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悦
长春市中心医院眼科,吉林长春 130051
青光眼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据临床资料统计,我国青光眼发病率为23.8%~40.2%[1]。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异常增高导致视神经损伤,视野部分或全部损害,最终导致视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小梁切除术作为治疗青光眼一种广泛而有效的滤过性手术,在控制眼压、维持视功能中显示出很大成效,但也可因引起低眼压、脉络膜脱离、滤过泡纤维化等并发症而导致手术失败[2]。随着眼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该院自2009年2月—2011年10月对收治的61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收集该院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61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9眼。男39例(51眼),女22例(28眼),年龄40~89岁,平均(72.5±2.1)岁。41例于发病后给予局部和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疗效欠佳。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2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1例39眼,继发性青光眼11例14眼。平均眼压(25.7±3.8)mmHg。视力:光感<0.4者48眼,>0.5者31眼。随机抽取该院同期收治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共68眼。
患者术前均测量眼压和视力。术前30min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降低眼压。
奥布卡因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做球周及结膜下浸润麻醉,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并向后分离,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然后做约1/2巩膜厚度3mm×4mm的板层巩膜瓣,并向前剥离至角膜透明区内1mm处。将浸有0.25%丝裂霉素C的棉片放置于巩膜瓣及其周围的结膜瓣下3min后取出,并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在10∶00方向处于透明角膜缘处做穿刺口,缓慢放出适量房水降低眼压,切除巩膜瓣下约1.5mm×2.0mm的小梁组织,并对相应的宽基底虹膜周边进行切除,完成后用10-0缝合线在巩膜瓣顶角处缝合2针,由穿刺口向内注入无菌平衡液恢复前房,根据滤过和前房形成情况,加缝1~3针调节缝线直至产生适度房水滤过,最后8-0可吸收缝线原位分层缝合筋膜囊及球结膜瓣。术后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10mg+地塞米松2mg,加压包扎术眼24h。
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
术后常规滴眼5~6次/d,全身预防感染治疗3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虹膜周切口、瞳孔、视力等情况,根据前房深度及滤过泡恢复程度,于术后3~15d内分次拆除外置可调节缝线,滤过泡旁按摩,术后随访3~6个月。
术后第1天研究组前房形成正常72眼,占91.1%,浅Ⅰ级5眼;对照组前房形成正常57眼,占83.8%,浅Ⅰ级9眼,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手术后在眼压方面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平均眼压(13.9±2.1)mmHg,对照组术后第1天平均眼压(15.2±3.3)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调整缝线后,研究组平均眼压(11.3±1.7)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24.2±1.7)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滤过泡形成:根据Kronfeld分类标准[3],术后1周患者均有弥散性滤过泡形成。随访1~3个月,研究组形成Ⅰ型功能性滤过泡(微小囊状型)36眼,Ⅱ型功能性滤过泡(弥散扁平型)42眼,Ⅲ型功能性滤过泡(瘢痕型)0眼,Ⅳ型功能性滤过泡(包裹型)1眼;经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术后第1天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术后1周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为59眼,术后随访3~6个月,研究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有效率为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视力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脉络膜脱离、出血、玻璃体脱出、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有3眼出现前房积血,虹膜炎2眼,经对症治疗后吸收,无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随访3~6个月,均恢复良好。
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主要是由于瞳孔、虹膜周边发生阻滞或膨隆导致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异常增高,视神经受到损害、萎缩,引起视野缺损,最终导致视力丧失。有研究表明[4],眼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视神经和视功能受损就越大。视神经的损害会随高眼压的持续时间而明显增加,而且持续性高眼压造成的视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为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伤害。因此,有效的治疗是恢复患者视力,提高视功能的主要手段。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随着我国显微手术的不断开展,大大改善了传统小梁切除术带来的手术失败问题,明显改善术后眼压及视力情况。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较于传统切除术展示出巨大的优点,不仅保证了术后眼压的稳定性,在术中重建前房,恢复和维持前房深度,还通过巩膜瓣的外置可调节缝线,适当指压按摩调整,有效防止术后巩膜瓣发生切口渗漏,促进滤过泡形成[5],有效降低了术后低眼压、浅前房的发生,并在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有效防止滤过通道的瘢痕化发展,减少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进行手术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时机,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在手术时应注意:①术前尽量控制眼压,促进房水排出,停用缩瞳剂。②术中穿刺前房降眼压时应缓慢适量的放出房水,以免过快、过多导致眼压骤然下降[6],从而保证前房的形成,防止恶性青光眼发生。③小梁和虹膜切除时要注意虹膜的走向,控制好虹膜膨出量,以免切除过多组织。④从穿刺口向房水内注入生理盐水,在加深前房,提高眼压同时还能有效减少滤过口,防止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提高成功率。
综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效保存了患者的视功能,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1]田立君,李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9):693-694.
[2]郭维,姜波,范光杰.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3):242-244.
[3]张艳萍,时平.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1):118.
[4]吴旭,杨安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近绝对期青光眼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1(6):85-86.
[5]代应辉,尚平,刘应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26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2):140-141.
[6]刘武装,寇婷.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9):68-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