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亮亮(华东师范大学 艺术研究所)
沈美华,1969年出生于宜兴紫砂世家,自幼跟随姑妈沈蘧华大师学习紫砂艺术,后师承姑父李昌鸿大师学习传统紫砂壶技艺。2011年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
作品以其理性传承名家手法和传统工艺,延承家学并凭借女性特有的敏感破格创新,被誉为与传统融合的典范。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展中获奖,2001年作品《太湖浪花》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质奖;2002年作品《大合欢系列》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质奖;2003年《印心莲花》、《祥云如意》入选“江苏工艺品博览会”;2010年《荆溪浪花》、《一品梅花》被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收藏;2011年《紫砂“高德忠”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现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
图1 青年陶艺家沈美华
紫砂壶与书画艺术的渊源关系由来已久。早在明清文人士大夫中就有“壶以字贵,文以壶传”的美誉。二者结合的表现形式与图示语言的多样性已从历代名家的作品以及文献中有迹可循。明代以吴门大家沈周、文征明以及陈继儒、董其昌等士大夫参与在紫砂上进行书画创作,清代陈曼生及西冷八家等文人墨客参与壶型设计及书画创作,再到近代吴昌硕、吴湖帆、潘天寿、唐云等近现代名家都参与了紫砂艺术创作……
出生于阳羡紫砂世家的闺秀——沈美华,有着江南女子的清秀与朴实。透过她的作品,感受到的是回归传统的悠远、质朴无华的平实以及抒情流畅真挚。自幼在其制壶名家的叔叔沈汉生和姑妈沈蘧华的教导和影响下,对紫砂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传统开始的。特别是其姑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昌鸿和妻子沈蘧华大师都是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的高足。他们的作品根治于传统,富有古朴典雅的沉着与大气。这些看似刻板的壶形、规矩的线条、统一的刻划,在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的沈美华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一坚守就是将近二十年。
图2《金瓜茶具》,沈美华制壶,吴锦川刻绘
我认为,解读沈美华的紫砂茗壶中蕴含的传统精髓,有两点独特性蕴藏其中。
其一,她的作品根治于传统的土壤,却又不乏新意。沈美华制作的“瓜形”、“茄段”、“扁鼓”、“扁樱”、“石瓢”等形制的紫砂壶,可以说是对传统制壶传统的延续,样式属于纯粹的传统类型。但是我们从造型上、工艺技术上、泥料上来看又不乏当今时代特征。她以传统壶形的经典线条和结构,融合女性潜在的柔婉,营造的是清新优美的全新线条。作为一名女性能达到如此艺术水准是难能可贵的,它十分朴实、稳重、敦厚。
其二,她的作品是自我真情的自然流露,质朴无华。沈美华常常运用壶体量的大小、造型的方圆、线条的曲直、色彩的冷暖等等对比元素,以调和创作过程中心绪的涌动,使作品表达出符合自己性格的淡然、天真与平和。《名壶图录》说道:“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沈美华不正是那美丽娴静的制壶佳人吗?
与沈美华有着截然相反性格的,留着长发、络腮胡的新文人画家吴锦川,常年居于阳羡、毗陵两地,以绘画、教书为乐。传承文人笔墨首先要彻悟古人品性,从自身的秉性、修养做起。顾森先生说锦川先生“南人北相”,有庙堂之气,但是锦川先生似乎对北方山水并无多大兴趣,而是钟情于南方太湖一带山色。
锦川先生自幼习画,追摹古人笔墨,临习古代大师名作。山水取法元季四家,尤崇云林。后学渐江笔意,写江南太湖山色。花鸟寻迹于宋徐崇嗣,明白阳山人,清南田诸家。以勾写点染画法写园中花木、田间果蔬、池中莲荷。阳羡为江南丘陵地区,毗陵也以太湖山石为著。锦川先生常年居于两地,故用细笔短皴摹写太湖景色,以山石取意,以渔舟取趣、以亭阁取境,一片禅意、祥宁之境。锦川的花鸟画也是取自传统文人画题材,有谦谦君子喻意的莲蓬、荷叶、兰草;有农耕隐逸趋向的枇杷、荸荠、芋头;有山林田地飞窜的麻雀、蜻蜓、蚂蚱。用的是兼工带写的细笔,着的是淡淡幽静的墨色,传统的一波三折、穿插出枝、连皴带染,透息出的是彻底的文人绘画传统。他常与朋友围坐在“退山画房”,品茗、谈心、交读甚欢,时而低声沉吟,时而放声大笑,此乃真性情也。常常小酌几杯之后挥毫泼墨,一蹴而就,看似随意勾写,实乃率真之情自然流露,吾辈观之,啧啧称叹。
图3《莲心》,沈美华制壶,吴锦川刻绘
图4《子冶石瓢》,沈美华制壶、李昌鸿刻绘
图5《高德钟》,沈美华制壶,李昌鸿刻绘
图6《圆珠》,沈美华制壶,吴锦川刻绘
一把壶、两个人,一静一动、一开一合,是吴、沈两位青年艺术家是对于传统的理想的趋同,对文人情趣的追寻,对艺术真知的认同使得他们有了合作的基石。的确如此,从一把把二人合作的紫砂茶壶来看,质朴的壶形简单而落落大方,壶身上的山水花鸟画干净利落,毫无娇柔做作,繁冗啰嗦的修饰。“天然去雕饰,出水如芙蓉”,给观者带来的是地道的淳朴、秀美的画面和平淡的意境。沈美华和吴锦川同是阳羡人,虽然一个专注于制壶,一个着力于绘画,但是对于传统的共同理解使得他们很早就结识。两人亦师亦友,常常就创作的一个观点而相谈甚欢,交流创作心得,并在深圳、西安、太原等地成功举办了“翰墨壶韵”的合作展。
图7《逸韵茶具》,沈美华制壶
图8《莲心》,沈美华制壶
图9《大竹颖提梁》,沈美华制壶、吴锦川刻绘
图10《旭日东升》,沈美华制壶、吴锦川刻绘
像锦川这样按捺不住寂寞的文人书画家们,参与制壶的热忱愈发高涨,从幕后的鉴赏者一跃到前台,成为参与者、设计者、制作者。像美华这样的制壶者们也希望所做之壶有更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也在默默地寻找艺同之人。文人画家的智慧、才情加上制壶之人的精美壶艺,使得紫砂茶壶艺术价值得以升华,成为浓郁诗情、典雅画意以及造型唯美的艺术精品。
“翰墨壶韵,壶言画语”是对二位艺术家创作最好的诠释和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