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陆,崔慧霞,张会君,崔玉江
(辽宁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护理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1]护理专业本科生应具备初步的护理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则是以提高护理科研能力为核心的。我国自1990年启动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来,护理研究生教育机构逐年增加,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然而,一些研究显示,我国目前的护理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尤其在护理科研方面更令人堪忧。[2][3]
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具有科研能力的护理师资严重缺乏,导致我国护理人员的科研水平整体偏低。具体表现为:其一,起步阶段护理研究生导师寥寥无几,且全是非护理专业的,护理专业的导师急需培养;其二,导师的护理科研水平不高,科研基础知识、科研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及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等方面都很薄弱;其三,随着护理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护理研究生导师的数量明显不足;其四,导师外出学习及对外交流不足,对外界的信息不能及时捕捉。护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导师的科研水平息息相关。要增强护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必须首先提高其导师团队的科研水平。积极的做法是:第一,虽然导师数量少,仍然要严把入口关,只有在科研、学历、职称等方面合格的护理学专业教师才能遴选为导师。第二,培训导师,每年都聘请专家在科研思维、科研基础知识、统计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导师培训,以提升导师的科研实力。第三,在护理研究生刚开始招收时,聘请其他专业的教授担任导师,而护理专业导师作为副导师参与指导。既可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是对副导师的一种培养。聘请校外护理专家作为导师,既加强了护理交流,也强化了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第四,将导师派遣到外面参加进修和学术会议,开阔视野。
研究生要提高科研能力,必须具有一定的科研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然而,护理研究生课程体系不够健全,体现护理特色和科研能力的课程不多。建立和完善体现护理特色的课程体系,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修完30分的必修课和8分的选修课。能够提高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课有科研设计、流行病、医学统计方法、医学检索、科研基本功、SPSS统计分析等;同时,还开设具有护理特色的课程如护理研究、循证医学、社区护理学等。这些课程要求在一年级修完,二年级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能反应护理学科前沿的内容,包括外文文献的学习,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了科研方法和护理特色并重的特点。
现在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而信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然而,护理研究生之间交流不多,多数情况下大家只关注自己研究领域的动态,对于他人的研究和方法则知之甚少。大家相互学习和交流很重要,既能了解他人的课题,也能相互学习科研方法。例如,SPSS的应用,自己看书需花很长时间,从同学那儿现场学习则很容易。因此,必须创造学生间、师生间交流的机会。定期举行护理研究生讨论会,轮流详细汇报自己的课题进展、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等。其余同学和指导教师则要参与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除了汇报和讨论课题外,还进行专题讨论如Meta分析、德尔菲法的运用,大大扩展了同学们的科研视野,增强了科研思维能力。
科研过程包括立题、实施、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等几大步骤,科研思维在这整个过程中都有体现。其中,最体现科研思维的是立题,因为只有题立得好,做起来才有意义。然而,很多研究生不会选题,要么选题没有新意,要么选题太大。为了帮助研究生选题,成功的做法是:其一,从文献中来。在导师的指导下广泛阅读某一方面的文献,文献读得多了,某方面的研究了解就越多,就越能找到研究的突破口。这样,慢慢地就把题立起来了。其二,从临床实践中来。指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临床护理工作是护士的主要职责,护理研究生难免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因此,在临床中发现问题是非常重要和具有应用价值的。其三,从教学中来。有的研究生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了高等护理教育中隐形课程研究的课题。当然,除了立题,还要求学生在科研的实施、数据统计、结果呈现等方面也要精益求精,不放过一个疑点。为了让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鼓励研究生参与基金课题标书的撰写和实施。他们通过查资料、读文献、已有成果分析等资料进行撰写,不仅提高了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标书撰写的技巧。
开题和答辩是研究生科研培养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开题时,专家会对研究生的整个科研设计进行把关,只有具有创新性、思路清晰、方法准确等设计出色的才是好的论文,因此开题设计非常关键。答辩是对整个研究生课题的评价,是论文的出口。为此,在论文开题和答辩时请校外护理专家参与把关,并给出指导性建议,使学生受益匪浅。同时,成立以导师为核心的导师组指导学生的科研立题、实施、结果分析等,这也大大提高了研究质量。用调查表在研究生毕业前夕进行科研能力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发表文章的数量及杂志的级别、立题的新颖性、实施过程的严谨性、实验记录的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答辩专家的结论等。从评价中发现毕业生的科研水平在逐步提高。早期毕业生论文中存在操作性定义、概念框架等不清晰的现象,后来就好多了。同时,每年研究生发表文章的质量和数量也在大幅度提高。◆
[1]肖顺贞,沈宁.护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
[2]程青虹,王子迎.对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与对策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11 ~13.
[3]王婷,胡淑平,钟玉杰.我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5):378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