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其成因研究

2012-08-30 21:14高鸽
青年文学家 2012年13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解决措施对策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代理监护人的照料和学习辅导、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沟通、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等方面,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对通渭县留守儿童生存现状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就如何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留守环境,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解决措施;对策

作者简介:高鸽,1983年生,女,汉,河南郑州人,安康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242-01

一、引言

本文选取了通渭县劳务输出相对集中的乡镇为调查区域,以A学校和B学校为调查中心,采用问卷、个别访谈、个案追踪和集体访谈等方法对当地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留守儿童形成机制

1、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

外出务工的家长又整日忙于打工,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没有时间与精力再过问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变化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2、教育观念问题

认为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学生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孩子个人的先天因素决定的。当然,对于通渭县来说这里农村留守子女的监护人对教育的观念还是很强的,但是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对儿童进行学习上辅导,只能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令人担忧。其中有位同学在作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写道: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令我最烦恼的事情是学习成绩不好,缺少人辅导,考试留级的现象,会使我们留了级的学生很烦恼也很苦闷。那是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由于学习的不努力,在那年学校放假的时候,我的名字被列在了留级生的名单里面,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在回家的路上我流了无数的泪。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含辛茹苦的父母,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很不是滋味,当母亲问我是否升级的时候我羞愧难当,什么也没有说,径直走进自己的房间。父亲猜到了我没有升学,气呼呼地把我从房间里叫出来大骂了一顿,直到父亲骂累了,我才被放回自己的房间去睡觉,可是我却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觉,耳畔只有父亲那严厉的声音在回响:“没出息,没出息”。但凡留级生,遭遇都是如此吗?我们渴望温暖,我们也有自尊心,我们也渴望自爱,这是我对父母老师说的知心话。

3、亲情疏远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浑然天成的亲子氛围。母爱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缺失母爱会使孩子心理缺乏稳定感,将产生情绪和人格上的偏差或障碍;父亲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勇敢和坚强等,缺失父爱的孩子比正常的孩子更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适应不良,因此,二者缺一都是对孩子莫大的损失。留守儿童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会导致父母的非自然缺损,因此,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从以下研究者的田野记录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心理感受:

xx的父母在他5岁时就去银川打工了,两三年才回来一次,他的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而他则一直跟奶奶、婶子以及叔叔的一个女儿(堂妹)、一个儿子(堂弟)生活在一起,叔叔也长年在外打工,奶奶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他的生活主要是靠婶子照顾。

当我问他想不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他很平静地看着我说:“不怎么想,我都不知道想他们什么了?”我有点吃惊他那种少年老成的语调。“我们不在一起生活,没有可想的事情,他们走的时候我还小,记不起什么了,现在的联系也只是过一段时间打个电话。”他说话的口气然人感觉他不是在说自己的事而是在叙述一个毫不相关的人。

我接着问他打电话都跟爸爸妈妈说些什么,他说:“就说下家里的情况,奶奶的身体,我的学习情况,当然我也要问一下他们过得怎么样了。”当问及他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婶子的照顾如何时,他显得很激动:“特别好,我二妈(方言:婶子)对我跟弟弟(堂弟)妹妹(堂妹)一样,比我妈妈更关心我,我的吃穿住用都是二妈管的,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二妈总是平分三分不偏不向,走亲戚赶集的话,婶子会把我们三个全都带着,给别人介绍时也会说三个都是她的孩子,平时在家如果堂弟堂妹不听话,二妈会支持我教训他们,我也一直都把她当亲妈妈。”

他接着告诉我说,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他去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呆过一个月,上了一个月的学,后来因为不习惯那里的生活又回来了,我问他具体的不习惯什么时,他停了好久才说:“我想家,想二妈,还有弟弟(堂弟)妹妹(堂妹),总觉得爸爸妈妈那不是我的家,那里很陌生,学习也没动力。”他的话让人喜忧参半,想家,但不是父母的家。

可见,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忽略了对孩子的亲情抚慰,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留守儿童对于自己的父母的感情也就日渐疏远,以至于形同陌路。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1、经济原因

随着中国改革大潮成绩的突显,社会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化,农村耕地的现状已不能完全满足现有农村人口的各方面需求,于是为了维持生计,农村大部分剩余劳动力纷纷涌进城市。而对于大部分农村打工者来说,他们依靠每天超负荷的工作和维持最低标准的生活来获取有限的打工收入剩余。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因此,他们的学龄子女只能留在原籍,成了留守儿童。有许多农村打工者在谈及对子女教育的时候总是用负担不起、挣钱太少、挣不到钱、供养不起、城市消费太高等等跟收入和经济相关的词语来解释其子女留守的原因,充分说明农村打工者在城市较低的收入和经济地位是其子女留守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2、 观念原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通渭县这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占了全县总人口的30%,以单亲男性外出打工者最为普遍,由于没有什么技术,从事的职业一般都是最苦、最累、最重的体力活,而打工的地域一般都集中在省内一些用工量大的城市,以便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高的生存资料。同时这里还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不外出打工的就会被当地人看不起,认为没有出息。伴随着城市化现象的迅猛发展,进城打工以成了农民获取生存资料的捷径。由于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部分暂时没有外出想法的农民看到别人外出打工所带来的实惠的同时,痛下决心,纷纷加入了打工者的队伍,在不同程度上促使留守儿童的数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多;此外,受农村经济条件的影响,外出打工者对孩子的生活起居方面关注程度较重,这为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种下了“恶果”。

五、对策与建议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或者每半个月交流联系一次。在每次打电话回家沟通的内容上,谈话的内容不要仅仅局限于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而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尝试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世言、赵起城、王书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凸现——来自河南的调查报告[J].聚焦三农,2011.(04)

[2]、吴予.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J].人大建设,2011.01

[3]、李振刚、杨继仁.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基础教育刍议,2011.01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解决措施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