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中的螭纹

2012-08-17 09:25朱文楷
关键词:玉料玉璧玉器

朱文楷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解幽解明,解大解小,解短解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1]由此可见,龙对于我们这个农业文明国家的重要性。自然而然的,中国人便将对龙的崇拜和敬意表现在了各类艺术品上,尤其以玉器作品居多,如红山文化的玉龙就是其中的精品。本文介绍玉器纹饰中很重要的一种——螭纹。

螭,是一种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正因为如此所以其形态也不固定,《说文》中说:“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左传·宣公三年》云:“螭魅魍魉,莫能逢之。 ”[2]关于螭的注释是“螭,山神,兽形。”《左传·文公十八年》亦有“投诸四裔,以御螭魅”[2]之载,其中“螭魅”一词的杜预注称:“螭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由此可见,螭这种传说中的动物至少在这一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另《汉书·司马相如传》也有“蛟龙、赤螭”[3]的记载。 下面按时代划分,看看各时代玉器螭纹有什么特点。

图1 玉镂雕螭龙合璧

战国时期是玉器螭纹出现的时代,它为日后其他时代玉器螭纹的风格奠定了基础。从整体造型上看,不管是以螭头作为纹饰还是将整个螭身琢于玉器之上者,都与玉器本身处于同一平面,并未见有立雕或半立雕的器型螭纹本身除特殊器型如冲牙等外皆成S型,侧视且双面纹饰相同,技法多为镂雕。对螭头的刻画由于其工艺的复杂性则可以说是整个螭纹的重头戏,这一时期的螭目多为梳形目,张口而露齿,头顶有角且分叉其,耳上扬而后飘似于云中急进。螭身有四爪足,尾部向上翘起且内卷,多饰C字纹饰。如图1所示,玉镂雕螭龙合璧的玉料呈青白色,玉璧本身为扁平状,边缘光滑,璧两面均刻有谷纹,璧中孔内镂雕一螭龙,龙口大张似啸,足后皆有羽翼,前足并与胸前,后足抵地如欲腾空如云状,极为威猛,动态十足,整个玉璧被剖为两半,应该可以当符信来使用。

汉代玉器中在前代作为礼器使用的已经大为减少了,更为贴近人们生活的玉制实用器和装饰器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这一时期的玉螭纹前代典型的扭丝式尾和角已经消失,螭纹不再强调与其本身处于同一平面,而是活用雕刻技法,使其更加生动而活灵活现。图2是一款玉镂雕螭凤纹珌。

图2 玉镂雕螭凤纹珌

玉料为青玉,整体略呈梯形,制作时由两端逐渐向内部琢空但并不凿透,整个玉器从侧面看,中间厚而两边相对较薄似枣核状,玉珌两面皆镂雕以兽面,但是一面凸雕一螭,其半身出于水云纹之中,是螭头小并且无颈似与其他同器型所饰之螭纹不同,但其一字眉,突出的双眼,方形鼻则又是典型的汉代特色。

图3 玉双螭纹璲

魏晋时代的玉螭纹大致上秉承了汉代的风格,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做了调整,螭身以短平行线装饰的爪和羽毛纹饰较多,值得注意的是,螭耳部和脑后开始出现了须毛纹饰,这是以前所没有的。图3所展示的是魏晋时期的一款玉双螭纹璲,玉料为青玉,玉身局部有沁色,整体呈长方形,大螭头部略为突起,玉璲边缘皆阴刻弦纹一周,玉髓正面浮雕一螭一虎,螭虎周围饰以云气,螭龙怒目圆睁,与虎相对,虎头回望似见螭而惊走。玉璲下方有一长方形穿孔。右图是玉螭形椭圆形杯,杯口约6.6~9.7cm,足与足之间距离约3cm,杯高6.3cm,玉料为青绿色,局部地方有深赭褐色的沁色,雕刻手法为圆雕,在口沿部位镂雕三组螭纹,螭头发髻皆向后飘扬,首昂貌甚壮伟。其腹深、三足杯皆饰以兽面。整个器形古雅,不仅带有当时的艺术特点也兼具汉代余韵。

图4 玉螭形椭圆形

唐代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玉器不管是传世的还是考古挖掘所得之螭纹几乎没有,大家对这一时期传世作品上的螭纹到底是不是螭也有所保留,今人对唐代玉器上的螭纹本身还有所怀疑就更不要提其特点了。

