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吸收运用

2012-08-15 00:47冯岚岚
焦作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民族音乐

冯岚岚

(焦作大学,河南焦作454003)

中国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吸收运用

冯岚岚

(焦作大学,河南焦作454003)

近年来,我国流行音乐迅猛发展,其创作、配乐、曲风等不断推陈出新,其风格和形式也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当前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主要是对我国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吸收运用现象进行分析。

中国流行音乐;民族音乐

中国流行歌曲大致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的上海等大都市。在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渗透下,中国流行音乐获得了长足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流行音乐迅猛发展,其创作、配乐、曲风等不断推陈出新,其风格和形式也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当前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支重要力量。

今天,当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中国流行音乐走过的这段流金岁月,会发现中国流行音乐植根于中国民族音乐,并积极地吸收运用其“养分”由来已久。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涌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少数民族音乐。当时的少数民族音乐可以说就是现在的“流行音乐”。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月光下的凤尾竹》、《翻身农奴把歌唱》、《打起手鼓唱起歌》这些民族歌曲,就是因为恰切稳妥、淋漓尽致地运用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并配之以优美动听的旋律,从而使得流行音乐歌曲不仅好听、好唱而且好记,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喜爱。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流行音乐大多以抒情歌曲为主,抒发普通大众内心的真实情感,主要是对10年“文革”期间政治色彩过浓、脱离群众真实生活的“样板戏”音乐的“突破”。在此期间,港台流行音乐开始传入内地,并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对内地流行音乐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是邓丽君的歌曲。而她的代表作,如《何日君再来》、《在水一方》、《小城故事》等,都吸收了民族音乐的养分,并具有浓郁的民乐特色。80年代后期刮起的“西北风”是整个8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其中,崔健的《一无所有》以及《黄土高坡》、《信天游》等歌曲深受当时广大观众的欢迎,并对中国本土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流行音乐中更多地增添了民族音乐素材,像腾格尔带有蒙古族风格的《蒙古人》、《天堂》等,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冲动的惩罚》、《情人》等具有浓郁新疆民族特色的歌曲。其他,比如西藏风格的《回到拉萨》、《坐着火车去拉萨》等,用古朴茁壮的音乐语言和当代音乐手法诉说着青藏高原的胸襟、巍峨雪山的圣洁和西藏人民的虔诚。再比如,近年来流行全国的“凤凰传奇”组合的《月亮之上》、《自由飞翔》、《我从草原来》,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等,都是将原生态或戏曲唱腔与流行唱法结合,既古典又时尚,使歌者本身也成为风行当代的中国流行乐“新星”。

中国流行音乐对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吸收利用,有以下四种途径。

1. 在作曲中对民族调式创作手法的运用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中国流行歌曲曲调的创作方式,会发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许多广受欢迎的歌曲竟然都采用了五声民族调式。这种创作方式是完全符合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创作习惯的,同时也符合我国普通观众的审美习惯和爱好。比如,歌手周杰伦的很多流行歌曲中,都是采用民族调式的一种“宫调式”,如《青花瓷》、《发如雪》、《菊花台》、《东风破》等。通过分析这些歌曲的音阶组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些歌曲在创作上基本运用的就是中国古典传统音乐中的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就是简谱中的“1、2、3、5、6”。再比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唱响全国的流行歌曲《北京欢迎你》,它的创作方式是完全使用五声音阶。

2. 在配乐中对民族乐器的运用

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众多,如古筝、笛子、二胡、琵琶等,这些乐器音色独特,表现力丰富,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的中国流行音乐配乐中,使得民族乐器在流行音乐中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曾在黑豹、唐朝等摇滚乐队任键盘手的王勇,以古筝、柳琴、笙等创作的曲目《往生》,既古典又流行。冯小泉、曾格格作为流行音乐歌手,在作品中融合了笛子、箫等中国民族乐器,让人耳目一新。再比如,歌手屠洪刚演唱的流行歌曲《霸王别姬》,就使用了中国古典乐器鼓,使得配乐与歌曲内容、精神相契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项羽征战沙场、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再比如,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流行歌曲如《我只在乎你》、《甜蜜蜜》等,就用到了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使得歌曲旋律优美,韵味悠长,得到了群众的喜爱;歌手韩红的《天路》,声部中就运用到了笛子;歌手阿牛的代表歌曲《桃花朵朵开》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配乐中使用了民族打击乐器。以上这些作品,都是在配乐中通过“引入”民族乐器,使得歌曲的旋律更富有歌唱性和抒情性,也使得作品更具有民族性和代表性。

