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梅
(河北省景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北 景县 0535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好发于35岁以上的中年女性,其发病约在20%以上,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但对于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保守治疗多不能根治原发病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需进行手术治疗。伴随着人们对自身生存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子宫肌瘤患者希望保留子宫,并且要求手术美观、恢复快、创伤小。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完善,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维持了子宫的生理功能、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本文选择我院自2010-06~2012-06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腔镜在子宫肌瘤中的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自 2010-06~ 2012-06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 ,均经 B超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 )和对照组(25例 ),其中 ,观察组:年龄 25~55岁 ,平 均35岁;肌瘤 个数 1~ 3个,平均 2个;均为 已婚,已生育 22例 ,未生育 8例 ,肌 瘤类型:浆膜下肌瘤12例,肌壁间肌瘤 12例,阔韧带肌瘤6例;肌瘤直径在2~6cm;对照组:年龄26~54岁,平均 36岁;肌瘤个数1~2个,平均1.5个;肌瘤直径在 3~ 7cm;均为已婚 ,已生育24例,未生育6例;肌瘤类型:浆膜下肌瘤 10例,肌壁间肌瘤10例,阔韧带肌瘤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个数、生育次数、肌瘤类型以及肿瘤直径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 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入选患者均为已婚,年龄25~55岁,肌瘤直径在2~7cm,肌瘤个数1~3个。排除标准:排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病变者 ,以及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血液系统疾病者。
观察组给予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予心电监护,取头低足高的膀胱截石位,常规气腹穿刺,于脐部切口建立气腹,腹内压15 mmHg。将 0℃腹腔镜置入 ,避开腹壁血管以脐部及左、右麦氏点,于左右下腹麦氏点置入5mm操作孔,耻上两指处置入10mm操作孔,置手术器械,从宫颈置入举宫器,先检查盆腔器官是否伴有黏连,并探查子宫后壁的肌瘤形态、大小、数目及位置。若患者的血压正常,在肌瘤周边子宫肌层注入垂体后叶素6 U加入15mL生理盐水,若患者血压高,则在上述部位肌瘤隆起最显著处注射10u缩宫素,于肌瘤表面隆起的最突出部位用单极电凝切开 ,以肌瘤棒牵拉肌瘤,达肌瘤表面,长度为肌瘤直径的3/4,暴露肌瘤,以耻骨联合上方的操作孔将肌瘤锥刺入肌瘤内,在包膜内将肌瘤完整分离剥出,可边牵拉边旋转[1],将耻骨联合上方的穿刺孔扩大到1.5cm,使用粉碎机粉碎后将瘤体取出 ,采用1— 0维乔线来回连续缝合。再置入腹腔镜查看腹腔内的状况,最后冲洗盆腔和腹腔。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切口疼痛、盆腔黏连等。
数据均采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对比(±s,n=25)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对比(±s,n=25)
注: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住院天数观察组 76± 26 100± 49 4.6± 0.4对照组 90± 31 180± 96 5.2± 0.5
观察组患者术后,有 1例伴有切口疼痛,症状相对较为轻微,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 3例患者伴有切口疼痛,有2例患者伴有盆腔黏连 ,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主要是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的一种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有关研究报道得知,中年女性患有子宫肌瘤的比例约占 20%左右,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经查体数据显示,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呈年轻化趋势,大多学者一般认为,发病诱因主要与自身的雌激素分泌水平相关,子宫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以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大多数患者绝经后,子宫肌瘤可终止生长,甚至出现萎缩,激素分泌水平过于旺盛 ,出现子宫肌瘤的机率就越大 ,因此,激素分泌过剩是罪魁祸首。子宫是维护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器官,切除术后,卵巢血液供应受限,子宫、卵巢相辅相成的自然平衡被打破,子宫的内分泌功能缺失,最终出现卵巢功能衰退,因此,不能轻易切除。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仍以手术为主,其创伤相对较大 ,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腹腔黏连[2],即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给予麻醉及镇痛药物,但由于创伤较大的原因,不少患者术后仍存在难以忍受的疼痛感,甚至伴有很严重的呕吐现象出现,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无能适应患者对治疗的要求。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伴随着内镜微创手术的开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也备受临床医生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子宫肌瘤患者希望保留住子宫,甚至对于一些绝经后的妇女,也是如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以保留住女性的生育能力,还可以保持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具有痛苦少、干扰小、无黏连、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术野高清等优点,既可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又维持子宫的生理功能,同时保持盆底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腹腔镜子宫壁肌瘤剔除术具有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患者喜爱。需要注意的是,腹腔镜手术费用高,腹腔镜手术用全身麻醉,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术式操作并能完全适用于所有患者,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求腔镜医生具备熟练的镜下缝合、打结技术。因此,医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盲目追求微创术式[3],尤其是在术前应根据术者操作熟练程度、对器械性能掌握程度、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实施有针对性的手术。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状态,排除手术禁忌证。如:子宫肌瘤直径超过9cm的患者,肌瘤数目大于3个的患者均不适用于该术式。只要医生能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具备娴熟的手术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知识,则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该术式的操作技巧主要包括:①在进行手术操作之前,应事先将垂体后叶素做稀释液的预处理;②在做切口选择时,需要使用斜形切口,切开子宫肌层,有利于术者缝合;③在进行缝合时,由于客观因素,子宫后壁暴露困难,术者应将举宫器适度前倾;④止血成功的关键在于娴熟快捷的镜下缝合。切口选择:①在进行切口选择时,术者应准确无误,避免损伤输尿管、输卵管、子宫血管等部位;② 在进行切口方向选择时,为了便于操作,最好对前壁或后壁肌瘤做近宫底部横切口,使之与宫角保持距离,宫底部肌瘤做斜向纵切口。手术过程中,术者应随时做好开腹手术的准备,以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严重后果的出现,术中恰当的中转开腹,有利于避免强行腹腔镜手术带来的危害,这对降低患者生命危险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有1例伴有切口疼痛,症状相对较为轻微,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3例患者伴有切口疼痛,有2例患者伴有盆腔粘连,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上所述,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乐杰.妇产学科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2-126
[2]路运珍.两种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3):305-306
[3]徐坚.无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18例分析 [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