自己的标准与指标体系,并通过政策制度、授权管理、限额管理、经济资本、授信审批、绩效考核等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上而下地分解并传导,成为对各业务单元和分支机构的具体行为准则和工作目标与调节杠杆,从而将战略层面的风险偏好通过管理过程自上而下地传导、细化并融入到每一个具体业务过程与流程节点之中。
2 风险偏好传导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风险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且执行层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风险偏好自上而下的传导流程还存在不畅通、不明确;自下而上信息反馈不充分、不及时、不对称;考核模式中绩效考核杠杆作用下可能导致风险偏好的目标导向让位于关键指标等问题的存在,都将导致风险偏好传导的偏离,影响到风险偏好的统一与畅通有效传导。这些现象与问题在小企业信贷业务上体现尤为明显。
3 强化风险偏好传导与执行:“四线网筛过滤法”(1)“四线网筛过滤法”是一种对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进行识别过滤和分析判断的方法,参照物质元素组成概念,将抽象的风险偏好概念采用物化法形象的物化为统一风险偏好的具体标准要求和指标体系,直接转化和量化为可测、可评、可控与可甄别判断的不同压力的风险元素,将这些风险元素按其内在性质所隐含的风险大小不同归纳和分类为“超高压、高压、中压和低压风险元素”,压力越高的风险元素代表其隐含风险越大,并分别将这些不同压力的风险元素按性质不同分别归类到“政策法规线、经营财务线、用途用量线和风险控制线”四条线来对小企业信贷风险进行筛选过滤与分析判断。四条线过滤风险的过程恰似四线一面组成的一个网筛,对信贷项目通过网筛过滤来识别和分析判断其风险大小是否符合统一风险偏好,分析出小企业信贷项目中不同性质风险的具体差异性和与商业银行统一风险偏好的偏离度,进行全面过滤识别和对比分析判断后,最终做出对小企业信贷项目取舍的综合评判和选定决策。由于整个风险识别过滤过程神似网筛过滤,因此而命名为“四线网筛过滤法”。由于不同的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可以预先通过对“四线网筛过滤法”的筛眼的大小来进行调节,而组成筛眼大小的决定因素是由不同压力分类的风险元素和其使用量的多少决定。风险容忍度高的商业银行,对分好类的风险元素在选用量和压力高的风险元素使用上可做趋少选择,则过滤的筛眼放大,风险容忍度提高;反之则相反。风险把控紧松倾向,完全可以根据商业银行战略定位与风险偏好来确定并调节选择。通过“四线网筛过滤法”过滤筛选后的小企业信贷项目,可以有效减小与统一风险偏好的偏离度,更加符合商业银行确定的风险偏好目标和发展战略定位。将“四线网筛过滤法”运用到商业银行业务单元与流程节点之中,分别在不同业务单元与流程节点上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小企业信贷项目进行网筛过滤,可以有效统一风险识别过滤和分析判断指标,统一对风险偏好的整体认识执行,提升对统一风险偏好执行的整体贯穿力,保持风险偏好在不同流程节点得到如出一辙般贯彻执行。
(2)以“四线网筛过滤法”之政策法规为红线:政策法规中的风险元素往往都是高压以上的风险元素偏多,政策法规作为红线原则是不可触碰和逾越的。把小企业是否依据公司法等法规依法注册成立、注册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到位,有无到位后抽逃注册资金现象、小企业注册后是否依法进行经营管理、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政策与结构调整要求、是否符合节能减排与环保要求、是否符合信贷与行业政策、是否属严格控制的产能过剩行业或列入被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是否列入各类重大违法违规企业名单、是否属小水电、小水泥、小钢铁、小造纸等不符合绿色信贷标准的十二小企业,是否符合绿色信贷标准、担保措施是否符合担保法以及客户信用等级、成立年限和实际控制人从业经历与个人信用与诚信意识、企业商誉等是否符合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制定的客户、产品与区域政策、特殊行业是否取得相关特殊经营资质等。把这些国家与行业政策法规的规定与要求由抽象化进而物化后,直接转化为组成“四线网筛过滤法”所需的政策性风险元素,将物化后的这些政策性风险元素编织成一条政策法规红线对小企业信贷项目进行合法合规政策性过滤,保证筛选过滤后的小企业信贷项目在国家政策法规规定与要求的政策框架之内。