3. 在唱法中对地方民歌戏曲的运用

中国流行音乐在唱法中广泛借鉴各民族或地域民歌戏曲特色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流行全国并具有蒙古民歌曲调的《吉祥三宝》,具有新疆地域民歌音调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具有西藏民歌音调的《青藏高原》等。中国流行音乐作品中也有借鉴中国传统戏曲风格元素的。王力宏的《在梅边》,就在作品中直接加入了昆曲《牡丹亭》的几句原唱句,将昆曲唱腔与当代流行音乐风格较好地结合在一起。陈升作曲、陈升和刘佳慧共同填词的《北京一夜》(One night in Beijing),通过陈升沧桑的声音,再加入刘佳慧的京剧吊嗓,将“京剧唱腔”与西方摇滚音乐完美结合,使该作品既成为流行乐“经典”,同时也弘扬了“国粹”京剧的独特魅力。再比如,目前正流行的李玉刚的许多作品,都是将传统戏曲唱腔融入到流行音乐作品中(甚至连服装、舞蹈也借鉴了戏曲元素)。从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对我国地方民歌和传统戏曲的“模仿”和“植入”,流行音乐作品更具有民族特色,在“流行”中更彰显出“民族”本色。

4. 在作词中对古典诗词体裁的运用

中国流行音乐在歌词创作中,经常会将唐诗、宋词等古典诗词歌赋加入到歌词中,使得作品具有言简意赅、意境悠长的“古典诗词”韵味。有的流行音乐作品是通篇“引用”古典诗词,如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佳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先后被已故歌手邓丽君、当红歌星王菲、影视演员杨幂等一字不改地全文翻唱,通过现代流行歌曲的演唱方式展现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宋词意境。歌手姜育恒的《梅花三弄》中的“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就出自我国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词作《摸鱼儿》。有些流行歌曲虽没有整句“引用”古代诗词,但也能很明显地看到其中的“典故”或“出处”。如歌手毛宁的《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带走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留连的钟声”等句,明显就“典出”唐代张继的诗作《枫桥夜泊》中的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的流行歌曲的作词则是借鉴和学习了古代诗词歌赋的写法和意境。比如歌手屠洪刚的《精忠报国》,歌词中的“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词的写法明显借鉴了宋词中“豪放派”的特点,而词的内容也正是对民族英雄岳飞(岳飞本身也是位“豪放派”词人,代表作有《满江红》等)的“英雄礼赞”,使得歌曲形神一致,广受好评。

正如马克思所说“越具有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中国流行音乐只有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土壤中才能真正获得蓬勃生命力,才能真正唱出中国人的“心声”。因为民歌本身就是在我国某一民族区域传唱百年、千年的“流行金曲”。它能够流传至今,就说明它的最基本的音调是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的,记录和反映了中国人的情感、性格、精神,同时也是被中国人所选择的音乐“途径”。因此,在中国流行音乐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人选择了将本民族音乐的“精髓”吸收到创作过程中,使得中国流行音乐更具“民族化”和“本土化”特色,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1] 杨杰.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发展趋向[J].民族音乐,2007,(4).

[2] 王斌.论流行歌曲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2010,(5).

[3] 李娜娜.流行歌坛“中国风”歌曲的民族化研究[J].人民音乐,2011,(2).

[4] 徐思海,刘春丽.流行音乐的民族元素[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9).

[5] 陈炜.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初探[J].甘肃高师学报,2010,(3).

[6] 马骁.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的一些思考[J].云梦学刊,2011,(1).

[7] 李晓妍.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J].音乐生活,2009,(6).

[8] 王燕.浅析当下我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依存现象[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5).

(责任编辑 娄扎根)

book=61,ebook=61

J642.1

A

1008-7257(2012)02-0103-02

2012-03-13

冯岚岚(1982-),女,河南焦作人,焦作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民族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