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

2012-08-15 00:44方鸿志何佳蓉
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

方鸿志,何佳蓉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一、法制视野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1.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多元文化逐步更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部分西方腐朽文化的大量涌入,加之西方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刚入校的大学生们,由于自我掌控能力低,理想信念、法律意识、社会责任还未真正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尚未确定。他们在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并存的多样化社会中正面临着种种困惑。一些大学生开始崇拜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为了贪图享乐而采取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手段,更有甚者出卖肉体、出卖灵魂,道德滑坡尤为严重。

从“我爸是李刚”事件到药家鑫案,再到鹤岗李竹开车撞死生身母亲,还有贵州大学生持刀杀室友致1死1伤,诸如此类的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频繁发生。这些案件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们留下的影响和思考却远未停止。李刚之子撞伤人后扬言自己的父亲是李刚,认为他的父亲可以帮他解决出事后的一切问题。药家鑫撞伤人后怕惹麻烦又返回将其捅死。李竹撞死生身母亲事后却没有丝毫悔意。这些案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它既是一个道德问题,又是一个法律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心理问题。古人云:百德孝为先,天有好生之德。一个连自己的母亲都敢杀的人,哪里有什么道德可言?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可以挽救他人性命时却选择了残忍的方式结束了她的性命,不得不让人感到叹息与心酸。这些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足以证明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实效性不足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

2.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从目前来看,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发展到不依靠法律、仅凭借道德就能安定、和谐、有序运行的程度,所以,在道德教育之余,法律的预防和惩戒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在面对严重危害到社会和他人的利益时,道德只能谴责,法律却能制裁。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使大学生通过对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来培养自己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从法律的角度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强化道德行为的约束力,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法制教育作为国家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防大学生犯罪、建立法治国家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造就法治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实现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法制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途径,对思想道德建设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法律因借助道德基础和道义力量而更易于被人们认同、接受和遵守;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法制所包含的评价标准往往是与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相一致或接近的。因此,法制教育是培养和确立大学生法制观念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二、法制视野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1.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是必要条件。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育者必须重视良好的环境对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提升法律素养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第一,协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社会是大学生活动的第二课堂,也是他们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活动空间,社会风气对学生有着持续的影响。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抵制贪污腐败、制假贩假、权钱交易等丑陋行为,抓好环境净化工程,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因为只有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学生才能知法、守法,才能正常、有序地生活。

第二,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活动,引导学生立足本职、学习道德楷模。同时,还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宣扬道德行为,对不道德行为予以严厉的舆论谴责。

第三,依法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涉及公安、交通、文化、城管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必须本着“目的一致、同心协力、有效配合、携手出击”的工作原则,对高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一是要规范高校周边环境管理机制,明确落实各职能部门责任,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相互依赖的局面,使他们共同承担起维护高校稳定的社会责任。二是交通部门需要安排民警或协管员维护校园门口的交通秩序,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三是在检查校园周边各种经营场所时,应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单独出击与携手出击相结合的方式,对违反经营秩序的,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

2.科学的高校管理是主导力量。道德品质是一种后天的养成,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而学校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主阵地应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

第一,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任课教师应深刻理解“05方案”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整合的意义,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从教学内容来看,教育者在授课过程中应选用具有典型意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进行探讨分析;从教学方法来看,应实现由“填鸭式”向引导式教学方法的转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尽可能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

第二,优化《基础》课的师资队伍。任课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做到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与高尚品质去带动和感染学生。要巩固自身的理论基础,教师不仅要具有系统的道德修养与法学基础的学科知识,还要丰富自己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对大学生当前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总结思考,不断改进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三,修改与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学校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要善于利用和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校。凡是可以实行法制化管理的德育工作和活动,都应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合理的道德赏罚机制,学校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大学生道德赏罚机制,使大学生的行为不仅保留在道德层面上,而且上升到法律的强制层面上去。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行为是可以为自己带来利益的,进而激发大学生践行道德行为的积极性。在制定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规章时,学校要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讨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情感,树立民主法制的观念。只有将法制与德育相结合,才能从制度上有效促进他律向自律转化,实现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3.正确的家庭法制教育是坚实基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人的第一个自然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不良行为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都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

第一,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家长在闲暇之余应认真学习法律基础、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内容,提升自身的法律知识涵养,使自己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并使用科学、恰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第二,重视榜样作用。父母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待人接物方式等都对子女具有很大的影响。孩子的效仿性、模仿性,又使得他们在家庭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父母的形象来塑造自己。因此,家长在对待工作和生活、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态度方面,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处处体现出负责任的态度,公正、正直、待人友善,负有责任心、宽容、善良的言谈举止会被子女模仿、认同、内化,进而对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家庭应根据自身家庭的特点制定教育计划,比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就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与照顾,一定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身心发展状况来安排家庭教育的内容。

4.积极的道德自律是基本要求。事实上,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他律仍只是外部因素,要使外部强制力发挥作用,还需要个体内部良心的运用,促使外部规范转化为内部需要,即道德自律。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表明人的自律意识在道德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一,注重自觉内省。大学生要达到自我品德的不断完善,还必须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在内心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无过失,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实现更高的道德理想。

第二,培养慎独能力。最早提出“慎独”思想的是《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无人注意的情况下,都能言行一致,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不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的事。

第三,强化道德实践。任何法律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情感的培养,最终都要外化为道德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对已掌握的法律知识与道德规范要自觉地付诸行动,忠实虔诚地坚持实行,将道德认知上升到道德实践阶段,而不是只在口头上夸夸其谈。保持道德观念与行为的一致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的法律知识很好地外化为道德行为,并在不断的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新的法律知识,培养道德情感,从而更好地协调道德的内化与外化。◆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5.

[2]徐君.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16.

[3]王康康,徐延平.强化大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39~40.

[4]陈大文.关于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54~57.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