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历史发展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长期被认为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是马克思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变化的理论构成了马克思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也是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非常重要的几个部分。马克思对现代性思想的研究是基于社会历史发展理论的角度,此外还应注意到他的历史语境。然而,马克思对现代性所做的这些批判性反思则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关键字: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理论;挑战
作者简介:常嘉宝,1987年1月生人,女,河南洛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201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A81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205-02
一、社会形态与社会发展理论
马克思对现代性思想的研究是基于社会历史发展理论的角度,此外还应注意到他的历史语境。社会历史发展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长期被认为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是马克思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究其根本,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形态”概念。“形态”原本是一个地质学的概念,说明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的不同特征,马克思将之借用过来,用社会形态来表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或不同质态。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则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对社会形态做了说明:“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鼓励的地点上发展着。一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体,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1]据此马克思主义学家们概括出了“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变化的理论构成了马克思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也是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非常重要的几个部分。
(一)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研究[2]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分七个章节详细讲述了资本主义进入现代化的手段,从资本原始积累开始,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资本怎样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又怎样产生更多的资本……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3]书中以这样一段话开始引出了资本原始积累。从第一章到第七章的内容大致如下:先举例说明资本家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紧接着是无产阶级15世纪以来一直承受着压低工资的法律;被资本家剥夺、奴役。 这时问题就出现了,那么资本家是如何产生的?资本家的由来: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最初也是农奴的管事;在租地农场主的不断剥夺和驱逐下无产者进入到了城市工业行业中,于是工业中的剥削又无处不在随后工业资本家产生。这样循环着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这不是结果这仅仅是开始,就好像宇宙大爆炸理论一样。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所说的他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仅限于西欧各国。只是说不能把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具体道路,即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相分离、剥夺农民、变个体小生产为资本主义大生产,当做资本主义起源的一般道路或唯一道路,而不是说只有西欧资本主义起源才走这条道路,其他国家资本主义起源都不会走这条道路,更不是说只有西欧各国才具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西欧以外的其他国家都不会产生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有三种形式,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这里只加入了西欧资本主义的起源是因为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形式。
(二)关于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向问题[2]
西方社会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农业化、工业化成功地进入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按照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人类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出现了一个重大的新现象或新事物那就是“世界历史”。以中国为例: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和世界间的大门,但是落后的中国很快便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这里掠夺我们的资源奴役我们的人民。直至今日中国的近代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当时孙中山先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寻求强国强民之路,他看到了现代资本主义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于是寻求资本主义强国之路,但是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与阶级对立。这也是他没能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点马克思有很清晰的认识:“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4]对于强国强民的问题,马克思在探索中就俄国当时的现状提出了疑问:“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5]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跨越卡夫丁峡谷”,跨过资本主义制度。
(三)资本主义社会与现代社会及其历史地位问题[2]
作为现代性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前提,资本主义构成马克思批判的对象。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只是现代社会所采取的一种形式,并不是现代社会本身,现代社会也可采取社会主义的方式存在,也就是社会主义也是社会转型的一种可选途径。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以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6]其实这恰恰展现出了一种历史的进步。马克思批判的是资本主义的制度、矛盾,也就是世界性的农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他用了“现代”这个时间褒义词肯定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肯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也就是马克思很好的扬弃了资本主义。那么,可以说马克是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是批判的,对现代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科学技术和启蒙思想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