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协调发展研究

2012-08-17 09:25
关键词:娄底娄底市第二产业

龙 露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而且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已被广大学者所证实,即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升级,而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又是驱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娄底位于湖南中部,自1999年撤地建市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在调整中升级。本文以娄底撤地建市以来至2011年的13年时间为研究时段,结合娄底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发展的特征,深入探究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机理,提出促进娄底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娄底城市化发展现状

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目前,对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有多种方法,本文选择的是人口比例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来描述城市化达到的水平,比值越高,就说明该区域城市化程度越高。娄底是湖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有青春娄底之称,自撤地建市以来,娄底市委、市政府为有效地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在土地政策、投融资政策、户籍政策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措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根据《湖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绘制了1999-2011年娄底市与湖南省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图(如图1所示),1999年娄底城市化率只有19.45%,而2011年的城市化率达到了37.50%,是1999年的1.9倍,年均增长率为1.5%,这与同期湖南省城市化水平增长趋势一致。按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初期阶段;30%~70%为中期阶段,城市化进入加速期;70%以上为后期阶段,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因此从数字上来看,娄底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期。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娄底市城市化进程明显低于湖南省的同期水平,1999-2011年,年均差距6.34个百分比,这也说明娄底市城市化率与省内其他地级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由图2可见,2011年,从湖南省14个地市州来看,娄底市城市化率居于全省第12位,而全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长株潭地区的城市化率分别为68.49%、57.5%、52.08%,相比娄底市分别高出30.99、20、14.58个百分点。因此,总体来说娄市城市化水平率还有待赶超。

图1 娄底城市化水平与湖南各城市化水平比较

图2 2011年湖南各市州城市化水平比较

另外,由于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娄底下辖的5个县市区内部发展也不平衡。从各县市区来看,2011年娄星区城市化水平最高,高达90.08%,其次是冷水江市,高达75.84%,而涟源、双峰、新化三县均不到30%,因此,在娄底今后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进一步缩小下辖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加快县市城区与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化水平是今后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娄底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产业结构主要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数量比例,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总体水平。娄底是湖南的能源、矿产和化工重镇,有世界锑都、百里煤海、十里钢城之称。在地改市后,娄底经济开始了第三次飞跃,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图3可以看出娄底撤地建市以来的13年间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三次产业结构由 1999年的 26.1:37.9:36调整为十五期末的18.5:48.3:33.2,再到十一五期末的 14.7:53.8:31.5,第一产业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趋于稳定增长,其主要原因是娄底依托资源优势,兴建了一批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形成了以冶金、煤炭、电力、有色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使得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而与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形成对比的是,第三产业增速缓慢,在不断波动中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目前娄底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从娄底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看,娄底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起步期,在这一阶段,工业经济快速推进并主导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发展相对偏缓,从而使得娄底三次产业整体呈现向第二产业集中转移的局面。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2.8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6.9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8.0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7:55.7:29.6,产业结构类型继续呈现二、三、一型。

图3 1999—2011年娄底市三次产业比结构演变图

三、娄底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城市经济理论研究表明: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1]。从图 4可以看出城市化发展的演变曲线与三次产业变动曲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

图4 1999-2011年娄底市城市化与三次产业的演变

根据这期间的数据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数据看出,1999-2011年的13年间,娄底城市化率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362、0.9575、-0.7976。 表明这13年间,城市化率的变动与第一产业和第三次业的变动负相关,与第二产业的变动正相关,这一点在图4中也得到了体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两者密切相关,共同发展,相互作用。但在不断提高的娄底城市化水平中,其产业结构也有不相宜的一面,从表1中我们还注意到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这与娄底近年来实施的“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有关,过分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必然容易忽视第三产业,导致第三产业没有充分体现其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表1 城市化水平和产业产值结构相关关系

四、娄底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第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从图3可见,2011年娄底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下降到了14.7个百分点,但比全省同期高1.04个百分点,农业属于低层次的产业,比较效益不高,因此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面繁荣农业经济是夯实城市化进程的基础。首先,娄底农业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双峰、涟源、新化都是全国的产粮大县,应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其次,应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抓好当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如生猪和草食动物、优质稻米、果蔬、中药材、楠竹五大产业的深加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最后积极发展休闲农业、都市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为农民进入非农产业提供平台,给农村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

第二,加快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给城市化以可持续发展动力。从图4来看,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值的提高是娄底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一化三基”的总体要求下,娄底通过发展园区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第二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以冶金、煤炭、化工、电力、机械、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并没有改变,产品呈现低端化。因此,娄底应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契机,首先应继续重视对这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积极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合理利用资源,在节能降耗中求发展、提高效益。其次在现有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有色、建材、煤炭深加工、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农机机电、煤矿机械、特种陶瓷产业及现代生物医药十大产业集群中逐渐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使其发挥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此外,还要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政策引导,结合娄底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的质量,促进娄底城市化进程。

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依托。娄底市的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自2003年以来,增速明显偏慢,2011年低于全省同期水平11个百分点,而这也是娄底城市化提升的一个强大力量的缺失。第三产业附加值高,不仅对劳动力具有强大的吸收作用,还能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首先应发展现代物流,培育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作为地处湖南的几何中心的娄底,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东西连贯、南北通达的要衢,是湖南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因此大力发展物流,把娄底打造成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具有绝对的区位优势。其次把旅游业打造成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旅游业有良好的产业联动效应和就业效应,而娄底境内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紫鹊界秦人梯田、梅山龙宫、波月洞、湄江地质等风景名胜区;大熊山、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蔡和森纪念馆、罗盛教故居等红色旅游基地。娄底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发展大旅游,使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再次,应继续规范和发展壮大餐饮服务业、娱乐业、社区服务、商业等基础性服务,培育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产业三大新兴服务业,为其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促进其快速成长,全面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和质量,实现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第四,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城市化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推进的有利保障。娄底是湖南“3+5”城市群建设中的一员,区位优势明显。在城区布局上,娄底市委提出了以主城区为核心,南进城南新区、北顾城北工业区,西连城西环保高科区,东接水府两型示范区,拓展空间,一方面主动接受长株潭的辐射作用,另一方面又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能够带动下辖县市区的小城镇建设的引力,鼓励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在城区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加快与省内各市州高速路网建设,着力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同时建设好高效的现代通讯网络,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多元化推进城市化发展。

此外,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会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取消对进城务工人员不公平的规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与生产条件,确保这些流动的农村人口稳定地集聚在非农业领域,既是满足娄底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也是保证城市化顺利发展的前提。

[1]陈柳钦.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从产业结构转移与发展的视角来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5(1).

[2]谢玮.娄底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J].科技信息,2008(9).

[3]马依努尔·肉孜买买提,安瓦尔·买买提明.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的相关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6).

[4]蒲小梅,程子彪.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关系研究:以中国气都达州市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2(1).

[5]彭一伶.基于“3+5”城市群背景下的城市定位研究:以湖南省娄底市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猜你喜欢
娄底娄底市第二产业
才艺大展示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娄底体育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论 道
娄底的味道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娄底市首届奇石文玩展览会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