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淑娟
预防性生物制品是国家为控制一些对人体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预防性生物制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不同于普通药品,其质量控制和流通、发放、使用管理都十分严格,一旦在采购、调拨及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都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我国预防性生物制品一直实行与一般药品不同的特珠的管理方法,生物制品财务管理也相应是严格的。
县级疾控中心没有设立专门的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机构,没有全面有效控制和监督生物制品的进销存管理。生物制品从进、销、存整个环节的管理脱离财务做监督,形成了一个体外资金循环。对生物制品重购销、轻管理,将生物制品的管理归类于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由业务科室负责采购、储存、管理、调拨。生物制品入库以后,只有业务部门填制出入库单,财务部门定期付款等工作,至于填报仓库进、销、存业务相关表证,设置仓库生物制品实物明细账,定期核对账存、实存数,查实账实差异原因,生物制品核算资料的归集存档等工作,则是可有可无,不符合不相容职务分开的内控控制原则,存在内部控制上的漏洞。生物制品的管理不是由负责财产物资管理的专业人员执行,无法提供准确全面的会计核算基础资料,使会计监督的作用不明显,起不到核算管理和财务监督的作用。
1.疾控中心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科目使用不够规范和统一,并未具体规定专用材料如何核算,而将收入挂在往来项目中,不将生物制品的收支和库存在财务账上反映,只是在业务科室内部记录。在销售生物制品时,按收付实现制记账,销售收入的实现以收到疫苗款为准,生物制品的成本费用以支付疫苗款及采购、运输、保管等费用为准。如果购入生物制品当期并未付款,则会计核算时就不能反映这笔事业支出,只能在付款时记账反映;如果销售生物制品时并未收款,则会计核算时也不能反映这笔收入,只能在收回这笔销售款时记账反映。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核算,导致账目不能如实、及时反映应收账款金额,使其财务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难以反映生物制品的真实进销存和收支情况。
2.疾控中心虽然由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生物制品会计,但往往身兼数职,再加上这部分业务仅是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没有相关的规范和账目设置可以借鉴,因此,出现了财务核算口径不一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生物制品财务管理的质量。
长期以来,疾控中心作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不存在经营的压力,对财产物资的管理停留在上级拨入,单位使用的阶段,基本没有对生物制品进行严格的财务管理的意识,导致了工作人员财务管理意识的淡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措施缺失,使管理存在漏洞。在思想上重视不够,致使在人、财、物的投入上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直接影响到了内部控制环境的健全。
目前,县级疾控中心的生物制品管理和核算停留在手工制单和记账的层次上,手工记账的易错性、复杂性和难以调整性使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财务管理的灵敏性和科学性无法得到保障。随着生物制品收发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从而给生物制品的财务管理带来了难度。
疾控中心应设置专门的生物制品管理机构,负责验收、调拨、管理生物制品。将生物制品的仓储、物流管理的职能从业务科划转到生物制品管理科室,业务科负责其使用指导及提供采购和调拨计划,不参与具体管理,使生物制品的管理统一纳入中心的物资管理体系,真正做到管办分开,各部门职能相互制约,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监管力度,有效防止了商业贿赂现象的发生。
疾控中心要健全生物制品入库手续,采购到货后要及时验收入库,填制入库单;销售或领用出库要填制出库单,以便登记应收账款明细账。设立生物制品会计,采用现代计算机管理技术进行生物制品管理,提高生物制品核算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度。建立健全生物制品总账、分类账、仓库明细账,对每笔生物制品出入库数量、金额进行分类管理,定期核对账目,保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月末、季末、年末对生物制品进行实地盘点,进行登记造册,并与生物制品实物明细账、财务部门总账、明细账核对,确保盘点数的准确性、真实性。加强往来款项管理,核对欠款金额。
1.强化库存管理。每年年初要求逐级上报上一年度计划量与实际使用量的差异分析。同时要求逐级上报各类生物制品使用量及库存量月报表,并借用预防接种月报表数据对生物制品使用量进行核实。以准确掌握需求及使用情况,为制定生物制品库存预算提供可靠依据,避免损失浪费,并满足接种需求。
2.强化资质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接种单位在领取(或购进)、下发(或销售)各类生物制品时除向供货单位索取和向接收单位提供《条例》规定企业及生物制品相关资质文件外,还应索取并提供“生物制品生产车间GMP证书”、“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注册批件”以及“进口药品注册证”、“进口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与国内代理销售机构的委托文件”等。
3.强化冷链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接种单位的生物制品应由专人负责运输和储存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关生物制品贮存和运输温度的规定。接收时,应当首先查验生物制品的冷藏条件及动态温度记录,在规定的冷藏温度要求下运输的方可接收。同时对生物制品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质量状况等内容进行核对,做好记录。所有记录保存至超过有效期2年备查。下发时发现不符合冷链管理规定的现象,应拒绝下发。
强化单位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单位领导有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才会做的更好。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应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人员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等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进入大规模的应用阶段,并被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共享,逐步实现疾控中心生物制品管理的现代化,将极大的提高生物制品财务管理水平以及管理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