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科 祝卫国 杨明柳 黄学斌
(温氏集团技术中心,广东省云浮市 527400)
现阶段智能型母猪群养系统在国外规模化猪场的运用已有多年,群养系统在国内应用也有一段时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2007年国内一些规模化猪场或企业开始引入了智能型母猪群养管理系统养猪,例如茂名市农垦畜牧、琼海大甲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万禾农牧等下属猪场引进智能型母猪群养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国内实际应用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自动化群养系统模式无疑是自动化养殖模式的发展趋势。本文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群养系统组成及使用情况等进行介绍,分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
母猪智能化精确饲喂系统是以计算机软件为控制中心,一台或者多台饲喂站作为控制终端,通过称重传感器和射频读卡器采集母猪体重和身份信息,根据科学公式运算出母猪的日供量,最终由控制器控制机电精确下料,系统控制器把母猪的体重、身份、采食量、采食时间等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猪场管理人员能方便地查看每头猪的信息,从而实现对猪群的精确饲喂和数据管理。
该系统主要有德国大荷兰人国际有限公司、美国奥斯本工业有限公司、荷兰Nedap公司 (Velos)三家国外品牌。近年来,国内也有厂家开始研发生产,目前主要有广东广兴畜牧器械公司、上海河顺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HHIS),通威股份 (饲管家)三家国内品牌。
该系统组成包括:系统管理软件、饲喂站 (包含饲喂器、通道、加长通道、关门系统);配套系统有自动分离器、智能查情系统、喷色器。
目前本公司下属猪场在群养系统使用方面,已经做了尝试。猪场试用的智能群养系统为国内品牌,其具体工作模式可以见图1。
该套系统采用高智能芯片,使用自动化电脑程序技术对母猪进行自动识别、自动投料、自动记录食量,可以做到智能化管理,并能够及时通过系统查询到每头母猪的详细信息。系统由多个母猪饲喂站组成,每头母猪进入饲喂站后(图2),通道门自动关闭,单入单出,采食不受干扰。饲喂站通过母猪的电子耳牌确定其身份,向它提供精准的饲料品种和饲料料量(误差可以达10 g)。该系统每个饲喂站平均可群养30~50头母猪,每个控制单元可以最多控制18个饲喂站,一般以15个较为合适,平均每个饲喂站投入成本约为5.5万元。
使用该系统的优势主要是猪群的饲喂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电脑控制、精确饲喂、远程控制操作。该模式增加了猪群有效活动区域,从而保证猪群较好的体况,与传统限位栏饲养相比应激减少,提高了种猪健康度,从而延长了母猪使用年限,改善了动物福利。
该系统在初步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该系统单独使用需要人工将饲料投入料箱,劳动强度大,如果采用传统的无漏缝地板,使用该系统会造成猪舍卫生环境相对较难控制。即使每天清理猪舍卫生5~6次 (传统模式仅需3~4次),相比传统限位栏饲养,卫生情况也无明显优势。因而大大降低了人均劳动效率,增加了劳动成本。例如300头怀孕母猪按传统模式需要1.5个人工饲养,使用该系统需要2.5个人工,劳动力增加了约60%。可通过将该系统配自动上料系统解决人工投料问题;可以参考滴水定位操作,既利于夏季阶段性防暑降温工作,也有助于猪群的定位,从而有效地解决猪舍卫生环境控制难等问题。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采用漏粪地板结合自动清粪系统,轻松解决打扫猪舍环境卫生的问题,同时能大大提高人均劳动效率,降低人力使用成本。
单独使用系统不能自动分离特定的猪群,难以进行返情空怀猪的区别鉴定分离、阶段猪群免疫保健、临产猪转分娩舍、病猪隔离护理操作。分离特定猪群需要人工在猪群中鉴别,相对传统限位饲养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同时也不利于不同阶段猪群的阶段性管理。例如,返情猪爬跨妊娠前期的猪,不利于受精卵着床、胚胎分化,增大肢蹄病发生概率,严重影响了配种分娩率等繁殖指标。有数据显示该系统由于不能自动分离特定猪群,配种分娩率较传统定位栏饲养模式下降了5~10个百分点。解决该问题的简单做法是将配种后一个月并且确认怀孕的母猪采用该系统饲喂。具体做法是在母猪发情配种后,在限位栏饲喂1个月,经人工观察或B超检查确认怀孕后转入群养系统饲养,在转栏当天做好抗应激工作,也可以通过加装稳定可靠的自动发情监测器和自动分离器来实现。具体操作是通过发情监测器24小时不间断监测公母猪交流的时间和频率,自动监测和记录母猪发情和返情状况并喷墨标记,通过分离器自动分离发情或返情母猪,保证发情猪能在最佳配种时间配种,解决了人工查情时间不固定、无法晚上查情、配种员主观判断经验不足等实际生产问题。
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饲喂站皮带、保险更换快,料槽折损严重,中央控制系统不能按怀孕母猪不同的妊娠周龄每天分2次喂料 (上午下午各半)。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源头设计,从材料、软件控制上予以解决,同时需要厂家提供稳定、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
目前该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最多能供900头母猪使用 (18个饲喂站×50头——每个饲喂站可供50头母猪使用,18个饲喂站共900头母猪饲喂),与现阶段猪场标准年出栏2万头商品猪的生产线设计的趋势不配套,造成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低下。另外,该套设备自动分离器和发情鉴定系统设施硬件成本较高 (国产的自动分离器价格约为3万元/套,发情鉴定系统价格约为2万元/套),是否购买需要综合考虑分析投入与产出。
后备猪的调教、前期怀孕猪限饲、疾病防控是本系统推广使用的一个难点。对以前未接触该系统的猪群,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教,以保障全群猪能进入并习惯该系统,每批猪大约需要15天才能完成;前期怀孕猪限饲后饥饿感明显,表现为猪群爬跨、相互追赶,不利于前期怀孕猪的饲养管理;此外全群猪混栏饲养,也不利于疾病风险较大时的管理。
单独使用饲喂站存在劳动强度大、日常环境卫生操作难、繁殖指标偏低、系统本身有待完善等特点,所以在猪场单独使用饲喂站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在拥有较高管理水平的猪场,通过配置智能发情监测器、自动分离器、自动送料系统结合滴水定位或漏粪地板后,能够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可以增强母猪运动量,保障母猪健康,延长母猪的使用寿命,降低母猪非生产天数,提高母猪的年利用率;同时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猪场疾病风险对生产经营的干扰;可以提高配准率、总健仔指标,降低无效仔,对猪场繁殖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同时简化了日常饲养的操作程序,有利于日常管理监控;能大大减少饲料的浪费,避免人工投料的不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