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

2012-08-15 00:44吴惜金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吴惜金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其中大学生占22.2%,每人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7个小时。作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接触并进入虚拟网络空间的规模逐步加大。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一、网络时代对辅导员工作模式的影响

1.网络时代带来的机遇。第一,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主要依靠教育主体从各种纸质的材料中获取,查找相关教学内容耗时又耗力。网络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搜索相关主题,轻轻松松获取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素材。对大学生而言,校园的“围墙”也不复存在,通过网络,他们及时了解时事热点,更贴近社会、了解社会动态。作为时代的产物,网络本身也为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研究的切入点,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二,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网络的开放性、超时空性,提高了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的时效性。一方面,聊天工具、电子邮箱等平台的应用,减轻了学生与辅导员面对面交流的压力,师生之间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使辅导员更容易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改变传统枯燥的教育方式,有助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在现实社会的人际互动过程中,人们虽然也因时间、地点、情境的差异而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但人们在同一时刻只能扮演一种角色,只能不断地出入于各种角色之间。网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个人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身份,虚构另一个甚至几个与现实身份不同的虚拟身份。在网络世界里,现实利益和社会规则失去了有效的约束力,潜在的风险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规范学生在虚拟世界的活动,使他们在享受虚拟空间营造的情境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难题。此外,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数量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青年学生在互联网的使用上虽然走在社会前列,但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成熟,缺乏“免疫力”,思想上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蚀。网络的虚拟性、学生的特殊性改变了传统相对简单的工作环境,加大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二、网络时代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的困境

1.大学生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水平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更替与进步的速度极快,虽然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辅导员都是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在学校学习期间接受过计算机基础教育,但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才培养工作的重担,事务性工作繁多,在有限的时间里无法进行不间断的技术学习。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吸收能力很强。面对日新月异的软件更新、互联网技术发展,许多辅导员失去学习优势、技术优势,处于信息劣势,甚至产生了“技术恐惧”。

2.大学生自我情绪的探索能力差。网络的匿名性,使学生可以自由发布信息、发表言论,一方面,他们与师长进行交流和讨论,敢于挑战权威、发表不同于师长的意见,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平等交流。另一方面,校园BBS、博客和即时通讯工具的运用,使学生可以迅速沟通信息。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情绪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如成年人。在网络自由的言论环境中受到集体情绪波动的影响,小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往往演变为群体事件。甚至在一些破坏分子的不良用心煽动下,引发一些突发群体事件,如罢餐、罢课等,影响学校、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3.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无政府主义”,各种政治言论甚至于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到处流传。随着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普及,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得政治信息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网络上大量政治信息,大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判断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网络化的趋势,要求高校辅导员对网络政治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针对各种不良信息,对学生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三、网络时代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的途径

1.转变辅导员工作理念。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网络时代,转变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实现创新,首先要从转变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开始。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思想不受束缚、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他们往往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凭借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和观察来认识和评判现实世界,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读社会与人生,对成人较少崇拜和服从。他们充满个性、渴望平等、自由,传统教育的灌输观念无法适应他们的需要。网络以其交互性、虚拟性为人的主体性发挥提供了宽广的可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渠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教育者的权威地位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受到压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辅导员转变工作观念,改变传统高高在上的权威观念,以一种服务的心态对待大学生。

2.充分利用网络。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创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挥网络作用,通过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网络保持与学生的密切沟通。运用QQ、MSN、手机飞信等网络工具,校内网、开心网等大学生常用的网站,营造师生网络交流平台。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拉近了师生距离,有利于大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辅导员及时、方便地沟通交流,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二是建立年级主页或者工作博客。随着博客的普及和数量的增加,博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个人博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红色网络文化氛围,占领网络思想意识阵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关注时事热点,关注密切联系学生的动态信息,对各类信息进行鉴别,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一方面帮助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觉远离各种“有色资源”的污染。发布工作安排与规划,鼓励学生自由地提出建议或者留言。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三是鼓励大学生在网上开设内容健康、情趣高雅的个人主页,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达到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

3.注重网络安全的监管和维护。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过程之中,对许多事情还缺乏成熟的判断,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在这样一个社会变革日新月异、资讯发达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和种族主义宣传、宗教仇恨、法西斯思潮、民族歧视等严重地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文化垃圾。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在学生中开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包括网络安全、网络礼仪与规则、网络通信、信息通信文化等,教育大学生遵守网络世界的规则,在网络交往中注重相应的礼仪,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道德。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的本质特性,培养他们独立的辨别信息的能力,使其自觉远离不良信息。通过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社会意识,帮助他们正确处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工作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真正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4.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技巧。大学生进入校园,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的人生。面对来自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各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大学生往往感到迷茫,缺乏对自我成才目标的定位,缺乏对大学生涯的合理规划。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句名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不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联系都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高校辅导员在严格监控和引导学生远离不良信息的同时,还应时刻关爱大学生,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本着民主、人文关怀的精神,多与大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只有转变教育思维方式,以平等的身份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才能感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良好的师生氛围中实现教育目的,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竞争不断加大,学习、工作、恋爱的压力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当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一般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社会生活。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应变能力较差,容易灰心丧气、沮丧失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就很可能产生心理问题。以往单一的注重政治素质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必须采取心理教育等方法,关注大学生这些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心理咨询、学习、人际关系、专业选择、就业、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的咨询,及时、适当地缓解大学生的压力,保证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求高校辅导员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信息意识,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实现工作模式的创新,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能力,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2]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3]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宋亭华.现代网络技术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6):15~17.

[6]杨苗.新时期高校网络辅导员工作模式探析[J].科教文汇,2010,(4):19 ~29.

[7]叶绍义.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08,(12):69 ~70.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