到了宋代,玉器上的螭纹又多了起来,宋代玉器多仿汉代玉器的风格,这一时期的玉螭纹继承了汉代螭纹突眼方鼻的艺术特点,但三瓣花叶形尾乃为宋代独创。图5是一款玉螭凤纹韘,所谓韘就是大家俗称的鸡心佩。其长约7.2cm,宽5.4cm,厚为0.7cm。玉料为青色,表面有一层茶色沁色,中部是一圆孔心形饰,圆孔下方阴刻一螭,两侧及上部镂雕一螭一凤,螭身呈S型,螭头回望,一爪着于佩缘,螭尾是典型的宋代花叶形饰。

图5 玉螭凤纹韘

图6为玉螭耳十角杯,是宋代玉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杯高4.6cm,杯口对角直径为10cm,杯足对角直径约5.6cm。玉料为青玉,局部地方有深褐色的沁色,杯身内外光洁而素雅,造型上讲究对称,体现了宋代玉器纹饰造型简单明了,以及在布局上讲究对称的特点。整个玉杯以圆雕制成,因此在多视角,多方位的观赏条件下都会有良好的观赏效果。玉杯两侧各镂雕一相同纹饰的螭龙,龙身呈S型,龙头衔于玉杯之一边,从整体上看像是二龙戏水,似乎杯中之酒能饮之不尽。

图6 玉螭耳十角杯

元代用螭纹装饰的玉器数量比起宋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其身躯细长,圆耳,头大而有须,发长,五官在头部1/2以下,多口含灵芝。图7所展现的是元代玉浮雕双螭臂搁。所谓臂搁是古代文房用品的一种,主要作用是在作画或写字时放置于手腕或臂以下,多为长条形。其长为10cm,宽3.4cm,厚约1cm。玉料为白玉,局部有褐色沁。臂搁正面突雕双螭及一灵芝,双螭细身而盘旋,螭面相视,似皆欲衔灵芝而不下。螭发长飘于头后,螭眉上卷,双目微张,双耳大且圆。臂搁背面饰有云纹。

图7 玉浮雕双螭臂搁

明代仿古作品颇多,其中佳作亦有不少,而这一时期的螭纹常与勾云纹、勾连纹等相伴出现。图8是一款明代玉九螭蚕纹璧,其外径20.4cm,内径5.8cm,最厚处达2cm。玉料为青玉,局部有沁。玉璧正面以浮雕镂空技法雕有形态各异的九条螭龙,其中环绕玉璧四周的八条螭龙,颈部窄且短,双耳为三角形,圆眼,螭身多为C型少有前代之S型。玉璧孔内有一爪握宝珠之螭龙,长须且有角似与其他八龙有异。玉璧背面以同样技法饰以卧蚕纹。

图8 玉九螭蚕纹璧

到了清代人们对螭纹的刻画似无规律可循,这一时期的螭纹有的是仿战国与两汉的,有的又是将各时期的螭纹特点杂糅起来,还有一些螭纹被用来充作装饰性图案,可惜形态虽多但已失去了前代螭纹所具有的神气,但总体来说清代的螭纹也有其特点:头部较大,下唇有须,身躯与尾部略显粗短。

图9为清代仿古玉器的精品名曰玉异兽觥式壶,这款玉壶高16.7cm,口径22.5cm,足径37.4cm。玉料为青玉,口部为兽型盖,兽头有角,圆目,肩部有双翼,兽口通膛。器腹突雕有三螭龙,螭头稍大,唇下有须,身躯较前代略粗,螭尾分叉,尾尖回勾。整件作品造型奇特,技艺非凡,实为精品中的精品。

图9 玉异兽觥式壶

螭,作为传说中的一种异兽,其附着于玉器之上的形象从战国开始出现一直到明清为止,上下贯穿了几乎整个中国的封建社会,它不仅与玉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传承至今,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有独钟。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春秋左传注[M].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猜你喜欢
玉料玉璧玉器
玉雕作品分析与欣赏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格物天圆
——中国历代玉璧纹饰的演变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玉器之美
浅析玉雕人物形象与用料选择
西汉玉器的鉴定
随形就势 顺色立意
玉璧金龙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