(3)“四线网筛过滤法”之经营财务常态线:商业银行首先筛选支持的应该是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处于正常状态并且成熟、稳定和具有成长性的小企业。一个健康而具有成长性的小企业其经营与财务指标必须处于最基本的正常状态,企业的经营与财务必须保持其持续性、稳定性与成长性。经营与财务主要指标中销售收入是否稳定并稳步增长、销售利润与净利润是否处于合理增长水平、资产回报与负债成本是否处于合理水平、资产负债比率处于行业平均值之内、企业对外或有负债的大小和代偿的可能性、与关联企业是否存在非正常的关联交易、是否存在关联企业资金的相互不合理占用、上下游客户是否稳定、历年订单与后续订单是否稳定和增长、销售渠道是否通畅、产品销售及货款回收是否正常、现金流入是否正常并处可控状态、税收与三费缴交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拖欠工人工资、非财务数据反证企业经营与财务是否处于真实与正常状态、是否存在盲目投资盲目扩张等行为。把这些经营与财务关键指标按法直接转化和量化为经营财务性风险元素,在对这些不同压力的风险元素分类排序后将其编织成经营财务常态线进行风险过滤,使筛选过滤后拟支持的小企业信贷项目处于经营财务常态线之中。
(4)“四线网筛过滤法”之用途用量合规线:企业贷款需求中其需求量合理用途合规这是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核心指导思想。小企业客户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其资金实际经营需求量与真实用途必须符合企业经营特点与实际经营周转用量需求、必须按审核方案设定的合理用途监管使用、符合受托支付要求的应严格执行受托支付,保证符合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规定要求。小企业是否存在非法集资、是否涉足民间高息借贷、是否在多家银行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是否存在利用集团成员企业或控股企业作为融资平台向银行申请贷款、取得的银行贷款使用时是否严格做到不用于股票、期货或股权投资等严格禁止用途、在用量需求测算时,应以满足企业实际真实资金需求量为依据,是否做到适度配置信贷资源、如少于需求测算配置贷款和超出需求测算配置贷款,都会积累风险、放大风险、意外引入风险,造成风险放大后对风险的掌握可能失控。把用途合规用量合理等指标直接转化和量化为用途用量合规性风险元素,并将这些不同压力的风险元素编织成用途用量合规线进行风险过滤,检验筛选过滤后拟支持的小企业信贷项目是否达到用途合规用量合理要求。
(5)“四线网筛过滤法”之风险可控是底线:风险无处不在,要使小企业信贷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减小,前提是必须做到风控流程的每道节点实现风险可控。在风险控制措施上,商业银行普遍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要求选择运用风险缓释工具来强化风险缓释管理。针对小企业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实际问题,要充分认识第一还款来源是防范信用风险的关键,是判断能否按时足额归还银行贷款本息的核心依据,要防止只看押品的“典当行思维”。小企业的现金流入量能否有效覆盖银行的贷款本息、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是否始终处于足额有效的保障状态、是否有效把控企业销售收入按时按规定比率归行以及把控好小企业资金的流动方向;第二还款来源中采用抵押担保的,抵押品中重要的风险要素的控制如抵押品所处的位置与环境、抵押品权属性质、使用状态、变现能力、产权明晰度、抵押品是否内涵有公益性质以及抵押品总价值对贷款本息的实际有效覆盖等;对采用第三方保证担保方式的,担保人是否具有较强的担保代偿能力、担保人在行业中的地位、竞争力以及信用状况与诚信意识、担保人与被担保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关联交易与关联占用,是否存在担保人与被担保人之间交叉担保、相互担保或循环担保。如小企业为小企业担保,担保人的代偿能力尤其要做重点分析。要确保小企业信贷风险达到可控底线,贷后监管值得重点一提,从监管部门和各类审计检查发现与揭示的问题看,问题集中在贷后管理环节的较多,贷后管理不严、管理不到位、贷后管理违规操作等集中反映出“重贷轻管”思想根深蒂固,对贷后环节的工作实行精细化的严格管理已成为落实风险可控底线要求由时点转向时段监管延伸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把风险控制手段的有效性作为是否能有效控制风险判断的重要依据,将这些风险控制手段与风险缓释工具和管理要求等要素直接转化和量化为风险可控底线性风险元素,并将这些不同压力的风险元素归类后编织成风险可控底线进行风险过滤,检测拟支持的小企业信贷项目是否满足风险可控底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