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英,周国光
(1.东营市东营区史口中心卫生院,山东 东营 257000;2.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计生服务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功能不全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预后差。由于疾病的慢性、反复性 ,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及受躯体症状、精神负担、日常活动能力的下降,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患者会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1],治疗的目的不单单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如何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保持乐观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成为当今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治疗模式的改变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我院自2010-01~ 2012-01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干预 组男 18例 ,女 12例 ,年 龄 60~ 79岁 ,平均 65岁。病程 1~18年,平均3年;其中冠心病 9例,高血压 8例,缺血性心脏病 4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2例;心功能 NYHA分级Ⅱ级9例 ,Ⅲ级 11例 ,Ⅳ 级 10例 ;文化程度:小学 5例 ,初中 10例 ,高中 10例 ,大学及 其以上 5例。对照组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61~80岁 ,平均 66岁。病程 1~17年 ,平 均 2.5年 ;其中 ,冠心病 8例 ,高血压 8例,缺血性心脏病 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肥厚型心肌病4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3例;心功能 N YHA分级Ⅱ 级 8例 ,Ⅲ 级 14例 ,Ⅳ级 8例;文化程度:小学 4例 ,初中 11例,高中12例 ,大学及其以上 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心功能分级、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心脏协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首次住院患者,治疗均参考美国心衰的诊治指南。入选患者均自愿合作,签订知情同意书;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病史、无语言沟通障碍、无脑损伤或脑部疾病、无人格障碍以及智力障碍、无意识、听力以及肢体运动障碍等。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3.1 环境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为病人努力营造一个安静、舒适、轻松、温暖的病房环境,保持病室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尽量做到方便患者,提高环境的舒适度,照顾患者情绪,关心患者感受,减少疾病带来的不适,增加病室内的温馨氛围,满足患者需求。使患者在轻松环境下接受治疗。
1.3.2 运动护理干预:适当活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强患者体质,通常人们认为,休息是心衰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尽量避免运动,但是,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康复期采取一定的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受程度,可降低因长期卧床休息导致血栓形成或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有利于血管扩张 ,心功能改善 ,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心功能恢复。当患者心功能逐渐改善后,应尽早下床活动,第一周可进行步行训练 ,开始时每日 1次,每次5~ 10min,逐渐增加活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以轻体力有氧活动为主,如穿衣、洗漱、大小便、拖地、洗碗等,避免过度劳累,以活动不乏力为原则,避免诱发心功能不全。
1.3.3 体位的舒适:嘱患者采用半卧位或坐位卧床休息,使机体的耗氧量明显减少,肾脏供血增加,还有利于水肿的消退。为减轻部分患者肺表面张力 ,严格控制给氧量和肌耗氧量,氧流量2~3L/min,努力让患者处于放松状态,有舒适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采取被迫体位,因此,对长期卧床的患者给予软座垫或者软靠背垫,定时按摩、翻身,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引起的不适,避免褥疮的发生。
1.3.4 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及家属合理安排膳食结构,必要时进行营养知识的健康宣教,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以低盐、低脂、低热量、易消化、少量多次、多蔬菜水果的 “三低一易 ,一少两多”饮食为主。防止暴饮暴食或摄入过少,以免引起水、电解质失衡,避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烟、酒、浓茶或咖啡等,避免过热、过冷的水洗澡,以防刺激皮肤的感觉器官,引起血管舒缩 ,导致心脏反应。饮食以清淡为主,保持大便通畅,防治便秘,帮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大便时不能用力过猛,可给予缓泻剂,加强腹部按摩 ,尽量降低心脏的压力,以免诱发心衰。可多食如黄瓜、地瓜、芹菜、韭菜、香蕉、蜂蜜等食物,尽量避免食入产气的食物 ,如豆制品、牛奶等。另外,对于晚期心衰的患者,要控制好饮水的摄入量,饮水以解渴为度。
1.3.5 心理的舒适护理:随时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变化,由于疗程长,预后差,痛苦大以及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大部分患者对治疗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并且与亲友的隔离,害怕疾病对以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误解以及对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引起患者情绪的波动。因此,患者入院后,常伴有急躁、紧张、焦虑 和抑郁等负面心理。焦虑和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反应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和掌握患者精神状态以及情绪变化,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用稳重的举止、耐心的态度、热情的安慰、娴熟的技术来鼓励患者,使其转化不良心态,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指导患者家属规范对患者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劝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及心理疏导,让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与患者多交流,给予心理宣泄的机会,耐心向患者解释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鼓励患者并消除其恐慌心理,树立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工作,使患者真正获得生理及心理的双重舒适。
1.3.6 用药护理干预:强调药物治疗的必要性,讲解长期用药的重要作用,嘱患者应遵医嘱给予准确和合理用药,避免擅自更改药物剂量以及突然停药造成心衰加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2]。尤其是在使用洋地磺类药物时,要按时、按量给予,并定期检查心电图 、肝功能以及肾功能等指标。对突然发病的患者,可及时采用硝酸甘油类药物或给予心脏自按摩等急救措施。
应用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活质量量表(SF一36)测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有 36个条目,8个维度,评分分值最高 100分,最低0分 ,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内容主要包括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
采用 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s)
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评定标准 干预组 对照组一般健康状况 79.53±3.67 74.63±4.38生理职能 78.10± 5.50 72.40±4.31生理功能 80.03± 4.30 75.50±4.34躯体疼痛 76.53± 4.37 73.51±4.40活力 77.43± 4.63 73.14± 5.13社会功能 75.50± 4.60 72.42±4.43情感职能 79.10± 3.57 74.31±4.12精神健康 78.42± 3.03 73.23±4.6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临床综合征,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内容。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因此 ,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3],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能实施应用。减少对心力衰竭发作概率,使患者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疾病,以乐观的心态接受生活,有助于把握最佳治疗时机,综上所述,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并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王晓梅.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影响 [J].护理研究,2009,16(12):104-105
[2]关梅菊,曹清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J].齐鲁护理杂志,2010,6(9):76
[3]朱静.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6):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