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赟 刘 颖 颜玉玲
事实上,研究生、本科、高职、中职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不同的,研究生和本科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学生应更多地懂得“为什么”这样做,它们的教育应重在“理论”,而高职教育应重在“实际操作”,换句话讲,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是“一线操作工”,而不是研究员、高级管理人员,学生只需要一定程度地懂得“为什么这样做”,但要更多地懂得“怎样做”。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解决的问题是:为“谁”培养人?为“什么岗位”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
为了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市场需求调研。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人才“供给”所满足的市场“需求”应包括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或称为企业需求)两个方面。因此,我们采用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访问、人才招聘网站信息统计等方式主要对山东省(以鲁西南地区为主)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从对高职学生需求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存在对社会的需求,即高职学生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公平的就业环境,特别是需求全社会努力地转变轻视高职学生的世俗观念。
2.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
社会需要多少高职生、需要什么样的高职生,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决定的。但对学生就业来说,归根结底还取决于企业。因此,从这一点上讲,社会需求就是企业需求,即什么性质、多大规模的企业需要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企业需要毕业生在哪些岗位上做哪些工作?为完成这些工作,企业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知识与能力?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对企业需求进行了调查。
调查资料显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所占比重达90%左右,大型企业仅占10%;58%的企业表示引进该专业人员具有专科文凭就足够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于民营企业,占就业人数的83%,供职于国营企业的占6%,其他11%则集中于私营企业(而多数国营企业都是大型企业、多数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会计专业岗位群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三类岗位群,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出纳和收银、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仓管、营销等五类岗位。
以上是我们从高职学生和企业两个方面对市场需求调研的结果,通过对调查数据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提炼,我们的结论是:
1.为“谁”培养人?(即服务面向定位)
高职会计专业应主要为各类型、各性质的中小型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而不是大型企业培养人。理由是:大型企业一般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它们更迫切地需要层次较高的会计人才,如会计主管、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审计科科长或监事会监事。而中小型企业一般正处在发展壮大阶段,而且,调查显示,到09年时,全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多万户,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
选择中小型企业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面向服务面向领域实际上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契合。一方面中小型企业需要大批既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职业态度,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并且具有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会计职业人才,但由于中小型企业经济业务相对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而言较简单,且自身发展空间不大,不能长久吸引本科等更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使其在人才选择渠道上更倾向于从高职会计专业选拔人才;另一方面,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立足于会计职业岗位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现时需求并具有一定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将高职会计专业服务面向定位于中小型企业是高职会计专业发展高职特色教育、保障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必然选择。
2.为“什么岗位”培养人?(即职业岗位定位)
从上述调研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应定位于:各类型中小企业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各岗位群的具体就业岗位见下表。
3.培养“怎样”的人?(即培养规格定位)
高职教育不是直接培养领导者、决策者,我们要培养的是能为决策者做出决策提供备选方案、提供决策所需要的财务信息的人,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培养的人应掌握为完成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拥有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
4.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我们便可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各类型中小企业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群、会计监督岗位、会计管理岗位群和财务管理岗位群培养具有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一线会计专门人才。
把上述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即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系统学习和培训,打好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两个基础,掌握珠算、计算机、外语三种工具,具备会记账核算、会建账建制、会财务分析与审计、会组织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可简称为“2+3+4”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